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土方工程施工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362999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4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1土方工程施工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单元1土方工程施工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单元1土方工程施工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单元1土方工程施工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单元1土方工程施工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1土方工程施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1土方工程施工(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单元1 土方工程施工,任务2 基坑(槽)开挖,任务3 土方回填与压实,任务1 地基土现场鉴别,2,任务1 地基土现场鉴别,地基土的分类,1.1,常见土的现场鉴别,1.2,3,1.1 地基土的分类,土是岩石经风化、剥蚀、破碎、搬运、沉积等过程,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所生成的各类松散沉积物。 地球形成至今大约有60亿年以上。在这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壳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 在第四纪时期(距今60万年),曾发生多次冰川作用,地壳岩石在相互交替的地质作用下风化、破碎为散碎体,在风、水和重力等作用下,被搬运到一个新的位置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土”。 自然界的土类众多,工程性质各异,根据土的性质差异将土划分

2、成一定的类别,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通用的鉴别标准,以便在不同土类间作出比较、评价。,4,1.1.1 按岩土的主要特征分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根据岩土的主要特征,按工程性能近似地原则,把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六类。 岩石:是指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文理裂隙的岩体。 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粉土:是指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塑性指数IP10的土。粉土又分粘质粉土、砂质

3、粉土。其性质介于砂土及黏性土之间。 黏性土:是指塑性指数IP10的土。按其塑性指数可分为黏土和粉质黏土,5, 人工填土: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堆填的土。其物质成分杂乱、均匀性差。 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用符号IP表示,即:IP=wL-wP 液限 塑限,6,1.1.2 按岩土的坚硬程度分类,按岩土的坚硬程度和开挖方法及使用工具,将士分为八类,见表1-7。,按岩土的坚硬程度分类 表1-7,7,按岩土的坚硬程度分类 表1-7,续表,8,1.2 常见土的现场鉴别,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现场鉴别方法,见表1-8,常见土的现场鉴别方法 表1-8,9,1.3 阅读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3.1 岩

4、土工程勘察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借助各种勘探工具,查明地下岩土分布特征及工程特性。介绍常用的三种勘察方法: 1. 钻探法 钻探就是利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通过沿孔深取样,以鉴别和划分土层,并测定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2. 触探法 触探法是将一个特制探头装在触探杆底部,打入或压入地基土中,根据贯入阻力的大小探测土层的工程性质。 触探法是间接的勘察方法,不取土样做试验。 触探法勘察方法有:圆锥动力触探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 。,10,3. 掘探法 掘探法就是在建筑场地或地基内有代表性的地段用人工开挖探洞、探井或探槽,直接观察了解土层情况与性质。 掘探法一般适用于: 钻探法难以进行勘察或难以

5、准确查明的土层;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勘察; 事故处理、质量检验等。,11,1.3.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作为强制性条文明确指出:“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12,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有文字说明和图表两个部分。 文字部分 1)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 拟建工程概况; 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 场地地形

6、、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 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6) 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7) 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 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9)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13,图表部分 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在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上标有建筑物位置,勘探点的编号、坐标、孔口标高以及地质剖面图的连线,说明勘探孔用途的图例等。 2 ) 工程地质柱状图 每一张柱状图都表明一个勘探点所穿过的地层情况、各层岩土的名称、地质年代、层底深度、取样位置及地下水位等 。 3 ) 工程地质剖

7、面图 柱状图只说明一个点的情况,将相邻点的地层连接起来,就可以联想出点与点之间的地层特征,从而可以推论整个场地的情况 。 4 )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5 ) 室内试验成果图表,14,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阅读与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物基础设计和基础施工的依据,正确阅读和使用勘察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全面熟悉勘察报告的文字和图表内容。 工程技术人员应对以下四点引起重视。 场地稳定性评价 场地稳定性主要涉及到区域稳定性和场地稳定性两方面。 区域稳定性是指一个地区或区域的整体稳定。如构造断裂带 。 场地稳定性是指一个具体的工程建筑场地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对场地稳定性的直接与潜在的危害。如泥石流

8、、滑坡、崩塌、岩溶、塌陷等 。,15, 持力层的选择 浅基础 对浅基础而言,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应尽量浅埋。 如果持力层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可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如换填垫层、夯实水泥土桩、CFG桩、强夯等人工处理地基。 深基础 对深基础而言,主要是选择桩端持力层。 桩端持力层宜选择稳定的硬塑-坚硬状态的黏土层和粉土层; 中密以上的砂土和碎石层; 中-微风化的基岩。,16, 考虑环境影响 基础设计、施工不要仅局限于拟建场地范围内,它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要对场地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如: 基坑开挖起坑外土体的位移变形和坑底土的回弹; 排水时地下水位要下降;

