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当代新理念(讲稿)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379773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当代新理念(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当代新理念(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当代新理念(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当代新理念(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当代新理念(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当代新理念(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当代新理念(讲稿)(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当代新理念,上海市北站医院心内科:杨荣平,前 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总称,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ACS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人们健康的超级杀手,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步上升趣势,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隨着对ACS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概念、病理生理机制到治疗策略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炎症加剧,脂质核心增大 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减少 不稳定斑块形成和破裂 不稳定斑块中的物质漏入血管腔,引起急性血栓,不稳定 斑块,破裂斑块,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血

2、栓形成(AT)的发展过程,进展,持续的LDL进入、氧化和内皮功能损伤 泡沫细胞形成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产生纤维 血管炎症并形成脂质核心,LDL 进入动脉壁 LDL氧化 单核细胞参与,引发炎症 内皮功能降低,起始阶段,内膜增厚,动脉粥样化 形成,正常动脉,内皮功能不全,动脉硬化与ACS图,脂核,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当代新理念,临床新概念 发病机制的新理念 治疗策略的更新 老年ACS诊治新特点,临床新概念,冠心病的常规分型已被新的分型取代 心肌梗死以Q波和无Q波来划分已趋于淘汰 危险分层 UA与NSTEMI的区别,临床新概念,冠心病的常规分型已被新的分型取代 过去常规分型: 隐匿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3、 心绞痛型 心肌梗死型 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猝死型,临床新概念,现代分型(起病缓急): 稳定性心绞痛:慢性经过,狭窄逐渐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呈急性过程 不稳定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心肌供氧 突然减少所致,多数病例事先并无严重 狭窄病变。,临床新概念,心肌梗死以Q波和无Q波来划分已趋于淘汰 ACS分类的演变 80年代以前 透壁/非透壁(心内膜下) 80-90年代 Q-波/非Q波 90年代以后 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临床新概念,ACS的现代分类 ST段抬高的ACS (STEMI) 即原来的急性心肌梗死 注意:变异性心绞痛? 无ST段抬高的ACS(NSTEMI) UA 非ST段抬高

4、AMI(即原来的非Q 波心肌梗死) 意义:体现ACS现代治疗的成就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微栓塞导致微梗死(NSTEMI),心电图在 ACS分类中的作用,ST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ECG,血管完全闭塞,心肌酶谱,CK MB 或肌钙蛋白,肌钙蛋白升高或不升高,非ST段持续抬高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持续抬高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未完全闭塞,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梗,ST段抬高心梗,心电图,血管腔,诊断,预后严重性,猝死,进展为ST段抬高心梗,冠状动脉闭塞后心电图表现特点,大块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 Q波性MI 小心肌梗死呈灶性分布-无Q波性MI 仅累及心室壁的内层-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坏死

5、心肌向外膨出-室壁瘤、心脏破裂 坏死组织吸收、纤维化-陈旧性心肌梗死,临床新概念,危险分层 过去: 不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现在:(当前的重要进展) 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度的分层。 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于诊断的确立、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危险分层依据,症状 胸痛发作时ECG TnT 并发症,ACS危险分层,低危:初发心绞痛发作时ST1mm 持续1mm 持续20分钟 TnI及TnT明显升高 有并发症 注: 心绞痛伴心衰、低血压(收缩压90)、左室收 缩功能减退LIVE(左室射血分数)40% 为高危组。,危险分层干预措施,高危病人 早期干预(PCI) 低危病人 保守

6、治疗,临床新概念,UA与NSTEMI的区别。 过去认为: 肌酸磷酸激酶MB(CK-MB) 正常上限2倍-非Q波心梗 2倍-不稳定性心绞痛 现代认为: 肌钙蛋白T(TnT)或肌钙蛋白I(TnI) 增高_NSTEMI(或者称为微小心肌梗死) 正常-不稳定性心绞痛,ACS发病机制的新理念,发病机制 主要机制: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小班块,大血栓) 次要机制:斑块破裂和内膜损伤诱发血管收缩和痉挛 病理与造影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AMI 白色血栓: 血小板为主(血管镜) 冠脉非闭塞性(造影) ST段抬高的AMI 红色血栓:纤维蛋白和红细胞为主(血管镜) , 冠脉完全闭塞(造影),急性冠

7、脉综合征:共同的病理过程,Fuster V et al NEJM 1992;326:310318 Davies MJ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Suppl II):II38, II46,脂质池 巨噬细胞 内部 张力 外部切变力,不稳定性心绞痛 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猝死 ST抬高型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血栓,阻塞性血栓,附壁血栓,ACS发病机制的新概念,一、易损性斑块:又称不稳定斑块 破溃裂隙斑块表面血小板粘附聚集,致血栓性并发症, 急者:可无症状 出现心源性猝死 缓者:有症状 因此,易损性斑块不仅发生ACS,也是心肌梗死和猝 死的罪犯。,外膜,lip

8、id core,脂核,血栓,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并且伸入管腔和斑块内部,冠脉斑块的后果,“稳定”斑块,“易损”斑块,ACS发病机制的新概念,二、易损性血液: 易于形成血栓(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高凝状态), 可增加斑块血栓形成的危险。 C-反应蛋白(CRP)是预警指标(炎症诱发血栓),血脂家族四兄弟,ACS发病机制的新概念,三、易损心肌: 是指易于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交感活性增强易导致产生致命性室速 改善供血、使用阻滞剂可降低危险度 四、易损性病人: 系指基于斑块、血液或心肌易损可能发生 ACS的危险患者。,治疗策略的更新,ACS的现代治疗 规范药物治疗方案 非ST段抬高AC

