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7944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72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妇产科护理学,第一节 概述,妇产科护理学,糖原,1大阴唇 2阴道口、阴道壁 3阴道的自净作用:pH值 45,女性生殖器的自然防御功能,乳酸,阴道杆菌,妇产科护理学,4.宫颈鳞状上皮 5.宫颈粘液拴:碱性 6.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 7.输卵管单向蠕动,女性生殖器的自然防御功能,妇产科护理学,细菌 真菌 原虫 病毒,螺旋体 衣原体 支原体,病原体,妇产科护理学,上行蔓延 血行播散 淋巴扩散 直接蔓延,传染途径,妇产科护理学,1.痊愈 2.转为慢性 3.扩散与蔓延,炎症的转归,妇产科护理学,处理原则,其他治疗:局部治疗,物理或手术、 中药治疗。,病因治疗:针对病原

2、体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使用中注意及时、足量、规范、彻底、有效。,加强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妇产科护理学,白带异常 阴道出血 不孕 局部及全身表现 心理反应:害羞、恐惧,护理评估,收集病史 身心状况:常见临床表现及心理反应,妇产科护理学,诊断性检查,护理评估,实验室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 宫颈刮片、 分段诊刮术等,妇科检查:观察生殖系统局部炎 性反应,其他:B超、阴道镜、宫腔镜等,妇产科护理学,组织完整性受损:与炎性分泌物刺激有关 睡眠型态紊乱:与局部瘙痒不适有关 焦虑:与治疗效果不佳有关 疼痛:与局部炎性刺激有关,可能的护理诊断,根据评估作出护理诊断或找到合作性问题,妇产科护

3、理学,护理目标,病人接受治疗后瘙痒症状减轻,不搔抓外阴 病人学会诱导睡眠的技巧,提高睡眠质量 病人接受医务人员指导,积极配合治疗 病人疼痛程度下降,疼痛次数减少,妇产科护理学,休息、营养 观察、记录病情 心理护理:解释、倾听、精神支持,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妇产科护理学,护理措施,2缓解症状,促进舒适,保持会阴清洁、止痒止痛 会阴擦洗顺序:由前向后、从尿道到阴道、最后肛门 体位:炎症急性期,半卧位 执行医嘱、配合治疗,妇产科护理学,护理措施,3健康教育,治疗期间:用具消毒、避免性生活、 勿去泳池、公共浴池 普查普治: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用药指导:局部用药的方法及注意点 加强预防:提高抵抗力、注意

4、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纯棉内裤,妇产科护理学,护理评价,病人诉说瘙痒症状减轻,不再搔抓外阴 病人睡眠时间充足 病人接受医护人员指导,焦虑缓解或消失 病人运用减轻疼痛的技巧缓解疼痛,减少了止痛药物的使用,妇产科护理学,第二节 阴道炎症,妇产科护理学,滴虫阴道炎 (trichomonal vaginitis),一种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的阴道炎。,妇产科护理学,病因,生存环境 25 40,pH5.2pH6.6 吞噬细胞内糖原,乳酸pH 在月经前后易繁殖,病原体 阴道毛滴虫,寄生部位 阴道、尿道、尿道旁腺、膀胱 肾盂以及男方的包皮褶皱、尿道 或前列腺中,妇产科护理学,传染方式,间接传染:

5、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传播,直接传染: 经性交传播,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表现,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 外阴瘙痒,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表现,外阴灼热、疼痛、性交痛 尿道感染症状:尿频、尿痛、血尿 可致不孕:滴虫吞噬精子,改变阴道 内环境,伴随症状:,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表现,体征:,阴道粘膜充血,重者有散在的出血斑点。 后穹隆有大量白带,呈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妇产科护理学,全身用药甲硝唑(灭滴灵) 局部用药1%乳酸或0.1%0.5%醋酸液冲洗阴道后放置甲硝唑片,处理原则,切断传染途径,杀灭阴道毛滴虫,恢复阴道正常pH值,保持阴道自净功能。,妇

