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药学综合知识部分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1164888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制剂药学综合知识部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药物制剂药学综合知识部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药物制剂药学综合知识部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药物制剂药学综合知识部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药物制剂药学综合知识部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制剂药学综合知识部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制剂药学综合知识部分总结(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药剂学1绪论:1)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分类及其特点:(一)剂型的重要性1.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1)人体有多种给药途径(2)药物剂型必须根据给药途径的特点来设计与制备,与给药途径相适应。2.剂型的重要性 (1)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5)剂型可影响药物的疗效。(二)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即将给药途径相同的剂型分为一类,它能反映出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给制剂的特殊要求,但同一种制剂可能其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不同,所以出现在不同给药途径的剂型里。按给药途径

2、分类常见的剂型,如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及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按分散系统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的特征,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这种分类可能使一种剂型由于分散介质与制备方法的不同,被分到几个分散系统中。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3.按制法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包含全部剂型,故不常用。4.按形态分类:按物质形态分类,即分为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与半固体剂型。形态相同的剂型,制备工艺也比较相近。2) 药用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不全

3、)药用辅料的作用:药用辅料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制剂剂型和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剂型,并且对给药途径以及产品质量,对药物作用的速度、生物利用度、毒副作用有很大影响。剂型中药物是主体部分,决定着制剂的整个疗效。辅料则保证药物在体内按一定的速度和时间、在一定的部位释放。因此由适宜的辅料组成的剂型对药物的实际应用和疗效的发挥,有着积极的关键性的作用。药物制剂是由活性成分的原料和辅料所组成,因此辅料是制剂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没有辅料就没有制剂”。药物制剂研制的基本任务是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其中的重要内容

4、就是药用辅料的研究,药用辅料将继续向安全性、功能性、适应性、高效性的方向发展。应用:药用辅料是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不同剂型里,辅料的作用不一样,其习惯称谓不同,如在液态药剂中称附加剂,固态剂型中常称赋形剂,软膏、栓剂中多称基质,新型给药系统中多称载体等等。2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1) 药物溶解度和药物溶出速度及其影响因素;溶解度1.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药物的最大量。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提法: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及乎不溶或不溶。一般以一份溶质(1g或 1ml)溶于若干

5、毫升(ml)溶剂中表示。2.影响因素(1)药物极性:极性相似者相溶。(2)溶剂极性(溶剂化与氢键缔合)(3)温度:温度对固体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影响很大,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lnX=Hf/RT(1/TF-1/T)式中X=溶质的溶解度(摩尔分数);T=溶解时的温度;Hf=摩尔溶解热;R=气体常数。由公式可见药物的溶解度与温度成正比。但应注意溶解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过程。当Hf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Hf0时,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一般来说药物的溶解度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有利于增大药物的溶解度。(4)晶型:药物晶型不同,其物性不同,如mp、bp、S等。稳定晶型表现为高的mp、

6、bp,而S(溶解度)小。亚稳晶型或无定型一般mp、bp低,而S大,但亚稳晶型不稳定,溶解同时加入抑晶剂。(5)粒子大小:药物微粉化(m级)后可增加溶解度(6)加入第三种物质:增加溶解度原因:络合、复盐形成或改变溶剂极性。减小溶解度原因:同离子效应。溶解速度1.溶解速度:单位时间内溶解溶质(药物)的量。2.影响溶解速度因素溶解过程符合Noyes-whitney方程:dC/dt =(DS/h)(Cs-C)或dC/dt =(DS /Vh)(Cs-C)当CsC(即C不超过10%Cs)时,则式可简化为:dC/dt =KSCsD:扩散系数,D=f(T),T,D,dC/dt。S:与溶液接触面积,粒子r,S,

7、dC/dt。h:扩散层厚度,搅拌速度拌,h,dC/dt。C:扩散层浓度。Cs:饱和层浓度(药物溶解度)。K:溶出速度常数 K=D/(Vh)V:溶出介质的体积溶解速度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 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 , 形成饱和层 , 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 , 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内。 1.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 2.提高温度 3. 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 4. 增加扩散系数 5. 减小扩散层的厚度2) 增加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的方法;增加溶解度1.制成可溶性盐:如难溶性弱酸或碱制成盐可增加药物溶解度。2.引入亲水基团3.加助溶剂助溶机理:药助溶剂复盐或络合物(溶解度大且不稳定)释放

8、药物。例如难溶于水的碘(l:2950)可用碘化钾作助溶剂,与之形成络合物(I2+KIKI3)使碘在水中的浓度达5%;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50,若用苯甲酸钠助溶,形成分子复合物苯甲酸钠咖啡因,溶解度增大到1:1.2。常用的助溶剂:一类是无机化合物如碘化钾、氯化钠等;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等。4.使用混合溶剂:混合溶剂是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并能增加它们介电常数、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混合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的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常用于组成潜溶剂的有:乙醇、

9、山梨醇、甘油、聚乙二醇300或400与水等。5.加入增溶剂(1)增溶: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增溶剂),可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这种现象称为增溶。(2)影响增溶因素a. 药物的性质:分子量,增溶量。b. 增溶剂的种类:增溶剂种类或同系物的分子量不同影响增溶效果,同系物的C链,增溶量。c. 增溶剂加入顺序药+增溶剂 加水形成溶液,易达到增溶平衡药+水 药物溶液 + 增溶剂不易平衡d.增溶剂用量:比例不当“起浊”,增溶剂的用量应通过实验来确定。3) 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极性:水(纯化水)、甘油、二甲基亚砜半非极性:乙醇、丙二醇(1.2-丙二醇):可作为内服,肌注用药的溶剂,毒性及刺激性小、聚乙二醇

