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40399 上传时间:2017-09-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薛 磊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商务专业作为一个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之一,受到各个院校的重视,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设有国际商务专业,其教学改革也随之紧锣 密鼓的向前推进。其中, 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到商贸职业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 阐述了以工作岗位和技能为导向构建国际商务专业职业型课程体系的设想。关键词:国际商务;岗位设置;技能;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探讨新形势下国际商务

2、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职业型课程体系,使之具有时代性、科学性、世界性、适应性与创新性。一、我国外贸发展与高职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的发展超过人们预期。目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进入第三位。下图为近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增长趋势。资料来源:2006 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外贸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行业自律型贸易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外贸企业数量变得越来越大,需要一批懂得涉外经贸业务的新生力量,外贸行业对外贸专业人员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

3、的要求。(1)新增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到 2010 年我国外贸企业将达到 60 万家左右。以每家新企业拥有 57 名外贸专业人员的保守数值计算,共需要约 240320 万人。加上已有的近 18.2 万家的人员更新,也会有 36 万多的人才需求。(2)外资企业也需要更新国际经贸人才。目前,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比重连续多年超过我国进出口总规模的 50%,2002 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资输入国,世界 500 强中 2/3 的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独立的研发机构,并直接在中国推行本土化人才战略,急需大量的人才,其中就包含懂外语,熟悉国内外贸易规则的涉外经贸人才。(3)国内企业的驻外机构、其它类型企业也需要

4、对外经贸专业人才 。但从人才需求的情形来看目前最紧缺的是应用型国际经贸业务人员。我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达 7,000 多万人,但只有 8 万多人拥有外销员资格证书,20万的货运代理从业人员中经过正式培训的人员寥寥无几,技能应用型国际经贸业务人员我国目前是相当缺乏的。据某进出口公司的业务主管介绍,如果大学毕业生当场能够拟出英文函电,并看懂信用证,肯定能够被经贸企业录用。一些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提出目前外贸人才存在的第一大不足是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眼高手低问题,第二是业务技能差。可见,重实践的技能型职业教育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目前各校培养的国际经贸人才,基本上停留在理论上了解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而没有

5、从实际业务中了解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因此随着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的变化,其培养的内容、模式和方法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其中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即内容的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其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8 届大会通过并发布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明确指出:“为就业作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的愉快满意的工作打下基础。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6、环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就是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可见,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各级各类实践型人才,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操作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实践性、职业性,注重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上述定位,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下几点:1基础性。重视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各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强国际交流需要强化信息时代需要的基础学科,如外语、计算机、强调普通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重视专

7、业需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教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正力图在传统与现代双重因素影响下朝专业基础化的方向发展。课程设置必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2目标性。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置课程。以职业技术技能课程为主干,理论教学服务于技术培养,切实加大实践课的比重。课程设置要克服传统的单一、封闭模式,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与行业、企业相结合,调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群,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要注意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高职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3实践性,课程设置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以理论“够用”为度,理论知识做到少而精,严

8、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沦知识。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通过生产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设计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4应用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高职特色,理论“够用”,技能“实用”。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打基础的,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技能训练课程更应针对学生所从事的岗位要求,组织开展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课程内容要强调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同时,还应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要求

9、在高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三、当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近年来,虽然我国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育引入了能力本位的理念,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调整了课程部分内容,增强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仅限于局部,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上还没有根本的变革。在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尚存、高职课程体系定位不清,表现在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计划中还沿用着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

10、课”的“三段模式”,甚至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也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习惯于“学科课程”的思考方式。而且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界限也模糊不清。按理,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与中等职业学校应有所差异,虽然培养的都是职业型人才,但层面不同。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由于部分院校是由原先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尤其是中高职并存的院校,“惯性”作用与思维方式“定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高职专业教育的定位,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手段等方面还是沿用着中等专业教育的老一套,甚至有些专业教材“一脉相传”课程设置缺少应有的商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也尚欠缺,“高等”层面教育体现的不尽完善 。另

11、外一些学者认为高职教材缺少符合高职特色的“对口”教材、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教材内容存在不足;教材内容陈旧,不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高新技术发展需要、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践教材严重不足、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传统教材的编写往往周期较长,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材料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这与高职专业设置紧密联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和实际要求不相适应 。以上这些都是困扰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些主要原因。四、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选择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岗位就业和技能要求为导向,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

12、的发展需要。具体目标应是:1.以岗位和技能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标准要涵盖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而且能够获得学历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如外销员、报关员等职业资格证书。2.以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主线,突出技能训练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构建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方向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包含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开发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要对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具体过程进行全面

13、了解,应依据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岗位划分专业方向,设计课程体系,并要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实现以岗位就业和素质培养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模式。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本行业岗位职责的多项要求,即满足如外贸业务、国际结算、国际融资、经营管理、商务谈判、销售管理、国际市场开发及管理等不同岗位职责及相应的岗位任务群的要求。3.建立目标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 KAS 模式,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 K(knowledge,即知识与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 S(skill,指职业技能)。在教学上对 K,A

14、,S 三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K)的要求是理解或了解,对一般能力(A)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技能(S)的要求是熟练掌握。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由职业技能决定;但从长期发展看,一般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 。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 K,A,S 三者的关系。4.根据岗位职责、任务群与技能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根据岗位职责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国贸专业的相关课程,应该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原则。这项工作主要由相关的相关专业教师负责,并有行业专家参与。五、以岗位和素质为导向开发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

15、,其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根据国际商务的岗位设置和实际技能需要来开发。开发的具体方法如下:1进行国际商务行业岗位细分,确定专业方向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业务迅猛发展的进程,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操作过程、操作方法与原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工更加细化,逐渐分离出一些新的,尤其是需要持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就业的工作岗位。目前国际商务工作具体设置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六大主要工作岗位。据此,确定下列专业方向:表 1 2探讨岗位职责形成与工作任务及技能素质要求,以此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对岗位职责进行分析,明确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具体的技能要求,乃是高职专业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为此,

16、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开发应广泛联系外贸企业、货运代理公司、报关公司和物流公司以及国际商务咨询行业等企业及相关人员,如业务经理、资深的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和跟单员等,根据各自企业的具体业务,就六大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提出具体的范围和要求,并与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对各项工作能力进行分析归类,将其作为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开发的重要客观依据。3根据岗位与技能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根据工作任务与技能的不同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其应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教学的原则。这项工作主要由相关的专业教师负责,可有行业专家参与。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国际商务专业的共同工作任务为目标的,即六个专门化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内容的课程。为此,在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如下课程:国际商务基础理论、国际商务通用英语、国际商务法律基础、国际商务运营与技巧、国际商务实务操作、国际商务常用单证实务操作、国际商务英语口语、国际商务函电和电子国际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