9、S的治疗 ST段抬高ACS的治疗,ACS的现代治疗,60年代以前 消极治疗 6080年代 被动治疗 干预并发症 80至今 主动治疗 预防梗死 限制梗死面积 开通罪犯血管,理想的治疗策略是:,鸡尾酒式的治疗方案 药物介入或基因治疗 (溶栓抗凝抗血小板他汀介入或基因治疗),非ST段抬高ACS的治疗,目的:即刻缓解缺血,预防不良后果; 原则:抗栓不溶栓 策略:三抗治疗(抗缺血、抗栓、抗脂) 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ACS的介入治疗,早期介入还是保守治疗尚有争论。目前不主张行急诊介入治疗,较为稳妥的策略是首先对此类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低危者: 急性期可行内科保守药物治疗, 择期行冠脉造影或PCI 高、

10、中危者: 在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 急诊行冠脉造影和PCI 。,非ST段抬高ACS不溶栓的理由,医学界的最新研究都已经证实,对非ST段抬高的ACS治疗绝对不能溶栓!其理由: 1,NSTEMI血栓大多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而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均为纤溶药物,故对白色血栓无效。 2,NSTEMI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并发症和斑块内出血的机率;溶栓治疗可使与凝血块结合的凝血酶暴露于血流,造成高凝状态,有促栓作用,能加剧血栓形成,甚至可能使不完全闭塞的病变变为完全闭塞。,非ST段抬高ACS药物治疗(三抗治疗),一、抗缺血 1, 硝酸酯类 三硝基: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辛酯 二硝基: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11、) 单硝基: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的(欣康) 建议: ACS者无禁忌,静脉给硝酸酯,可加入极化液 多采用短期持续滴注(24-48h) 症状控制后改口服,2,- 阻滞剂:,选择性: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康可、博苏)、醋丁洛尔 非选择性:普茶洛尔、纳多洛尔、吲哚洛尔、氧烯洛尔 -阻滞剂:卡维地洛(达得全、洛德、金洛) 建议/注意事项: 对CAS并HR/HBP者效果好 脂溶性(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可减少心脏性事 件及AMI发生率 从小剂量开始24-48h调整一次剂量,使HR在60次/分左右 注意用药禁忌症:严重AVB、支哮、,3,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异搏定):异搏定,缓释异搏定,心钙灵 硝苯地平

12、(心痛定):主张用控释、缓释、长效制剂: 氨氯地平(络活喜、施慧达),非洛地平(波依定) 拉西地平(乐息平)、拜心同等。 地尔硫卓(硫氮卓酮、恬尔心、合心爽)。 建议: 与阻滞剂合用需谨慎; 短效双氢吡啶(心痛定)反射引起HR儿茶酚胺 血压波动大,加重心肌缺血, 增加MI或死亡率 风险,不主张单用于治疗ACS。 顽固性UA,变异型心绞痛可联合用长效钙拮抗剂,非ST段抬高ACS药物治疗,二、抗栓(抗血小板抗凝) 1,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栓素A2+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凝集) 抑制血栓素A2:阿斯匹林:首剂 0.15,以后 75300mg Qd 噻吩吡啶类: 抵克力得(力抗栓) :0.25 BidQ

13、d 氯吡格雷75150mg Qd 泰嘉25mg Qd 抗血小板凝集药(血小板糖蛋白b/a受体抑制剂): 阿昔单抗: 主要用于UA/NSTEMI 0.25mg/kg.静滴12h(以10g/kg.h滴入) 替罗非班: 100ml/瓶 /(5mg), 静滴:起始30分钟0.4 g/分 、以后维持0.1 g/分,2,抗凝血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克赛、法安明、低分子肝素) 0.4ml 腹壁皮下 Bid 抗维生素K:华法林 成人:第1日520mg, 第2日起改为维持量,每日2.57.5mg。,非ST段抬高ACS药物治疗,三、抗脂 (调/降脂) 1,他汀类:血脂不高也要用,主要是稳定斑块 洛伐他汀(美降

14、之)2040mg QN 普伐他汀(普拉固)1020mg QN 辛伐他汀 (舒降之)2040mg QN 氟伐他汀(来适可)4080mg QN 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乐LiPitor)1040mg QN 西立伐他汀(拜斯亭)0.30.8mg QN 血脂康 36# tid 脂必妥 2# tid,2,贝特类:,非诺贝特(立/力平酯)0.2 QN或0.1tid 益多脂(特调脂)0.25 Bid 吉非贝齐(诺衡)0.6 Bid 苯扎贝特(必阴脂)200mg tid-tid,非ST段抬高ACS药物治疗,控制 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紊乱:他汀类,糖尿病,非ST段抬高ACS药物治疗,处理诱因,低氧血症,甲亢,发

15、热,贫血,心动过速,病人焦虑或者睡眠差,充血性心力衰竭等,ST段抬高ACS的治疗,目标: 尽快、充分、持续开通“罪犯”血管 挽救频死心肌,维护心脏功能。 -挽救生命。 时间就是心肌 ! 时间就是生命 !,冠脉闭塞与心肌坏死,心肌坏死随冠脉闭塞的时间延长而增多: 40分钟时心肌坏死为 40% 3小时心肌坏死为 57% 6小时心肌坏死为 91% 1-7天: 坏死心肌逐渐溶解,肉芽形成 1-2周: 开始吸收,逐渐纤维化 6-8周: 形成瘢痕 因此,溶栓与介入赿早越好。,ST段抬高ACS的治疗再灌注,方法: 1、药物再灌注:溶栓(纤溶) 2、机械性再灌注-PCI: 直接PCI(是指未有溶栓):疗效肯定 挽救性PCI(溶栓失败):疗效肯定 溶栓+PCI: 疗效 ? 3、急诊CABG 4、辅助药物治疗,药物再灌注-溶栓,方法: 1,静脉内溶栓: 时机:6小时内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