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伦理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9791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警察伦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警察伦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警察伦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警察伦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警察伦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警察伦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警察伦理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警察伦理学1. 警察伦理学研究对象: 警察道德现象(警察道德意识现象,警察道德规范现象,警察道德活动现象)2. 道德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伦理思想的一个基本范畴。道,做人之道,即为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普遍原则;德,修道有得,即人遵循为人处事之道所具有的行为和品德.3. 警察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分析,阶级分析,比较,系统分析4. 中国近代专职警察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是1898年7月在长沙开办的湖南保卫局.5. 190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公巡总局;1902年,袁世凯在天津设立巡警总局;1905设立巡警部;1907年,清政府开始在地方设立巡警道(从中央到地方基本形

2、成比较完善的警察系统)6. 中国近代专职警察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第一阶段,晚晴时期.第二阶段,北洋军阀时期,颁布铁路警察服务规则已经初步形成.第三阶段,国民党统治时期,警察手册、警察务实纲要7. 1921年10月制定公布铁路警察服务规则,第三条规定: 持身处事须崇尚俭朴,廉清勤慎;言语动作须公正诚实,谨伤威仪;内外勤务须服从命令,不辞辛劳;应人接物须和平谦恭,力戒傲慢。8. 人民警察道德发展进程:1921-1949(萌芽与初创时期),1949-1976(形成和发展时期),1976至今(系统完善时期)9. 1927年12月,我党建立最早的保卫组织,中央特科。 1931年11月建立我党最早的人民公安

3、保卫机关,国家政治保卫局。10. 1952年11月第五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关于建设公安部门政治工作会议首次从政治工作的角度就人民警察道德规范提出具体要求。 1953年和1956年,提出:政治可靠,热爱人民,遵守法律,立场坚定,敌我分明,作风正派等明确要求。 1957年6月2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条例 1958年8月公安机关召开第二次全国公安政治工作会议上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单位政治工作的意见 1958年8月16日在第九次全国公安会议上正式通过的公安人员八大纪律十项注意,是人民警察道德规范初步形成的标志。11. 公安人员八大纪律十项注意

4、,八大纪律: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纪律,遵守政策;不准泄露国家机密;不准侵犯群众利益;不准贪污受贿;不准刑讯逼供;不准包庇坏人;不准陷害好人。 十项注意:立场坚定敌我分明;坚决勇敢沉着机警;多办好事服务人民;说话和气办事公平;敬老爱幼尊重妇女;注意礼貌讲究风纪;尊重群众风俗习惯;纠正违章不准刁难;执行政策做好宣传;劳动学习全面锻炼。12. 1977年公安部提出12条要求。 1980年10月15日公安部提出“五句话、四十个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廉洁奉公,遵纪爱民;立场坚定,敌我分明;机智勇敢,团结战斗” 1983年7月公安部把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明确概括:遵纪爱民,执法不

5、阿,廉洁奉公,勇于献身。 1991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公安工作的决定 1994年1月,正式颁布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团结协作,勇于献身,严守纪律,文明执勤。(是人民警察道德系统和完善化的标志)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把“执法为民”确定为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把“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确定为公安工作的总要求。 2011年9月10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热忱服务;文明理性

6、;严守纪律;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清正廉洁;团结协作。 2011年10月中央政法委员会把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忠诚,公正,为民,廉洁”13. 1979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执法人员行为守则14. 英国,1829年颁布的警察训令 1829年现代警察创始人罗伯特.皮尔颁布“警务原则” 2008年12月1日颁布警察职业行为标准15. 法国,1986年3月18日颁布国家警察职业道德准则法令16. 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制定执法道德规范、警察行为规范17. 日本,1954年6月,制定新的警察法,1985年,制定警察生活原则18. 警察道德发展规律:警察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

7、;警察道德在与法纪和规章制度的相互促进中得以发展;警察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和趋同的过程。19. 警察道德:是指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警察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其在警察个人工作中的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20. 警察道德的本质:指警察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是警察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警察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两个方面:警察道德是一中受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意识;警察道德是调节警察行为的特殊规范。)21. 警察道德的特征:政治性,自觉性,示范性,导向性。22. 警察道德作用:主要指警察道德的功能及通过警察道德功能的发挥

