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寒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38122 上传时间:2017-09-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寒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寒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寒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寒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寒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寒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寒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2013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寒假试题总分 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A 卷(100 分)一、 卷面书写。 (4 分)请把下面语句工整规范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二、基础知识(2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竦峙(sng)洗濯(zhu)倔强(jing) 凝视(nng)、扒窃(p) 湛蓝(zhn)澄清(chng)酝酿(nng)、缀连(zhu)啜泣(chu)嶙峋(xn) 痴想(ch)、薄烟(bo) 贮蓄(zh) 虬枝(qi) 伫立(ch)2.指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错别字下划横线) 。 (3 分)忍俊不

2、尽( )贻然自得( )花支招展(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这家餐馆师傅的厨艺很高,做出的美味真是脍炙人口。B、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C、九寨沟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D、省剧院的文艺工作者们一路风尘仆仆,昼奔夜宿,希望能早一天赶到老区。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我们并不否认这部小说没有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体上是成功的。B学校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C、在会议上,校长虚心接受和 听取了老师同学们的建议,并表示要及时整改。D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课内外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

3、的2学习习惯也十分重要。5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这 就构成 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A、 B、 C、 D、6.诗文默写。 (10 分)(1) 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的句子是 , ; ,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是 _, 。(4)乱花渐欲迷人眼,_。(5) 天净沙

4、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_。7.名著导读。 (3 分)书目:西游记 、 水浒传 、 鲁滨逊漂流记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国演义请从上述书目中选择一部你熟悉的作品,对其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进行简要评析。作品: 人物: (1 分)人物评析: 。 (2 分)三、阅读理解(18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8-13 题。(18 分)拉亮了灯等你冬天的夜,来得早。3电话铃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 “是,我就是。 ”我急忙应道。打电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 “昨天一早,侯婕要转学回老家。大家商量明早 6 点在学校为她送行。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我不假思索。 “真的!谢谢老师

5、,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整整一夜,我心潮起伏,难以释怀。1 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晨 6 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 (1)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呼啸的寒风吞噬着周围的一切,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脚下是冰冷的黑土。 (2)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 “老师!您在等

6、我们?”一个女孩惊喜的发现了我。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般朝我跑来。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她们我有多么担心。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光亮。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A 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找所有的照明开关。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点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 ”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的泪水涌动。 “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站在土坡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

7、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 “快看!教室灯亮了!” “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颠一颠。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老师,已经到了 55 人,还有 5 个同学没来。 ”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 “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 “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欢呼。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 “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 ”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B

8、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 60 个孩子。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4会意地笑了。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忽然,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是的。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11(选自教育周刊2010 年 11 月期,有删改)8.结合正文回答:从表现内容和表达感情上看,文章取名为“拉亮了灯等你”有什么好处?(2 分)答: _9.依据地点的转换,本故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请把相应内容填写在空缺处。 (2 分)约定送行_等待学生_ 10.文中画线句“整整一夜,我心潮起伏,难以释怀” ,我“难以

9、释怀”的原因是什么?(3 分)答: _ 11.下面两个句子处在文章的、段中,简要分析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4 分)(1)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答: _(2)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答: _12.作者引用泰戈尔“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句话,揭示了什么内涵?(3 分)答: _13.本文结尾说“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 “我”收获了什么?假如你是即将告别老师和同学的侯婕,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对同学又想说点什么?(后面两个问只选一个回答) (4 分)_四作文(50 分)14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会有好多让

10、我们难忘的“一件事”:“那一次,我笑了” “那一次,我哭了” “那一次,我真后悔” “那一次,我真尴尬”这里的“笑” “哭” “后悔” “尴尬” ,正是表达了某一件事的真情实感。请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5篇记叙文。要求: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表达真情实感,字数 600 字左右。6500 字6007B 卷(50 分)五、阅读理解(38 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 1520 题。(17 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11、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本文选自_ 。它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2 分)16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A项为之强 B是知也 C学而不思则罔 D诲女知之乎1

12、7解释加点词语(4 分)人不知而不愠( ) 其恕乎 ( )思而不学则殆( ) 吾日三省吾身(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8。19用原文回答(3 分)(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2)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2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4 分)_(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2128(21 分)苦娃娃“写进”北大我有一个天下最好的妈妈,她今年 49 岁,叫李小云。我童年时,年迈的奶奶和爷爷相继患病卧床不起,家里欠下的债一年比一年多,大人们经常一天只吃两顿饭。8 岁那年,家里勉强送我进了学校。学费是妈妈向帮工的人家借的,书包是她用旧衣物缝制的,别的孩子用剩下的铅笔头,我用小棍捆扎起来就成了笔。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