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的照顾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11290 上传时间:2017-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中心的照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人为中心的照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人为中心的照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人为中心的照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人为中心的照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人为中心的照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中心的照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 林 大 学教 师 教 案(2015 2016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全科医学概论教 研 室 :全科医学教研室主讲教师:杨文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制 第二医院教案本节课程名称: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授课教师 杨文 所在单位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课程类型 课堂理论教学 授课时间 2016.03.25 第 5、6(计 90in)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 2013 级七年制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 “以病人为中心”应诊的过程和内容,熟练掌握“以病人为中心”应诊的主要任务。2、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特点3、熟悉“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的基本原则

2、4、了解“以人为中心”和“以疾病为中心”两个临床关注中心的转变过程;“以病人为中心”和“以疾病为中心”两种服务模式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以病人为中心”应诊的过程和内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以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特点。难点:以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特点。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全科医疗的基本特点 一、以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二、以预防医学为导向 三、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畴 四、卫生服务工作对象不分年龄、性别,诊治的疾病不分科别 五、提供全面的、多渠道的、多方式的卫生服务 四为一体与六为一体的综合化服务:以前:医疗、预防、

3、保健、康复;现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的综合化服务。 六、主动提供服务,就不是在诊所里坐等病人。1、 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服务 2 、个体化、人性化的服务 病人是一个完整的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就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意义。必须认识到:一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可能是非个体化的,但是10 分钟复习全科医学的基本特点,体现以人为中心。对一个病人的服务却完全是个体化的。 3 、第一线的服务全科医疗是第一线的、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公众进入医疗保健系统的门户;是病人在求治过程中首先接触的第一位医生。患者与疾病两个不同的关注中心(一) 、医生的关注中心(二) 、生物医学模式以

4、疾病为中心缺陷:1、以疾病为中心,忽视患者的需求2、医患关系疏远,患者依从性降低3、医生思维的局限和封闭(三)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人类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患者的宏观和微观世界3、全科医生的“患者”范畴(1) “疾病” 、 “疾患”和“患病”的不同概念(2)全科医生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的基本原则(一) 、注重于人而不是病1.人是有感情和需要的2.病人有和医生同样的尊严和权力3.病人是完整的人引用医学之父希波拉底名言“了解你的病人是什么样的人,比了解他们患了什么样的病人重要”(二) 、从完整的背景上来观察、烟酒和解决病人及其家属的健

5、康问题(三) 、以家庭为保健单位1.家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成员之间互相影响2.家庭功能失调3.服务最好基地(四)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的过程和内容一 、了解病人的就医背景(一)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 病人的社会背景 2 病人的社区背景 3 病人的家庭背景 4 病人的个人背景5 分钟5 分钟一种综合的、整体的持续的和人格化的卫生服务模式15 分钟重点掌握5 分钟5 分钟(二)为什么到现在才来就诊?人们出现不适感觉(疾病前奏)之后, 20%求助医生。人们“患病”后:1 出现某些不适感(间断性的出现)2 察觉到有连续性不适(疾病感) 3 尝试实施自我保健 4 家庭

6、第一线能够作到的服务 5 非医学专业外部的卫生资源 可见,绝大多数并不是立即去找医生,而要经过几个阶段,最后才去求医。问诊:“为什么到现在才来就诊?”就是要搞清病人来诊时正处于哪个阶段。(三)病人对医生的期望是什么?第一类,共性的期望。是指绝大多数病人所共有的期望,如:医生品德,医生医疗技术,医生服务技巧,就诊结果。第二类,个性的期望。是指个体病人具有的带有个性特征的非共性的期望,如:延长休息时间或证明健康无病的期望,索取某些卫生资源的期望,对某些医生特殊的要求,对医疗机构的某些抱负等。 (四)病人对病因的看法和健康信念1 、对病因的看法(疾病因果观) 因果观是病人自我解释自身健康问题的理论依

7、据。病人对病因的看法受到个人文化、个性、家庭、信仰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就诊时,病人常依据自己的疾病因果观来叙述病史,医生对此要是缺乏理解,则容易漏掉某些重要的疾病资料。其次,病人的因果观也会影响到病人的就医行为和对医生的期望。 在问诊时,了解病人的疾病因果观的常用问话是:“你认为你得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对健康的信念 健康信念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的价值观,它直接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心、重视程度。与病人的求医行为直接相关;还会影响到病人的医嘱顺从性以及与医生的合作关系,关系到病人同疾病做斗争的态度。应该说明的是:个人的健康信念常常受到家庭的影响。了解病人的健康信念,进一步帮助病人树立正

8、确的健康信念,是维护个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二 、了解病人的患病感受(一)精神方面的感受 1 、力不从心 2、 孤独依赖 3 、恐惧焦虑 5 分钟10 分钟10 分钟4、 恋生与厌世 这是两个完全相对的心理状态。5、 厌世(二)躯体方面的感受1、疼痛 长期的持续性慢性疼痛巨大折磨。2、高热 3、喘息 4、瘫痪 “以病人为中心”照顾的诊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接诊五步骤(LEARN 模式)倾听、解释、容许、建议、协商指全科医生在卫生服务、医疗诊治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基本策略,也可以说是需要依据的基本程序。 (一)详尽、全面地采集病史。 1 用心的倾听。 2 要学会开放式的引导。 (二)耐心而细致地身体检查(

9、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 (三)对病人做详细的解释和必要的教育 1 需要解释的内容:2 需要教育的内容:(1)对出现问题的正确认识(2)珍惜生命与健康?(3)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人、医生、家属都应扮演什么角色?(四)让病人自己“决定”1、处理方案的决定2、执行处理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效果验证;内容调节;反馈与评价“以病人为中心”应诊的主要任务1、确定和处理现患问题2、连续性问题的管理3、预防性照顾4、改善就医遵医行为10 分钟10 分钟课后小结通过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特点的介绍,熟悉“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的基本原则,了解“以人为中心”和“以疾病为中心”两个临床关注中心的转变过程,两种服务模式的联系与区别。课后习题1.病人的就医背景有哪些?2.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参考资料使用教材:祝墡珠 全科医学概论第 4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family medicinePhilip D. Sloane, MD, MP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