6、产科护理学,1.指导病人配合检查 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灌洗及局部用药 窥器不涂润滑剂 标本注意保暖,及时送检,护理要点,妇产科护理学,2. 指导病人正确用药 阴道用药方法 治疗期间禁酒 月经期暂停坐浴、阴道冲洗及上药 孕早期或哺乳期禁用 观察用药反应,护理要点,妇产科护理学,3.健康教育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用物煮沸消毒 治愈前避免去游泳池、浴池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夫妻同治,护理要点,治愈标准 月经干净后复查, 连续3次(-),妇产科护理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一种由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的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又叫外阴阴道念

7、珠菌病。,妇产科护理学,病因,生存环境 怕热,对于干燥、日光、 紫外线、化学制剂抵抗力强,病原体 80%90%为白假丝酵母菌,妇产科护理学,诱发因素: 妊娠 糖尿病 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 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 穿紧身化纤内裤、肥胖,病因,妇产科护理学,传染方式,直接传染:性交 间接传染:污染衣物,内源性传染:主要方式,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表现,白色稠厚豆渣样白带增多 + 外阴剧烈瘙痒,妇产科护理学,消除诱因 局部用药:达克宁/克霉唑/制霉菌素等 全身用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处理原则,妇产科护理学,阴道上药前用2%4%碳酸氢钠液冲洗以提高疗效 鼓励病人坚持治疗 妊娠合并感染者坚持局部治疗

8、 性伴侣同时治疗,护理要点,妇产科护理学,第三节 子宫颈炎症 (cervicitis),妇产科护理学,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 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因,妇产科护理学,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厌氧菌 淋菌 沙眼衣原体,病原体,妇产科护理学,宫颈糜烂 单纯型糜烂 颗粒型糜烂 乳突型糜烂 宫颈肥大 宫颈息肉 宫颈腺囊肿 宫颈粘膜炎,病理,妇产科护理学,宫颈息肉,妇产科护理学,轻度:糜烂面积整个宫颈面积的2/3,宫颈糜烂的分度,妇产科护理学,轻度糜烂,中度糜烂,重度糜烂,妇产科护理学,白带增多 乳白色粘液状/淡黄色脓性/血性 接触性出血 腰骶疼痛 不孕,临床表现,妇产科护理学,局

9、部治疗为主:破坏糜烂面的柱状上皮,由新生的鳞状上皮重新覆盖 物理治疗(最常用):电熨、激光、冷冻等 药物治疗:康妇消炎栓,腐蚀性药物现已少用. 手术治疗:宫颈息肉摘除术.,处理原则,妇产科护理学,育龄妇女定期体检 物理治疗指导: 时间:月经干净后37天 术前除外禁忌证:1.排除宫颈癌2.急性生殖器炎症者。 术后护理:保持会阴清洁 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2个月 出现异常随诊:出血等 随访:月经干净后3-7天复查。,护理要点,妇产科护理学,第四节 盆腔炎症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妇产科护理学,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蒂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 急性盆腔炎

10、慢性盆腔炎,概念,妇产科护理学,急性盆腔炎,妇产科护理学,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经期卫生不良 临近器官炎症蔓延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病因,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表现,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不同,症状:下腹痛伴发热,重者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体征: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阴道、宫颈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子宫及两侧有压痛,可触及包块。,妇产科护理学,采用支持疗法、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控制炎症、消除病灶,处理原则,妇产科护理学,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护理学,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 体质较差病程迁延,病因,妇产科护理学,病理,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输

11、卵管炎、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 慢性盆腔结蒂组织炎(可形成“冰冻骨盆”),妇产科护理学,全身症状:低热、乏力 慢性盆腔痛 经量增多,月经失调 不孕及异位妊娠,临床表现,妇产科护理学,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包括中医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物理(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药物(西药抗生素、松解粘连)、手术治疗(附件切除、子宫加附件切除)等。,处理原则,妇产科护理学,1一般护理(健康教育) 提供良好环境 保持个人卫生习惯积极 锻炼身体,护理要点,妇产科护理学,2心理护理:解除顾虑,增强信心,坚持治疗 3遵医嘱用药,观察生命体征、用药反应 4手术前后护理,护理要点,妇