8、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23. 警察道德作用的含义:人民警察道德的提升有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警察素质;有助于警察更好地履行职责;有助于人民警察实现自我价值。24. 警察道德的主要功能:调节,教育,认识,激励。(导向,外部。)25. “政治无道德”文艺复习意大利马基雅弗利。18世纪英国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道德的发端明显是有巧妙的政治所创制”26. 道德与政治的区别:道德和政治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途径和程度不同。道德与政治对社会经济关系反作用的程度和方式不同。 道德与政治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27. 政治对警

9、察道德的影响:政治是促成警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而直接的因素;政治直接影响警察道德的价值取向和相关内容;政治影响和促进警察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28. 警察道德对政治的影响:警察道德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条件;警察道德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警察道德影响政治廉洁。29.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产生的条件和方式不同;发挥作用所依靠的力量不同;调整人和社会生活的范围不同;对待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的主张不同;调节人们行为的形式不同。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内容上有重合之处;在实施过程中相互凭借。30. 警察道德对警察执法的积极作用:警察道德对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具有保障作用;警察道德对法律调整不足之处的警察执

10、法活动具有弥补作用。31. 警察权力:主要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权.32. 警察权力的内容:治安行政管理权;刑事执法权;警械武器使用权;紧急状态处置权.33. 警察权力的构成要素:权力的执行者,权力设施与装备,权力规范,权力信息.34. 警察权力的特征:法定性,约束与强制性,公共性,单向性,工具性,时效性.35. 警察道德在警察权力行使中的作用:警察道德能够提高警察权力的影响力;警察道德是实现警察权力正效应的重要条件。36. 警察权力观:指警察对于警察权力的总的看法,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37. 警察权力观的基本

11、内容:警察权力价值观;警察权力代理观;警察权力责任观。38. 如何树立正确的警察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加强对警察进行权力观的教育;建立健全正确权力观的生成机制。39. 人权: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40. 人权的内容:人身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政治权利.41. 人权本质特征:自然性与社会性,个体性与集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现实性与理想性.42. 近代人权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提出人权理论时期.;第二阶段,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期;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12、。43. 我国人权保障方面取得的进步:1991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中国第一份人权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2009年第一次制定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保护和尊重人权;2004年第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宪法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44. 警察道德在警察保障人权中的积极作用:警察道德是一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警察尊重和保障人权具有重要的行为定向作用;警察道德强调对警察责任感和职业良知的培养,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警察的一种自觉行为;警察道德中有关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规定,以

13、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成果为基础,易使警察认同和践行。45. 如何提高警察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适应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注重对警察的人权教育工作;完善人权保护的各项制度;加强警察道德建设。46.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以服务人民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以“五爱”为主要规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道德范畴有义务、良心、诚信、荣誉、幸福等,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47. 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纲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48.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道

14、德调整个人与整体利益的根本指导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衡量个人行为和品质的重要道德标准。49. 正当的个人利益:人们在发展和维护集体利益过程中,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途径和方式,所谋取的个人正常生活工作的物质和精神需要。50. 人民警察道德基本原则:是警察在职务活动中处理各种道德关系所应遵循的根本准则,是衡量人民警察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51. 执法为民的依据:执法为民是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承担的任务所决定的;执法为民是是始终保持公安机关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52. 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践行执法为民的做法:牢固树

15、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强化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切实做到尊重和保护人权;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53. 警察道德规范:指警察在警务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评判其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54. 忠诚可靠:是人民警察首要的道德规范,是人民警察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听党指挥、热爱人民、忠于法律) 【基本依据:忠诚可靠是由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政治属性决定的;忠诚可靠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的客观要求】具体要求: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反对“警察中立论”55. 秉公执法:指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出以公心,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忠于法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事实依据、秉持公正、惩恶扬善) 【基本依据:秉公执法是由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性质决定的;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法律责任;是维护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执法权威的要求】 具体要求: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以事实为依据,依法律为准绳;排除干扰,刚正不阿;加强执法监督56. 英勇善战:指公安民警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服务人民的各项警务活动中,不怕艰苦、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珍惜职业荣誉的奉献精神和职业品格。 (坚忍不拔、机智勇敢、崇尚荣誉) 【基本依据:警察职业具有危险性;警察面对的犯罪局势日趋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