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做最好的老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9129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做最好的老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读做最好的老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读做最好的老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读做最好的老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读做最好的老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做最好的老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做最好的老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李镇西简介 李镇西,男,1958年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在苏州大学完成教育哲学博士学业。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曾短暂供职于成都市教科所。现在执教于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系成都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结合中学教育实践,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已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教育文章500余篇。 李镇西老师著有教育教学专著21本,是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为实现自己的平民教育理想,2006年8月放弃到条件优越的苏

2、州工作,选择了地处城郊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任校长。2007年7月,伴随着夏天的阵阵热浪,李镇西和武侯区的平民教育迎来了发展中的又一个起点。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的来信作出重要批示。并在全川掀起了学习李镇西老师平民教育思想的高潮。,二、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的教育理念 (一)什么是“最好的教师” 对此李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序言中写道: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曾经风光一时的澳柯玛空调在做广告宣传时这样说。 “做最好的自己!”我多次对学生这样说。 “做最好的教师!”现在,我这样对自己说。 几个说法矛盾吗?我认为不矛盾。 “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

3、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这里的“自己”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张三李四;而具体的张三李四都是有具体职业的,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好程度。,所谓“最好的教师”,就是用我的今天与我的昨天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

4、是比昨天更耐心?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我今天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教师”的境界靠近。或者干脆“骄傲”一点说,同样是教师,今天的李镇西和25年前的李镇西相比,可以说是“最好的教师”了。当然,和明天相比,和未来相比,今天的李镇西又不能算是“最好的教师”,不过不

5、要紧,我还会继续自己和自己比,反正“做最好的教师”是我永远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终点。,(二)“最好的教师”应有怎样的情怀 李老师说最好的教师需要有“三心”也需要成为“三家”。三心指的是“童心、爱心和责任心”,三家指的是“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 1、“三心” (1)童心:和学生保持共同爱好 童心就是要和学生保持共同爱好,用四句话来概括做有童心的教育者就是: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李老师通过很多的照片,向我们讲述了每一张照片背后轻松愉快的故事,让我们和他一样也深深感到了童心所给他带来的做教师的幸福感。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心之中

6、李老师把童心放在了首位。为什么呢?因为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爱学生就要首先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一句话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所以需要有一颗童心,在教育中体会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引导他们认知的兴趣、求知的欲望。,(2)爱心:师生之间的相互依恋 在爱心与教育里,作者用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写出了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的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场面。 李老师和学生通信、给学生买生日礼物、把学生接到自己家来过周末、和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到学生家里去家访这些事情很多老师也做过,只是很少有老师能够坚持做好。但李老师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7、做了下来。学生汪斌的父亲为李老师送来了一篮鸡蛋,可李老师却每天一个没有间断地煮给汪斌吃,还说是他父亲让帮着煮的 新生周慧开学第一天半夜就阑尾炎发作,李老师背着她去山上的医院,一夜未眠到天亮为了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李老师做了很多辛劳却有意义的尝试。 爱心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依恋。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正是因为这种依恋,李老师在博士毕业后放弃了教科室相对轻松的工作,还是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学生的身边,也正是因为学生对李老师的依恋,也才会有火车站一大帮学生送李老师去读书时边哭边追着火车和老师说再见的情景。,“我这是在还学生的债”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第一次看到这

8、句话,我一时没能理解,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明白了,这句话饱含着李老师对学生的真诚、无私的爱。他太爱太爱孩子们了。同时也得到了学生“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的收获,1983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这年春天他因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疗。他本不打算告诉学生,想悄悄离开学校,但还是让学生们知道了。于是,在离校那天下午他为学生上最后一堂课的时候,教室里哭成了一片!在住院的整整一个月里,李老师每天想念学生,学生时时想念老师,想着法子去看他。学生们那样爱他,他也深深地爱他的学生。他甚至偷偷地从医院溜了出来,带着学生去峨眉山玩了整整一天!晚上回病房被护士长狠狠批评了一顿,但他觉得那