12、产科护理学,性传播疾病STD,概念:以通过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传染病。 范围:75年以前5种疾病(VD):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目前STD有30余种。我国重点监测:梅毒、淋病、艾滋病。,妇产科护理学,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与病种(见P178-179) 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 淋病 淋球菌 宫颈、输卵管炎症等 支原体、衣原体 艾滋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等等。,妇产科护理学,性传播疾病STD,传播方式:包括6种 1、性行为传播:95%以上 2、间接接触传播 3、医源性传播 4、职业性传播 5、母婴垂直传播:胎盘、产道、乳汁 6、其他媒介,妇产

13、科护理学,第五节 淋病 (cervicitis),妇产科护理学,病原体:淋病奈氏菌 喜: 潮湿 怕: 干燥 肥皂液 一般消毒液,病因,妇产科护理学,感染途径,直接传播:99%为性传播 间接传播,妇产科护理学,生殖、泌尿系统粘膜的柱状上皮与移行上皮,侵袭部位,妇产科护理学,潜伏期:37天 急性:急性尿道炎,白带增多 前庭大腺炎,急性宫颈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脓肿,腹膜炎 慢性:长期潜伏,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妇产科护理学,妊娠早期:感染性流产、人工流产后感染 妊娠晚期:胎膜早破 胎儿:早产、胎儿宫内感染 新生儿:淋菌结膜炎、肺炎、败血症,对妊娠、分娩及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妇产科护理学,

14、急性淋病:以药物治疗为主, 头孢曲松钠+红霉素 大剂量一次彻底治愈,夫妻同治 慢性淋病:综合治疗,处理原则,妇产科护理学,急性期注意休息,严格床边隔离 心理支持 健康指导 治愈标准-治疗后7天复查分泌物,以后每月复查一次,连续3次(-) 孕妇护理:产前筛查,尽早确诊,彻底治疗,护理要点,第六节 尖锐湿疣 ( condyloma acuminate),妇产科护理学,直接传播:性传播 间接传播:污染的衣物、器械 婴幼儿经产道感染,感染途径,妇产科护理学,潜伏期:2周-8月, 临床症状:外阴瘙痒、烧灼感或性交后疼痛。 典型体征:微小散在乳头状疣、小而尖的丘疹,粉色或白色。增大、增多,融合成鸡冠状或菜

15、花状,可有角化或感染溃烂。,病因,临床表现,妇产科护理学,病原体:人乳头瘤病毒HPV 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易生长 妊娠、糖尿病、影响细胞免疫功能的全身疾病时,生长迅速。 HPV还可能与生殖道肿瘤的癌前病变有关 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病变。,病因,妇产科护理学,宫内感染极罕见,个别出现畸胎或死胎。 软产道感染多见:喉乳头瘤可能(幼儿期),对胎儿和婴幼儿的影响,妇产科护理学,原则:去除外生疣体,改善症状和体征。 药物:1%酞丁胺软膏等 物理: 手术:大病灶或复发顽固性病灶。,处理原则,妇产科护理学,尊重病人现状 加强健康教育 患病孕妇的护理:孕期暂不处理。病灶大,选择剖宫产术。,护理要点,第七节 梅毒

16、 ( syphilis),妇产科护理学,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的性传播疾病。,病因,妇产科护理学,性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 (患早期梅毒孕妇)通过胎盘、(软产道有梅毒病灶)通过产道感染。 其他间接接触:较少。,传播途径,妇产科护理学,潜伏期2-4周 早期主要表现皮肤粘膜损害、晚期侵犯心脏、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 经过主要分为三期: 1.一期梅毒,硬下疳,发生于生殖器部位 2.二期梅毒,皮肤粘膜的广泛病变即梅毒疹 3.三期梅毒,1/3,(1)良性晚期梅毒(2)恶性晚期梅毒,临床表现,妇产科护理学,未经治疗的一、二期梅毒孕妇100%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死产。 早期潜伏梅毒孕妇80%; 晚期梅毒孕妇30%,晚期潜伏梅毒孕妇10% 先天梅毒儿:早期表现皮肤大疱、皮疹鼻炎等;2岁出现禊状齿、鞍鼻、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儿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