9、 打桩时产生挤土效应; 灌注桩施工时泥浆排放对环境产生污染等 。 解决现场具体问题 由于地基土的复杂性和勘察手段的局限性,勘察报告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场地的全部特征。 在地基与基础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应与建设单位、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联系,到现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17,任务2 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准备工作,2.1,人工挖土施工工艺,机械挖土施工工艺,2.2,2.3,钎探与验槽,2.4,土方开挖质量验收标准,2.5,18,2.1 基坑开挖准备工作,2.1.1 基坑与基槽土方量计算 土的可松性 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成原

10、来的体积,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土的可松性程度一般以可松性系数表示,即 : 式中 KP为最初可松性系数; KP为最终可松性系数; V1开挖前土的自然体积; V2开挖后土的松散体积; V3运至填方处压实后之体积。,19,土的可松性是挖填土方时,计算土方机械生产率、回填土方量、运输机具数量、进行场地平整规划竖向设计、土方平衡调配的重要参数。各种土的可松性参考数值,详见表1-9 。,20, 基坑与基槽土方量计算 基坑土方量可按立体几何中拟柱体(由两个平行的平面作底的一种多面体)体积公式计算(图1-2)。即 : 式中 H 基坑深度,m; A1、A2基坑上、下底的面积,m2; A0 基坑中截面的面

11、积,m2 基槽土方量计算可沿长度方向分段计算(图1-3),21,22,2.1.2 技术准备, 收集有关工程资料 地下管线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图纸和图集 技术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 120-1999 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水准点进行闭合复测 确定机械行驶坡道 分层开挖时应根据现场大小、地形、运输车辆的出口位置确定合理的机械行驶坡道。,23, 坡道有三种位置及形式:如图1-4所示。 土方工程量计算 基坑(槽)开挖前应进行挖、

12、填土方工程量计算; 综合考虑预留回填土、弃土外运最短运距和运输车辆调配工作 。 技术交底 向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必要时,编写基坑(槽)开挖施工方案,并报请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批。,图1-4 坡道位置及形式,24,2. 1. 3 物资准备, 定位用木桩、龙门板、线绳、20#铅丝、白灰等。 基坑(槽)作简单支护时所用材料。 雨季施工时应准备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料。 冬季施工时应准备基底保温覆盖材料。 2.1.5 机械设备 测量设备 基坑(槽)开挖测量设备有:全站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坡度尺等。 挖土机械 基坑(槽)开挖土方机械有:反铲挖掘机、自卸汽车等 ; 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

13、白线或20#铅丝、钎探设施等 。,25,基坑(槽)和管沟不加支撑时的容许深度 表1-11, 边坡直立开挖不加支护 当土质为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且无地下水时,开挖基坑亦可不必放坡,采取直立开挖不加支护,但挖方深度应按表1-11的规定。见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按规范规定放坡 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表1-12的规定时,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放坡,以保证不塌方,如图1-5所示。,2.1.6 确定边坡坡度,26,其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可按表2-15采用。放坡后基坑上口宽度由基坑底面宽度及边坡坡度来决定,一般地,工作面留1530cm(基础外边线到基坑底边的距离),以便

14、施工操作。,图1-5 按规范放坡示意图,临时性挖方边坡值 表1-12,27,2.2 人工挖土施工工艺,人工挖土施工工艺适用于一般建筑工程、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人工挖土施工 。 2.2.1 工艺流程 人工挖土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6所示。,28,2.2.2 操作要求, 人工挖土 1)根据土质情况和现场存土、运土条件,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开挖。土方开挖顺序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不得超挖”的原则。 2)开挖时应沿灰线切出基槽轮廓线,每层深度以600mm为宜,每层应清底,然后逐步挖掘。 3)开挖大面积浅基坑,可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

15、面运至弃土地点。 4)在有存土条件的场地,一定留足需要的回填土,多余土方运至弃土地点,避免二次搬运。 5)在槽边堆放土时,应保证边坡稳定。一般地,土方距槽边缘不小于1.0m 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29, 修整边坡 开挖放坡的坑(槽)时,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每隔3m 左右做出一条坡度线,边坡应随挖随修整。待挖至设计标高,由两端轴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据此再统一修整一次边坡。 清理槽底 在挖至坑槽底设计标高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水平线。自槽端部20cm 处每隔23m,在基槽侧壁上钉水平小木橛,随时以小木橛上平,用拉线尺量法校核

16、槽底标高。,30,2.3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机械挖土施工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 2.3.1 工艺流程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7所示。,31,2.3.2 操作要求, 开挖原则 机械挖土最常用的机械是反铲挖掘机,其特点是:“后退向下,强制切土”。土方开挖顺序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不得超挖”的原则。 开挖方式 根据挖掘机的开挖方式与运输汽车的相对位置不同,一般有两种: 1)沟端开挖 反铲停于沟端,后退挖土,同时往沟一侧弃土或装汽车运走(图1-8a)。 2)沟侧开挖 反铲停于沟侧,沿沟边开挖,汽车停在机旁装土或往沟一侧卸土(图1-8b)。,32,图1-8 反铲挖掘机开挖方式 (a)沟端开挖;(b)沟侧开挖,33, 分层厚度 土方开挖宜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