9、天晚上是住院以来睡得最好的一夜。他经常想:怎样才能报答学生对我的厚爱?这样的爱,这样的情怎不令人感动,怎不叫人羡慕。 “爱心与童心”,是李老师的事业真谛,是李老师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认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所以我们所有老师一定也要像李老师那样,不能吝啬我们的爱,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3)责任心:和孩子一起成长 李老师把教育当作了他的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演讲不是在说

10、教育,而是在享受最美好的生活。他不用干涩的“学院式词汇”,而把几十年的教学历程在我们眼前一一展现,看着那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画面,听着他把教过的孩子的名字、特点、情况等一一数家珍般地倒出,听着他重新开始写班主任日记时的欢欣,他对于一学期63万字记录的溢于言表的得意,我终于明白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学生对教育有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他和孩子们一起在成长 李老师对教育的强烈责任心归根结底还是源于他的对学生和教育的爱心。有许多青年教师问他,当班主任疲倦了怎么办,他的回答是:一、感受学生的爱,为了学生的爱,尽自己的责任;二、把每一个工作日都当作创造日。他认为学生对老师是好的,但是有时候老师没有感觉到

11、,忽略了学生对老师的爱。我想老师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当手中的红笔突然用完了的时候,或是忘了带红笔的时候,一句“谁有红笔呀?”马上会有很多学生争着为你送来,而我们疏忽了,觉得这是应该的,有时候可能连句谢谢也忘了说。李老师也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他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时需要一支红笔,当他开口向学生借笔时,班上的好多学生都在自己的文具盒里翻找着,争先恐后地说:“老师,用我的吧。”“老师,我有。”有的同学见自己是双色笔,还把红色的一头摇好,准备给老师用。李老师想起自己对学生时,却没有这样热情。回想我们,不也是这样吗?有时一个学生需要喝杯水来找老师,而老师却眼皮也不抬一下:“那边有,自己倒去吧。”也许老师们觉

12、得,这样对学生已经很不简单了,犯不着起身为学生倒好水再送到学生手里;校园里师生相遇,是学生先招呼老师,而我们可能有时候甚至连答应一声也很吝啬。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李老师觉得为了对得起学生对他的爱,他无论怎样对学生好都是应该的,是在还学生的债。,2、“三家” (1)专家:课堂教学很棒,并有专业造诣 “最好的教师”首先应该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他当然必须要有出色而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艺术,但还不能仅止于此,他还应有教学以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技之长,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热爱科学、不断进取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也使教师本人对学生保持着一种源于科学、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 (2)思想家:做一

13、个反思型的教师 李老师认为“最好的教师”同时又应该是一位“思想家”。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成天忙于应付补课、编资料而使自己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思维触觉越来越麻木的“教书匠”,显然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的重任。作为“思想家”的教育者,在既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同时能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甚至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门讨论、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想到自己的教育。 (3)心理学家:用心灵赢得心灵 “最好的教师”还应是一位“心理学家”。爱心与教育翻开书的第二页就是李老师的这句话“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当

14、中手记四就是“回答心灵的呼唤”,其中有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介绍及案例分析。这里有他为给一位高三女生进行心理辅导而写的一封信,同时这封信被李老师放在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的序言当中。李老师说这封信也是写给他自己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我”。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的确,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

15、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即将毕业,可能升入大学,可能参加工作,但志愿与职业的选择现在还不能取决于你自己。你以前的理想都是很好的,但现实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因此,问题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要成为最好的。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赞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

16、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李老师说,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个性的教育,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技巧与艺术。 因此,教育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善于走进中学生的心灵之中,敏锐地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正如赞可夫所说:“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教师的谈话)惟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以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够用心灵来帮助学生的心灵。,(三)民主教育思想 有些老师给他来信说:“我觉得我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但是工作中仍然力不从心,尤其让我伤心的是,我那么爱学生,可学生仍然不理解我,也不爱我。问题出在哪里呢?”“爱心教育好是好,但有的学生实在太调皮,根本管不住呀!” 对此,李老师则说:“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