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4节透皮治疗系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008891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4节透皮治疗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4节透皮治疗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4节透皮治疗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4节透皮治疗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4节透皮治疗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4节透皮治疗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4节透皮治疗系统)(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四节 透皮治疗系统(TTS),一、概述,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又称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el therapeatic systems, TT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统的控释给药剂型。目前市售的透皮给药系统就其控释机理而言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给药装置控制药物释放到皮肤的速度,其二是皮肤控制吸收速度。,优点:,使血药水平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避免药物在胃肠道及肝的首过效应;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不必频繁给药;提高安全性,如有副作用,容易将贴剂移

2、去,减少了口服或注射给药不能终止的危险性。TDS系统在应用上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于制备透皮传递系统,特别是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低,只有作用剧烈的药物,即用药剂量很小就能产生药效的药物才能选用;要防止控制释放速度的薄膜破裂或损坏,否则会引起释放速度的剧烈增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贴剂的主要结构与分类,1.液态填装及密封袋多层结构(liquid form-fill and seal system) 2.有限速膜的固体多层结构 3.以压敏胶为贮库的整体单层结构(monolithic system, drug-in adhesive syste

3、m) 4.骨架扩散型,经皮给药系统的四种类型 a 液态、填充及密封多层结构; b有限速膜的固态多层系统; c固态整体单层结构; d外周胶粘层多层结构,二、经皮传递制剂常用材料,(一)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SA) (二)骨架、贮库和其它构件材料 (三)渗透促进剂,(一)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SA),压敏胶(PSA)是压敏性胶粘剂的简称。压敏胶的粘接兼有液体和固体两种性质,是一种粘弹体。粘附的本质是分子间借助于范德华力的一种吸引力。,1.硅酮压敏胶,(Silicone PSA) 硅酮压敏胶为无结晶固体,无熔

4、点,有耐寒、耐热性(在-73250间稳定)及耐化学性,电绝缘性优良,具有良好的柔性,软化点接近皮肤温度,贴于皮肤后变软并粘贴于皮肤,经30分钟后具有足够粘附力。在其网状结构中有可供分子扩散的“自由体积”,故对水蒸气、气体及药物有良好的通透性。,2.丙烯酸酯压敏胶,(Acrylic PAS) 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热性、耐光性,性质稳定,无色透明,无公害。,3.聚异丁烯压敏胶,(Polyisobutylene PSA) 聚异丁烯为具有粘性的一类人工合成橡胶。本品非常稳定,耐候性、耐热性及抗老化性良好。,(二)骨架、贮库和其它构件材料,骨架材料、贮库或装置组件的材料在透皮给药系统中是必

5、不可少的材料,目前用作透皮装置组件的聚合物有聚乙烯、聚酯、多孔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医用醋酸纤维素超微孔膜,聚氨酯(chronofilm)等等,,市售的透皮吸收制剂和构件材料,(三)渗透促进剂,渗透促进剂(enhancer)是指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学物质,理想的渗透促进剂应无药理活性、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与药物、基质和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无嗅无味。,渗透促进剂一览表,三、TDS制剂的设计和制备,(一)处方前研究及一些重要考虑 1.总剂量 2.表面积 3.浓度 4.用药时间,(二)贴剂的生产工艺,四、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一)药物的固有

6、性质 (二)辅料和材料的组成和性质 (三)皮肤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一)药物的固有性质,用于透皮吸收的药物,要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水和类脂中的溶解度(应大于1mg/ml),分子量小于400,熔点低于93,饱和水溶液中的pH在59之间,较高的油水分配系数,使其有利于药物离开基质而进入皮肤,理想药物的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logP辛醇/水)在14之间。此外,药物剂量不宜过大,一般每日剂量多于10mg,要达到透过治疗量也是很困难的,最理想的每日剂量以不超过5mg为好。,(二)辅料和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基质对药物透皮吸收有一定的影响,凡容易贴敷在皮肤的表面,使制剂与皮肤紧密接触,容易与皮肤

7、相容者都能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但相对药物的理化性质来说,基质的影响是比较微小的,一般而言,油脂性基质是水蒸发的屏障,可增加皮肤的水化作用,从而有利于经皮吸收。,(三)皮肤的结构和生理特性,1.皮肤的结构和扩散途径,皮肤结构模式图 角质层砖泥结构示意,2.皮肤的水化,角质层水化能增加物质进入皮肤的透过率,这可能是由于表皮组织软化,孔穴直径增大而导致“海绵”现象,从而有利于药物通过。若以水性物质为基质再加以绷带包封,则有利于角质层的水化作用,可以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率。,五、经皮渗透性的实验方法,(一)体外渗透性实验薄膜 1、聚合物薄膜 2、动物皮肤 (二)体外通透性及渗透性实验 (三)透皮吸收贴剂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六、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控制,(一)透皮贴剂释放度测定法 (二)其它一些质量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