10、非极性: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一)极性溶剂1.水: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不具有任何药理与毒理作用, 所以水是最常用的和最为人体所耐受的极性溶剂。水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以任意比例混合。水能溶解无机盐、糖、蛋白质等多种极性有机物。液体制剂用水应以蒸馏水为宜。水能使某些药物水解,也容易增殖微生物,使药物霉变与酸败。在使用水作溶剂时,要考虑药物的稳定性以及是否产生配伍禁忌。2.甘油:为常用溶剂,特别是外用制剂应用较多。本品为黏稠状液体、味甜、毒性小,与乙醇、丙二醇、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可内服、外用。能溶解许多不易溶于水的药物。在外用制剂中,甘油常做黏膜给药的溶剂,甘油对皮肤有保湿、滋润、延长药物局

11、部药效等作用,且对药物的刺激性有缓解作用。含水10%的甘油无刺激性,在内服溶液制剂中,甘油含量在12%(g/ml)以上,能防止鞣质的析出并兼有矫味作用。30%以上具有防腐作用。3.二甲基亚砜(DMSO):能与水、乙醇等溶剂任意混合,本品溶解范围广,具有皮肤给药的促渗作用。对皮肤有刺激性。(二)半极性溶剂1.乙醇:乙醇也是常用的溶剂。可与水、甘油、丙二醇以任意比例混合;具有较广泛的溶解性能。乙醇的毒性小。含乙醇20%以上即具有防腐作用,但乙醇本身具有药理作用。2.丙二醇:丙二醇的性质基本上同甘油相似,药用丙二醇应为1,2-丙二醇。丙二醇同样可与水、乙醇、甘油以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诸多有机药物,一

12、定比例的丙二醇与水混合物可抑制某些药物的水解,增加稳定性。丙二醇水溶液对药物在皮肤及黏膜上有促渗作用。3.聚乙二醇类:低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如PEG 300600为透明的液体。与水可以任意比例混合,聚乙二醇不同浓度的水溶液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水溶性及与水不溶性药物。本品用于液体制剂,对易水解的药物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在洗剂中,有与甘油类似的保湿作用。(三)非极性溶剂1.脂肪油:脂肪油系指麻油、豆油、棉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能溶解油溶性药物,本品多用于外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搽剂等。脂肪油易氧化、酸败。2.液体石蜡:本品为饱和烷烃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可分为轻质与重质两种,能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13、,能溶剂生物碱、挥发油及一些非极性药物等,在胃肠代中不分解不吸收,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做口服制剂与搽剂的溶剂。3.油酸乙酯:本品是油溶性药物的常用溶剂。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故使用时常加入抗氧剂。4) 药物溶液的性质。一.药物溶液的渗透压(一)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药物溶液中溶剂分子可自由通过半透膜,药物分子不能通过,溶剂进入膜内溶液中达到渗透平衡,此时两侧产生压力差,此压力差即为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的单位以Osm表示,即渗透压摩尔浓度。二.药物溶液的pH与pKa (一)药物溶液的pH 1.生物体系pH:人体各组织液均有一定pH值:血液中血浆pH=7.4、纯胃液pH=0.

14、9、泪液pH=7.4,pH降低或升高都会引起酸碱中毒,造成疾病,甚至死亡。泪液的缓冲容量很大,用蒸馏水稀释15倍时,pH值仍不改变。2.药物溶液pH:配制输液、注射液、滴眼液和用于伤口的溶液时,必须注意药液的pH值。在一般情况下,同时要考虑药物溶液pH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注射液pH应在49范围内,过酸或过碱在肌注时将引起疼痛和组织坏死;滴眼液pH应为68,偏小或偏大均对眼睛有刺激。(二)药物溶液的解离常数:弱电解质药物(弱酸、弱碱)在药物中占有较大比例,具有一定的酸碱性。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疗效以及对皮肤、粘膜、肌肉的刺激性都与药物的酸、碱性有关。pKa是表示药物酸碱性的重要指标。p

15、Ka值越大,碱性越强。三.药物溶液的表面张力:药物溶液的表面张力,直接影响药物溶液的表面吸附及粘膜上的吸附,因此对于粘膜给药的药物溶液需要测定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研究润湿性的基础。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很多,常用滴体积法。四、药物溶液的粘度:药物溶液的粘度与注射液、滴眼液、高分子溶液等制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均涉及药物溶液的流动性以及在给药部位的滞留时间;在乳剂、糊剂、悬浊液、凝胶剂、软膏剂等处方设计、质量评价与工艺过程中,亦涉及药物制剂的流动性与稳定性。五.药物溶液的澄清度:“澄清”是指供试品溶液的澄清度与所用溶剂相同,或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根据药典规定,对于注射液、输液及滴眼液,药物溶液剂均须检测澄清度。3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基本性质和应用、分类方法、结构特征及吸附性。表面活性剂分类(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1.阴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如肥皂类、硫酸化物、磺酸化物2.阳离子型:起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