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1届高三历史三轮总复习重点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二第1讲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6154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2011届高三历史三轮总复习重点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二第1讲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名师一号》2011届高三历史三轮总复习重点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二第1讲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名师一号》2011届高三历史三轮总复习重点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二第1讲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名师一号》2011届高三历史三轮总复习重点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二第1讲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名师一号》2011届高三历史三轮总复习重点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二第1讲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一号》2011届高三历史三轮总复习重点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二第1讲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一号》2011届高三历史三轮总复习重点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二第1讲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中国近代文明 第1讲 中国近代政治文明,考情分析 本讲的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分值一直高居不下,经久不衰,重点集中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关系、抗日战争等。本专题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第一条线索重点抓住五次大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在微观上,具体分析某次侵华战争时,应该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列强侵华史实及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反抗史实及结果,进而再分析败因或胜因,及其危害或影响、教训、启示等。,近代中国的抗争是以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为重心,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2、中国共产党成立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过程为基础。本讲在复习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从社会性质、经济、思想、中国政局等各个角度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比较;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化的影响;从反帝反封建和近代化角度理解辛亥革命的影响;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比较。近几年比较侧重近代化与探索史的内容。从考试说明所列知识考点来看,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从其分量,还是从其影响来说,都应该是高考复习必须关注的重点。,基础梳理 一、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华战争,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二、辛

3、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辛亥革命,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侵华日军的罪行及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 1国民革命运动,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3. 抗日战争,4.解放战争,要点探究 一、西方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这一阶段列强的侵华特征是: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为主要手段。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俄国。,2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这一阶段列强的侵华特征是: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政策;

4、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他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先后是共同支配、美占优势、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3第三阶段:一战后至二战结束(19191945)。这一阶段列强的侵华特征是: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以华治华”,。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到日本独霸。 4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新中国成立(19451949)。这一阶段列强的侵华特征是:主要国家是美国,主要方式是:政治上“以华治华”,扶蒋;经济上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文化上输出美国价值观。,特别提示:(1

5、)从原因来看,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开放性和扩张性的本性决定的。(2)从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式来看,与资本主义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紧密相关。(3)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波及范围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探究1】 (2010北京文综,1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6、解析 本题属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上海的炮声”“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巴金”等,因此容易判断背景应为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后,故答案为D项。由于时间、地点不符,A、B两项排除。由于时间不符,C项亦应排除。 答案 D 评析 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结合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对材料信息(包括作者)利用不足均可能影响选项判断。,二、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 1第一次机遇:(1)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

7、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2)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软弱,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2第二次机遇:(1)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2)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3第三次机遇:(1)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

8、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2)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探究2】 (2010全国文综,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当辛亥革命已经发生、

9、中华民国成立一年有余的时候,国内的农民尚不知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对农村的影响有限,故应选C。A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从材料中的“1913年”可判断此时的革命党人已处于合法状态,因此B项有误;材料中的“老农茫然惶然”只能说明老农对辛亥革命缺乏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因此D项有误。 答案 C,评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历史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考生解题的关键是要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来分析判断。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材料理解出现偏差而误选D项。,精题小练,1.(2010四川文综,15)鸦

10、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解析:林则徐“恳请”英国女王“制止鸦片贸易”,表明了林则徐对英国政府的愿望由英国女王“制止”,这一方式属于和平解决的方式,选择A。林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其职责是查禁鸦片而不是扩大中英贸易,B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矛盾,“恳请”表明尚未得到认可。D项与题干中材料无关,不选。 答案:A,评析:此题考查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关于鸦片相关态度的问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从史料

11、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得分的关键在于客观理性地解读史料,而不是主观臆断。,2(2010山东文综,11)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迈向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资政新篇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同时其主要战场在江浙地区,对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阻断了近代化的发展。据此判断A正确。义和团没有提出具有近代化因素的思想,B错误。辛亥革命尽管某些方面对促进近代化进程发展的作

12、用有限,但并没有阻断近代化,C错误。北伐战争主要针对的是北洋军阀政府,并没有体现出历史的倒退,D错误。 答案:A,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认识和比较能力,题目有一定难度。解题关键之处在于正确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3(2010浙江文综,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活动。是孙中山在1905年8月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提出的,是1894年兴中

13、会成立时的纲领,是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主张,是1917年护法运动时期提出的。故选C。 答案:C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时需将事件一一列出,不要混淆即可。,4(2010重庆文综,1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指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八七会议的内容。此次会议主要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此错误的表现就是在大

14、革命时放弃了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故选A。“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发生在八七会议之后,排除B;大革命时期建立的是革命统一战线,民族革命战线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排除C;八七会议时毛泽东还未受到排斥,而且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排除D。 答案:A 评析:本题属于基础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把C项中的“民族革命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相混淆。,5(2010全国文综,16)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解析:解答本

15、题时要注意这一事件是有关“国共关系”,从题干材料中的“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可知,此时并未发生内战,只是在内战乌云的笼罩之下。而国民党“一大”召开之前,国共之间并未发生内战,召开之后,国共合作,由此排除A项;西安事变发生前中国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此排除B项;国共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正值解放战争时期,此时内战已开始,由此排除D项,C项符合题意。 答案:C,评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为中等偏上。考生解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题干材料,对题干材料所述事件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准确的分析。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提

16、取不完整。,6(2010上海综合,33)常言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进入20世纪以后,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积极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探索民族复兴道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_。1919年_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_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临时约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解析: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