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9章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165863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4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9章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9章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9章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9章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9章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9章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9章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基本概念,一、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 金融监督 金融管理 狭义-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一)金融监管的现实理由:对金融危机的防范 近年来,世界各地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金融危机的形成由多种因素导致,但金融监管不力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金融危机不仅对金融业、更重要的是对实物经济产生重大不利的影响,要求政府部门介入进行金融监管以降低社会成本就显得顺理成章。

2、,(二) 金融监管的内在原因:对市场失灵的补救,金融市场的缺陷,成为金融监管的存在的另一重要理由: 1.金融市场可能存在不完全竞争 金融业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银行获得对与其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的垄断地位。金融业的垄断使央行的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地实施。垄断所形成的超大银行在“大银行不能倒闭”的惯性思维下增加了其冒险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了金融风险。 金融领域还可能存在不正当竞争。,2.金融市场上的负外部效应尤其严重 (1)金融机构高负债经营是基本特点。金融机构倒闭,受损失的是广大的客户。 (2)金融领域的问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政府介入的理由,3.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交易的低效率 金融机构与其客户

3、之间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银行与其客户之间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 最接近完全竞争的股票和外汇市场,强有效型的市场是不存在的,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中的作用,三、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社会利益论 社会选择论 特殊利益论 追逐论 管制新论,1社会利益论,社会利益论源于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 社会利益论认为管制有利于整个社会,而管制成本却由社会的极小部分承担,从而整个社会的福利减去政府管制成本将大于整个社会福利减去破产损失。 社会福利论提出管制是一种减低或消除同市场缺陷相联系的损失的手段。这一理论也假定市场缺陷可能发生的三种情况: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2社会选

4、择论,社会选择论从公共选择的角度来解释政府管制 该理论解释管制存在的理由和根源 “管制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只能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府来提供和安排 各种利益主体则是管制制度的需求者 政府并不只是被动地反映任何利益集团的管制需求,它应坚持独立,努力使自己的目标与整个社会福利保持一致,3特殊利益论,认为政府管制仅是保护了那些主宰了管制机关的一个或几个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对于整个社会并无助益 管制造成了巨额的成本,有害于社会公共利益。,4追逐论,追逐论则通过强调管制的代价作为一种抗衡 追逐论者认为,管制与被管制者之间存在“猫鼠追逐”的余地 管制的目的是为生产者的利益而不是为消费者的利益, 被管制者可以通

5、过疏通的办法让管制为他们自己增加福利,管制也就失去了其原本应存在的理由 追逐论的缺陷 忽视了普通大众确实从某些保护消费者的管制中得到好处的事实,只看到管制具有为被管制者所利用的可能性和管制目标未必是保护消费者的总问题。 追逐论没有解释“管制需要”到“管制行为”的转换机制,5管制新论,管制新论承认,管制可以为不同的利益集团所利用,至于谁是利益争端中最后的胜者,取决于不存在管制时谁更生死攸关,以及各自的政治实力和市场余额的分配情况。 管制新论把管制看作是存在需求和供给的商品,管制对生产者的影响是突出的。 关于管制的社会利益,管制新论认为,管制当局具有过度管制以回避个人责任的动机。,四、金融监管的目

6、标,金融监管的总体目标 通过对金融业的监管维持一个稳健高效的金融体系 金融监管的目标四个层次 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从而金融体系的安全 保护知情较少者的利益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金融业在竞争的基础上提高效率 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五、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涉及监管体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监管工作的各个环节,贯穿于监管活动的整个过程。其具体原则共25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2 依法监管原则 3 “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4 稳健运营与风险预防原则 5 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

7、容和方法,一、市场准入的监管,市场准入是所有国家金融监管的起点,通过市场准入的控制可以将那些可能对存款人利益或金融体系健康运营造成危害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 对市场准入的监管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该金融机构有无存在的必要性 2.该金融机构有无存在的可能性,1、该金融机构有无存在的必要性,适量的金融机构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但过多的金融机构引起的恶性竞争也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因此对新的金融机构的审批必须做到: (1)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符合金融业发展政策和方向。 (3)符合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规定。 (4) 符合合理布局、公平竞争要求。,2.该金融机构有无存在的可能性,由于金融业

8、的高风险性,因而对金融机构的设立也有着区别与一般企业的具体要求: (1)具有符合规定的本外币资本金。 (2)具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占相当份量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 (3)具有周密的经营计划、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和严格的内控制度。 (4)具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安全、消防及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二、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金融机构一旦进入市场,金融风险就不可避免。加强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资本金充足率要求 流动性要求 业务范围的限制 贷款风险的控制 外汇风险管理 准备金管理,三、市场退出的监管,市场退出的监管是和市场准入的监管相对应的 监管当局为采

