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荷试验装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9829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载荷试验装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载荷试验装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载荷试验装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载荷试验装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载荷试验装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载荷试验装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静载试验1.1加载装置的选择:试桩所承受的荷载一般由油压千斤顶加载系统施加。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试桩的预估极限加载量大小来决定,一般可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及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四种形式。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锚桩数、锚桩尺寸、锚筋以及横梁的承载力设计均应满足不小于1.2倍的试桩预估极限加载量。锚桩的抗拔承载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按有关规范计算确定,锚桩数量可为2根、4根、6根。当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应不少于4根,并应在试验过程中对锚桩上拔量进行监测。锚桩与反力横梁间用锚拉钢筋联结,钢筋焊接搭接长度;单面施焊时不小于10d,采

2、用双面施焊时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量不得少于试桩预估极限加载量的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放置于平台上,千斤顶与平台间留有间隙。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验荷载量超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横梁上加放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加载反力。 4地锚反力装置将螺旋式钻头旋到土层中并达到一定深度,起到锚桩的作用。锚的个数视桩的预估极限承载力而定。1.2 试桩制作要求:1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为缩短试桩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等

3、级可适当提高,或掺入早强剂。2试桩顶部一般应予以加强(1)混凝土桩应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制作新桩头。(2)新桩头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3)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4)试桩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5m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8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静载试桩桩顶按设计要求配置4层8505050钢筋网片,间距60mm,第一层钢筋网片距桩顶60mm。(5)新制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用高标号砂浆将桩顶抹平。3桩顶部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高一致。1.3 锚桩制作

4、要求1锚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某些情况下锚桩长度应加长,如复合载体夯扩桩、回填土地基土摩阻力不足等。2锚桩主筋配筋数量应根据试验承载力要求进行配置,考虑实际荷载作用下到受力不均因素,主筋配筋抗拉极限应大于预估极限承载力20%-40%。2、自平衡法2.1自平衡法/自反力法测桩技术原理2.1.1自反力测桩法基本概念自反力(自平衡法)测桩法是一种基于在桩基内部寻求加载反力的间接的静载荷试验方法。它与堆载法和锚桩法一样,是桩基静载荷试验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方法。 2.1.2自反力法技术特征这种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桩基自身的内部寻求加载反力”。而不像传统方法(比如堆载法、锚桩法)那样借

5、助于外部反力进行加载,因此,“自反力”才是这种加载技术的核心特征。准确地说,这种方法应该叫做桩基静载试验的“自反力加载法”,而不 是“自平衡法”。因为在具体实施中,根据项目需要,经常将加载位置定于“不平衡点”,所谓的“自平衡”并非这种加载方法的特征。 自反力法的间接属性 由自反力法的原理得出:相对于传统的桩基静载荷试验方法(比如堆载、锚桩)而言,自反力法(自平衡法)是一种间接的试验方法。但是,自反力法的间接性,仅仅是相对于传统试验方法而言。因为,传统的加载方法,也不是完全模拟桩基实际使用的受载状况,而是与“经验”或者“规范”的类比试验方法,其本质上也仅仅是一种间接的安全性比对过程。 2.1.3自反力法实施原理 通过对桩基分段加载,利用桩基各段互为反力作用,充分地调动桩基及各土层的性能,并将其表现参数准确记录。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得到试验桩基及各土层的真实特性。根据桩基及各土层的特性,进而推导出桩基的极限承载力等一系列安全性结论。1加压系统;2位移系统;3静载试验仪(压力控制和数据采集);4基准梁;5基准桩;6位移杆(丝)护筒; 7上位移杆(丝);8下位移杆(丝);9主筋;10导向筋(喇叭筋);11声测管;12千斤顶;13导管孔;14翻浆孔;15荷载箱上钢板;16荷载箱下钢板;17加强筋(数量直径同主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