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云南师范大学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71987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6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云南师范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云南师范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云南师范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云南师范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云南师范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云南师范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云南师范大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涵义 二、社会化的特性 三、社会化的类型 四、社会化的必要性 五、社会化的可能性 第二节 社会化的过程 一、社会化的过程理论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容与途径 一、社会化的内容 二、社会化的途径,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涵义 (一)社会化的日常含义 (二)社会化的学科含义 1文化的角度(文化人类学) 2人格发展的角度(心理学) 3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学) (三)社会化的社会学定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长社会人,

2、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过程是个人与社会双向作用的过程,个人既是社会化的客体又是社会化的主体,社会化既是社会教化个人,又是个人的自我转化。,二、社会化的特性,(一)社会强制性 社会为了延续自身,就不得不对新生的人口实施教化,强迫他们接受社会所规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如“灌输式的教育”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二)个体能动性 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并不总是完全被动第接受社会影响,还会主动地认识社会,加工、改造周围的社会环境,进而影响他人。主要表现为个体

3、的自觉性、选择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终身持续性 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无法造就固定不变的模式。个人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并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三、社会化的类型,(一)基本社会化 基本社会化又称为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是个人学习掌握社会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以及获得个性的基本过程。通过基本社会化,个体基本上掌握了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 1、初始社会化(儿童时期)2、预期社会化(青年时期) (二)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

4、化) 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人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和个体人生经历变化的要求而进行的社会过程,包括中年人的继续社会化和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 (三)再社会化 所谓再社会化,是指对基本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不成功或失败的社会成员进行再教化,使他们接受社会规定的符合多数人利益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1、主动型 2、被动型 (四)逆向社会化 (晚辈对长辈),四、社会化的必要性,(一)个体的需要 1、社会化是个人得以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2、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所必经的基本途径。 (二)社会的需要 1、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

5、有具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社会成员,社会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行。 2、对社会来说,没有社会成员的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3、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下去,社会文化就不能顺利地传给下一代。,五、社会化的可能性,(一)人类具有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人类个体接受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借助语言来学习社会文化,掌握社会规范和社会技能。语言更是个体进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杠杆,有了语言,可以丰富社会化的内容,扩大社会化的范围,加速社会化的进程。 (二)人类具有思维能力 人类的思维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

6、也是人类个体能够接受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条件。 (三)人类具有学习能力 人所特有的学习能力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表现为:人凭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迅速地、正确和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理解所处社会环境的意义,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人在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事物的同时,能够迅速根据所了解和学习的知识,确立自己的思想观念、态度、动机和行为模式,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社会活动,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人类意识活动的意志能力,可以使人主动地加强自己的学习动机,使个体的社会化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 (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第二节 社会化的过程,一、社会化的过程理论 (一)自我

7、意识理论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二)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三)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E.埃里克森在1950年出版的儿童和社会一书中,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分为八个阶段,并且以个体在各个时期的典型心理反应来表示社会化的八个阶段。 (四)哈维格斯特的六阶段论 哈维格斯特在1953年出版的人类发展一书中,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并具体描述了各阶段的发展任务。 (五)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理论是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一种研究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作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二、社

8、会化的生命周期,(一)儿童期 儿童期是社会化过程的开端,在该阶段进行的主要是初始社会化。从时间社会看,初始社会化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却是整个社会化的基础。初始社会化失败,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二)青年期 青年期上承儿童期,下接成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青年期大量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 (三)成年期 成年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初始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在现代社会,社会变迁速度快,而且程度剧烈,继续社会化问题非常突出。 (四)老年期 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高龄化到来,老年社会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一)

9、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早期社会化也称为基本社会化或未成年人的社会化,社会化过程中的分歧现象或观念多元化导致矛盾和冲突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1无效的文化传递 2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三)代际差异 1产生代际差异的原因 基本社会化与代际差异的形成 2缓解代际差异的途径 继续社会化 3、减轻代际差异的责任 父辈的责任? 晚辈的责任?,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容与途径,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化 掌握个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独立自理的生活能力,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内容。生活知识与技能的社会化主要在家庭之中完成。随着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生活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二)

10、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化 职业活动不仅是个体谋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个性、完善社会性的重要途径。掌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基本内容。 (三)社会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调节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是社会对个人的外定型即社会为每一个成员确定的一套行为模式。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内容。 (四)社会角色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最后成果,是为社会培养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并按社会结构的规定行动。,二、社会化的途径,(一)社会教化 社会教化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执行者是指这些

11、机构的组织者以及具体实施社会化的人。 1家庭 社会教化的起点与最初的机构。 2学校 帮助个体成功地完成基本社会化的任务,并且还帮助个体进行继续社会化 。 3同辈群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工作单位 检验个体基本社会化成果的重要场所,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5邻里与社区 6大众传播媒介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对个体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工具和执行者。,(二)个体内化,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个人经过一定发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转化为自

12、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映模式的过程。它是个人认识社会现实,加工社会影响,并使之转化为个人内部意识和内在素质的过程。 1模仿学习 2主观认同:重要他人与参照群体 3角色扮演 4自我强化 5反思总结 自己吃堑自己长智 被人吃堑自己长智 集体吃堑个人长智 上述五种内化方式不是相互孤立而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实现个体的内化。,讨论: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二重生活世界: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 现实世界的虚拟化? 虚拟世界的现实化? 积极影响与正功能 消极影响与负功能 正确对待与利用网络,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 社会化 再社会化 “镜中我” 2简述个体社会化的特性。 3简述个体社会化的必要性。 4简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5论述个体社会化的途径。 6联系实际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