9、取及时的措施以减小损失 有权适时地宣布金融机构已不具备清偿能力、更换管理人员、取消股东的利益、甚至关闭它 有权任命接收者购买、销售、转让有问题的资产,负责债务的回收和业务的恢复,决定清算和合并,等等 我国对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也是由法律予以规定,一般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解散 被撤销和关闭 托管 破产,四、金融监管的主要手段与方法,金融监管当局一般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监管,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政策手段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是基础、前提,是实行监管的重要保障; 经济手段是核心,是最主要的监管手段。 金融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管主要依靠法律、法规来进行。 在具体监管过程中,主要依靠金融稽核手段。,1.依法实

10、施金融监管 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其对金融业的监管早已有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健全的监管制度。 各国的监管体制和风格虽各有不同,但在依法监管这一点上是共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金融机构必须接受国家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 (2)金融监管必须依法而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也加快了金融监管的立法工作。,2.运用金融稽核手段实施金融监管 金融稽核,是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根据国家规定的稽核职责,对金融业务活动进行的监督与检查。 进行稽核、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合法性 (2)资本金的充足性 (3)资产质量 (4)负债的清偿能力 (5)盈利情况 (6)

11、经营管理状况,金融稽核分为两类: 全面稽核,金融界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的全部业务、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 专项稽核,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或经营管理的某一方面、某一层次、某一项目、某一问题的真实性或合规性进行专项的检查监督。 具体方式包括: (1)现场稽核方式 (2)报表稽核方式 (3)委托稽核方式 (4)联合稽核方式,第三节 金融监管体系,一、金融监管体系的构成,金融监管体系是指有关金融监管的职责的划分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体系。 金融监管体系包括3方面的内容 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金融监管的主体 金融机构行业自律必要的补充。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金融监管的基础,1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系统

12、,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是整个金融监管的主体,在金融监管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金融机构外部监管包括 一国对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模式 四种设置模式: ”双线多头”、”单线多头”、高度集中的单一模式以及跨国金融监管 一国对金融监管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有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之分 具体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内容,2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系统,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对于一个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避免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 规范和矫正金融机构经营行为 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运行和共同发展 金融行业自律的监管主体 金融业公会或协会,以及某些金融系统的同业组织 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加强行业的管理,

13、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沟通金融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有利于提高金融监管效率。,3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系统,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是整个金融监管体系的基础。 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措施有: 在其内部设立稽核、审计和检查部门来加强对内部控制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来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等等 金融机构在遵守国家经济金融法律的基础上,以”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为内容,并发挥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管理的基础性监管作用,来提高整个金融监管体系的运行效率。,二、 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模式,金融主管部门是一国法律中规定的对金融业的最高管理部门。 金融主管部门是否直接执行金融业的监管职能,这主要取决于各国的具

14、体情况而定。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主管部门有:财政部、中央银行、其他独立于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政府部门。 金融业监管执行的情况有: (1)由金融主管部门来执行监管职能,如中国、新加坡、日本等; (2)由金融主管部门和其他机构一起执行监管职能,如美国、德国、法国等; (3)将金融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执行机构实行分离,或者是前者对后者授权,或者是后者对前者负责,如英国、我国的台湾地区等。,根据各国金融主管部门和具体金融监管执行机构的不同,可以将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模式分为下面四类: 1双线多头金融监管机构设置模式 “双线”是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条线;“多头”是指在一个国家的金融业由多个金融监

15、管机构来进行监管。 优点与不足。,2单线多头金融监管机构设置模式 “单线”是指对金融业监管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这一级;“多头”是指在中央这一级政府有多个机构负责对金融业的监管。 优点与不足 3高度集中的单一金融监管机构设置模式 指一国的金融业由单一的中央级机构如中央银行或专门的监管机构来进行监督和管理。 优点与不足,4跨国金融监管机构设置模式 跨国金融监管机构设置模式是指在经济合作区域内,由跨国的监管机构来对区域内的金融业实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 优点与不足,三、 金融监管的组织结构,金融监管的组织结构主要涉及到一国金融监管主体的构成及各部分的职责、目标和协调运作问题。 分业监管与混业监管组织结

16、构的划分标准 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是由专职机构实行分业监管还是由综合机构实行混业监管 各国选择哪一种组织结构主要依据各种监管的组织结构的效率与成本以及影响监管目标的能力高低等。 集中监管体制 分业监管体制,关于分业监管与混业监管的优劣问题,一直存在争论: 从混业经营角度 从规模经济角度 从监管效率角度 从监管对象角度 赞成混业监管的一方与赞成分业监管的一方的看法,各国货币信用发展程度不同,经营体制各异,金融监管完善程度和金融风险大小不同,各国采取了不同的金融监管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发展具有三个明显趋势: 1一些国家从传统的分业监管体制逐步转向统一监管体制。 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职能出现分离,金融监管的职能逐步转为由专门的监管机构来承担。 3.金融监管正从机构监管为主向功能监管为主转变。,关键词汇,金融监管 市场失灵 市场准入 市场退出 外部控制 内部控制 金融稽核 现场稽核 报表稽核 委托稽核 联合稽核 单一监管体制 多元监管体制 集中监管体制 分业监管体制,复习思考题,(1)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