临海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41272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海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临海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临海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临海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临海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海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海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海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信息来源 :临海市卫生局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1-12-10 21:19:03 (征求意见稿)为科学发展我市卫生事业,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使卫生改革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全市人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 号)和浙江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制订本规划。一、发展的基础与环境(一)发展基础1、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 年,全市人均寿命达 77 岁,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7.32,居全省中等水平;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

2、到全省中上水平。2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等级医院建设得到有力推进,医疗质量管理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取得成效,中医事业有了发展,农村卫生院改造成效显著,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能力持续提升。2010 年末,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 2.79 张,比 2005 年增加 0.46 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 4745 人,比 2005年增加 942 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8 人,比 2005 年增加 0.68 人;执业(助理)医师 2103 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 1.81 人,比 2005 年增加 0.41 人;注册护士1586 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 1.3

3、6 人,比 2005 年增 0.36 人;卫生技术人员中中高级职称的占 35.95%,大专学历以上的达 67.85%;全市卫生医疗机构资产总额达 6.10亿元,比 2005 年增加 1.62 亿元。3公共卫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健康工程深入实施,城乡社区公共卫生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2010 年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 81.25%,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率达 100%;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 95.80%;甲乙类发病率从 2006 年的348.80/10 万下降至 2010 年的 255

4、.24/10 万;20062010 年,全市共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 起,达到现场处置率 100%,原因查明率 100%;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覆盖率 87.20%,卫生厕所普及率 95%,以村为单位农村公厕普及率 100 %;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 100%。医疗急救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无偿献血率保持在 100%。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有较大提升。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7%,人均筹资水平达到 300 元;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资源统筹配置改革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

5、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设置率达 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实质性突破,城乡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 20 元。我市卫生事业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是合理稳定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公平性和绩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配置的统筹性、结构性有待协调和优化,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滞后,尚未形成有力的龙头带动作用。农村卫生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公共卫生技术装备和人员普遍不足, 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医疗资源三大指标(每千人口医生数、护士数、床位数)水平纵向比有所提高, 横向比均低于台州和全省平均水平,卫生人才、科技、信息化等软

6、实力要素建设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卫生工作面临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等带来的多重挑战;卫生管理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医疗执业环境劣化,医护人员从业积极性和社会从医择业取向受到明显抑制,医疗卫生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二)发展环境1健康已成为新时期城乡居民追求的重要目标。健康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作为维系、增进人类健康的医疗卫生保健活动,在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新时期城乡居民追求的重要目标。在宏观经济的框架内投资于人民健康,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转化为人民健康素质的改善,切实

7、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直接体现。2健康已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卫生事业作为满足人类健康需要的一种社会性基础活动,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保障、枢纽的作用。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卫生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3健康已成为改善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应当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特别是健康公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健康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8、会中公共政策的必然选择。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发展理念,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着力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加快卫生发展转型、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完善新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提高人群健康素质、增进健康公平为目标,构建全民健康促进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卫生保障。(二)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权益为核心,遵循公益性原则,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

9、看病贵问题。2、有序推进原则。坚持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3、公平高效原则。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普惠性和公益性。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竞争,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4、统筹兼顾原则。正确处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供需之间的各方利益关系,既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推进制度创新。5、突出重点原则。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有效解决卫生薄弱环节,夯实基础、强化基层、确保基本,创新卫生管理运行机制。(三)主要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0、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 2015 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城乡居民享有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健康状况和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明显缩小,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明显提升,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到 2020 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比较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具体目标:(到 2015 年)1、居民健康素质指标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8 岁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9/10 万以下;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 8.5以下; 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控制在 500/万以下。2

11、、健康公平与保障指标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 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达到 70%以上;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95%;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 90%。3、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指标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2.35 人以上;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 2.05 人以上;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 3.95 张以上。4、居民健康管理指标居民 20 分钟可达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 95%以上; 城乡居民社区门诊就诊比例达到 60%以上;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 88%以上; 三、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实施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建设卫生强市、推进卫生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通

12、过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公共卫生强化工程、基层卫生提升工程、公立医院改革工程和卫生保障要素优化工程,加快建立分工明确、联系密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一)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健康管理,加快形成惠及全民、保障全面、持续提升的健康促进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1、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 高 城 镇 职 工 、 城 镇 居 民 医 疗 保 险 和 新 型农 村 合 作 医 疗 参 保 率 。 积 极 引 导 城 镇 非 公

13、有 制 经 济 组 织 从 业 人 员 、 在 校 学生 、 灵 活 就 业 人 员 和 农 民 工 参 加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 将 在 校 大 学 生 全 部 纳 入 城镇 居 民 医 疗 保 险 范 围 。 政 府 对 符 合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就 业 促 进 法 规 定 的就 业 困 难 人 员 参 加 城 镇 职 工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的 参 保 费 用 给 予 补 贴 。 灵 活 就 业人 员 自 愿 选 择 参 加 城 镇 职 工 或 城 镇 居 民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 明 确 用 人 单 位 的 缴费 责 任 , 将 签 订 劳 动 合 同 并 与

14、 企 业 建 立 稳 定 劳 动 关 系 的 农 民 工 纳 入 城 镇 职工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制 度 。探索建立方便高效的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机制和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 7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8 倍以上。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加强基金的使用与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益,当年统筹基金结余率控制在 10%以内。积极探索总额预付、定额付费、按病种付费、按人付费相结合的综合付费方式改革,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严格控制医药总费用。改进医疗保障服务,全面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

15、发展商业健康保险。2、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年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增加和完善服务内容。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深入推进三大类 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提高项目覆盖率,提升重点人群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规范重点疾病社区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健康体检工作,定期为老年人和中小学生开展健康检查、为 3 岁以下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和定期健康检查、为孕产妇开展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加强健康档案建设,城乡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80%以上,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60%以上。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将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餐饮卫生、卫生应急等重点

16、任务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建立健全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提高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所有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市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应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按规定比例使用,提高基本药物制度的可及性。加强基本药物用药管理,规范临床应用。加强药品应急管理,落实基本药物国家储备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落实药品安全责任。4、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健康管理。加强艾滋病防控社会宣传和高危人群主动干预,落实艾滋病人“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落实结核病现代防控策略,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减少难治性结核病例的出现。加强精神病人社区服务与管理,逐步实施重性精神病人免费治疗政策。切实做好劳动者职业卫生防护和职业健康检查,依法落实国家规定的职业病人待遇。实施流动人口健康管理项目。加快形成以社区为依托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多渠道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