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9171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名词解释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名词解释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2、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很有影响的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组成的,五要素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的生存和发展。3、藏象: 指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古作藏,指居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4、闻诊:中医四诊之一,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5、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6、七情:指喜、怒、忧

2、、思、悲、恐、惊7种内生致病病邪。7、八纲辨证: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八类基本辨证纲领。运用八纲作为证候归类的纲领,对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病位浅深、病性寒热、邪正斗争盛衰和病证类别,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即八纲辨证。 8、中药:指以中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9、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10、五味:指药物酸 苦 甘 辛 咸 五种药味。11、脏腑辨证: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12、后天之本:人出生

3、后,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以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13、补益药:凡具有补益功效,以补气血阴阳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补益药,根据各种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的不同,将其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四类。14、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1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16、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常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等,适用于疾病征

4、象与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17、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18、归经: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作用明显,而对其它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为归经。19,肺主治节:即治理调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20,整体观念:指人体身的整体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21,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22、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等,是构成人体和维

5、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23,防治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与气血、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的治疗总则。24,辨证论治: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辨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和病;论治是指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原则和治疗方法。25,四诊: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断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26,脾主升清:是指脾气上升,并将水谷精微物质上升而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另外,脾气的

6、升举,还具有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27,心肾不交:在生理状态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亦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种相互交往,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从而保持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以维持心肾之间的正常生理功能。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出的症候称为心肾不交。28,塞因塞用: 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真虚假实证。29,相杀: 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叫相杀。30,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31,封藏之本:意指封闭储藏的根本。即肾。素

7、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有储藏五脏六腑之精,供身体生长发育的机能,宜固密不宜耗泄,故称。1. 心属火,属阳,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在窍为舌,心在液为汗;与小肠表里;2. 肺属金,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在窍为鼻;与大肠表里;3. 肝属木,肝主疏泄,肝藏血,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在窍于目;与胆表里;4. 脾属土,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在窍为口;与胃表里;5. 肾属水,肾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在窍于耳和二阴;与膀胱表里;6. 胆属木,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7. 胃属土,主受纳,腐熟水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