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6241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发部分析组微生物室 2013.5.30,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生物安全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者,操作对象,环境,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微生物气溶胶吸入 刺伤、割伤 皮肤、黏膜污染 食入 感染的实验动物咬伤 ,还有许多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Pike等对3 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 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的。,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气溶胶(aerosols):悬浮于

2、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m100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微生物气溶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毒力、气溶胶的浓度、气溶胶粒子大小、以及当时实验室内的微小气候条件。 研究发现,粒径100m的飞沫沉降很快,而粒径5m的飞沫核能够被呼吸道的粘膜捕获。,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其它因素,另外,一些在自然环境中可以繁殖的微生物,一旦进入实验室的空调或通风系统,污染了空调的冷却水,则可以形成更广泛的微生物气溶胶污染。 除了实验室操作可以产生微生物气溶胶外,患有呼吸道传染病或皮毛上染有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动物也可以产生微生物气溶胶。 微生物气溶胶在一个

3、实验室内产生后,还可以通过气流转移到同一建筑物的其他地方,甚至污染整个建筑物的空气。,实验室感染的传播链,容器中的病原体,泄漏,规程/设备,规程/设备,传播,个人防护装备,感染途径/感染剂量,易感宿主,潜伏期,预防接种,医学监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范,实验室的运行规范 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 针对感染性材料的操作规范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应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绝不仅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健康,一旦发生事故,极有可能会给人群、动物或植物带来不可预计的危害。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或事故的发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重要的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事先了解所从事活动的风险及应在风险已控制在可接受的状态下从

4、事相关的活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认识但不应过分依赖于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安全保障作用,绝大多数生物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和疏于管理。,生物安全意识至关重要,目录,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良好工作行为指南,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溢洒处理指南,1.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BSL2 实验室,BSL1 实验室,1.1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防护水平最低,四级防护水平最高。,以BSL-1、BSL-2、BSL-3、BSL-4(

5、bio-safety level,BSL)表示仅从事体外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一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代表病原体: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枯草芽孢杆菌,1.2 BSL1 实验室,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 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 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存衣或挂衣装置,可将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灭菌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 实验室台柜和座椅等应稳固,边角应圆滑

6、。 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和坚固。,1.2 BSL1 实验室,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 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 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如果采用机械通风,应避免交叉污染。 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蚊虫的纱窗。 实验室内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m 内设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装置。,1.2 BSL1 实验室,若操作有毒、刺激性、放射性挥发物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排风柜。 若使用高毒性、放射性等

7、物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若使用高压气体和可燃气体,应有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应设应急照明装置。 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1.2 BSL1 实验室,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 应配备适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意外事故处理器材、急救器材等。 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 必要时,应配备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 BSL1 实验室对高压灭菌器、离心机安全罩没有要求; 生物安全柜要求型生物

8、安全柜,1.2 BSL1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代表病原体:流感病毒、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1.3 BSL2实验室,使用时,应符合BSL1 实验室的要求。 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备用物品的条件。 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 应根据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内容,确定是否需要安装洗眼器。如果需要洗眼器,则应安装在BSL2实验室内靠

9、近出口的地方。 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高压灭菌器应选择立式或台式不排气(产生的蒸汽被回收)的,放置在BSL2实验室内,或门外。,1.3 BSL2实验室,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和使用生物安全柜。如果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在室内循环,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如果使用需要管道排风的生物安全柜,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 各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级A1型或B1型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应安装在BSL2实验室内气流流动小,人员走动少,离门和中央空

10、调送风口较远的地方。生物安全柜的周围应有一定的空间,与墙壁至少保持30cm的距离,便于清洁环境卫生。 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配置备用电源。,1.3 BSL2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代表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毒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四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代表病原体: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1.4 BSL3实验室

11、和BSL4实验室,2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风险评估 实验室设计 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生物安全手册WHO第三版,2004,一、总则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三、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 四、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五、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六、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七、生物安全检查制度 八、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 九、实验室菌种安全保管制度 十、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十一、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十二、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十三、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 十四、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 十五、实

12、验室应急处置预案,2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十六、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一)生物洁净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 (二)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 (三)生化培养箱操作规程 (四)超净工作台操作规程 (五)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 (六)离心机操作规程 (七)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洗手、消毒操作规程 十七、其他必要的管理性和技术性文件 (一)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二)防火安全制度 (三)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 (四)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2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3 生物安全实验室良好工作行为指南,生物安全实验室良好工作行为指南,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工作行为,生物安全实验室特殊的良

13、好工作行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清洁,3.1 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工作行为,建立并执行准入制度。所有进入人员要知道实验室的潜在危险,符合实验室的进入规定。 确保实验室人员在工作地点可随时得到生物安全手册。 建立良好的内务规程。对个人日常清洁和消毒进行要求,如洗手、淋浴(适用时)等。 规范个人行为。在实验室工作区不要饮食、抽烟、处理隐形眼镜、使用化妆品、存放食品等;工作前,掌握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操作规程。 正确使用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口罩、帽子、鞋等。个体防护装备在工作中发生污染时,要更换后才能继续工作。,戴手套工作。每当污染、破损或戴一定时间后,更换手套;每当操作

14、危险性材料的工作结束时,除去手套并洗手;离开实验间前,除去手套并洗手。严格遵守洗手的规程。不要清洗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 如果有可能发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质溅出,要佩戴防护眼镜。 存在空气传播的风险时需要进行呼吸防护,用于呼吸防护的口罩在使用前要进行适配性试验。 工作时穿防护服。在处理生物危险材料时,穿着适用的指定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前按程序脱下防护服。用完的防护服要消毒灭菌后再洗涤。工作用鞋要防水、防滑、耐扎、舒适,可有效保护脚部。 安全使用移液管,要使用机械移液装置。,3.1 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工作行为,配备降低锐器损伤风险的装置和建立操作规程。在使用锐器时要注意: a) 不要试图弯曲

15、、截断、破坏针头等锐器,不要试图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针头或套上针头护套。必要时,使用专用的工具操作; b) 使用过的锐器要置于专用的耐扎容器中,不要超过规定的盛放容量; c) 重复利用的锐器要置于专用的耐扎容器中,采用适当的方式消毒灭菌和清洁处理; d) 不要试图直接用手处理打破的玻璃器具等,尽量避免使用易碎的器具。,3.1 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工作行为,按规程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溢洒或产生气溶胶,如不正确的离心操作、移液操作等。 在生物安全柜或相当的安全隔离装置中进行所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或飞溅物的操作。 工作结束或发生危险材料溢洒后,要及时使用适当的消毒灭菌剂对工作表面和被污染处进行处

16、理(参见附录B)。 定期清洁实验室设备。必要时使用消毒灭菌剂清洁实验室设备。 不要在实验室内存放或养与工作无关的动植物。 所有生物危险废物在处置前要可靠消毒灭菌。需要运出实验室进行消毒灭菌的材料,要置于专用的防漏容器中运送,运出实验室前要对容器进行表面消毒灭菌处理。,3.1 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工作行为,从实验室内运走的危险材料,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或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包装。 在实验室入口处设置生物危险标识。 采取有效的防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措施,如防虫纱网、挡鼠板等。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并评估与确认其能力。需要时,实验室人员要接受再培训,如长期未工作、操作规程或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等。 制定有关职业禁忌症、易感人群和监督个人健康状态的政策。必要时,为实验室人员提供免疫计划、医学咨询或指导。,3.1 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工作行为,3.2 生物安全实验室特殊的良好工作行为,经过有控制措施的安全门才能进入实验室,记录所有人员进出实验室的日期和时间并保留记录。 定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