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与学科能力:生物-2012名师一号(精品课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1394527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4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与学科能力:生物-2012名师一号(精品课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高考、复习与学科能力:生物-2012名师一号(精品课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高考、复习与学科能力:生物-2012名师一号(精品课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高考、复习与学科能力:生物-2012名师一号(精品课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高考、复习与学科能力:生物-2012名师一号(精品课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与学科能力:生物-2012名师一号(精品课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与学科能力:生物-2012名师一号(精品课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 83 页,1,第37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共 83 页,2,教材基础回扣 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 (1)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种类 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1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例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共 83 页,3,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例如:植物的生物碱动物的性外激素 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例如:2蜜蜂的舞蹈,共 83 页,4,2.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信

2、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3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4稳定,共 83 页,5,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5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6自我调节能力 3.基础:7负反馈调节,共 83 页,6,4.组成 (1)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8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9保持原状的能力 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10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规律: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相反,共 83 页,7,思考1.两种稳定性一定呈负相关吗?

3、 提示:不一定,如冻土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共 83 页,8,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11干扰程度,适度利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对利用程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12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13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思考2.如何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示: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上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数量比例相对稳定,食物链食物网相对稳定从生态系统的功能上看: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共 83 页,9,考点迁移互动 考点1 信息传递的种类及作用 1.信息的种类,共 83 页,10,共 8

4、3 页,11,2.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 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由昆虫的体表腺体所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共 83 页,12,(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猞猁的生存猞猁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敌减少,又促进雪兔数量的回升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期性的数量变化,共 83 页,13,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5、例如:养鸡业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 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模拟动物信息吸引大量传粉动物,就可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共 83 页,14,(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对有害动物的防治方法有多种,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其中有些就利用了信息传递 粘虫的成虫具有趋光性,对蜡味特别敏感,生产上就利用这一点,在杀菌剂中调以蜡类物质以诱杀之,共 83 页,15,人们还可以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 方法: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

6、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共 83 页,16,深化拓展 对信息传播有关知识点辨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2.鸟类或其它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起飞)则属于行为信息,共 83 页,17,3.涉及到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对光重力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4.若涉及到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

7、为化学信息 5.范围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蜜蜂舞蹈及孔雀开屏等);异种生物之间(物理化学行为中警示作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中光磁等) 6.方向双向,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同,共 83 页,18,【例析1-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共 83 页,19,解析 此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并不一定

8、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信息传递对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 D,共 83 页,20,方法技巧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比较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这三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由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共 83 页,21,共 83 页,22,【例析1-2】 雌萤火虫通过发光来招引雄萤火虫完成交尾;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

9、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共 83 页,23,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共 83 页,24,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分类是以传递信息的载体为依据来划分的,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磁力等;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这些“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题干中植

10、物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很明显属于化学信息鸟发现天敌后,做出了很夸张的动作,强调的是特殊的行为,所以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 B,共 83 页,25,【互动探究1-1】 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 解析 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都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是化学信息的应用 答案 C,共 83 页,26,【互动探究1-2】 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

11、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共 83 页,27,解析 性引诱剂的重要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用来引诱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进一步将其杀死2,4-D是化学物质,但它不是能在体外自行传播的物质,所以,它的使用不属于信息传递 答案 D,共 83 页,28,考点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

12、力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稳定性的形成: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群齐全,能量输入保持相对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稳定 (2)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共 83 页,29,(3)稳定性的表现 结构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保持相对稳定,共 83 页,30,(4)稳定性的内容 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共 83 页,31

13、,共 83 页,32,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当一个干扰偏离这个范围时,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而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则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这一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共 83 页,33,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1)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2)负反馈调节 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4、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 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和保持稳态,共 83 页,34,(3)正反馈调节 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共 83 页,35,3.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共 83 页,36,特别提醒: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质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因此功能的稳定是建立在结构稳定的基础上的,生态系统结构的

15、稳定是因为构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稳定的联系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平衡,也就使生态系统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共 83 页,37,【例析2-1】 (2011福建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共 83 页,38,解析 D选项中,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答案 D,共 83 页,39,【例析2-2】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共 83 页,40,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构成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关系,共 83 页,41,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在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称为恢复力稳定性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