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5005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社会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四章  社会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四章  社会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四章  社会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四章  社会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社会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社会化(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体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理论 第四节 转型中国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1799年,在法国南部亚维伦的山中,三个猎人发现了一个约11岁的裸体儿童,他们将他强行带回,交附近乡村一寡妇看管,数日后他逃至山上, 半年后又被强行送入医院。他行走如禽兽,喜欢生吃菜果和小动物,不辨冷热, 不了解语言。经过心理学家测试,他的智力还不如1岁的儿童。,1920年,印度牧师在加尔各答附近的狼洞中发现两个女孩,大的约8岁,名叫卡玛拉,小的约1岁半,不久,小女孩死于疾病。卡玛拉的行为和狼一样,喜食生肉,不辨冷热,日间睡觉,夜里起来乱走,眼睛发亮,声

2、如狼嗥,不愿穿衣,没有羞耻感。到了13岁才终于学会挺身走路,学会穿衣,有羞耻感。到15岁时,才识45个字。,1940 年,美国发现了一个“在被隔离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 。这也是一个女孩,名叫安娜,被发现时已岁。由于她是个私生女,她的外祖父坚持把她藏在顶楼上的一个房间里,不许她见人。她只能得到最起码的身体上的照顾和关心,而丝毫没有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人们发现她时,她不会讲话,不会走路,不会保持个人清洁,也不会自己吃东西;她感情麻木,表情呆滞,对人毫无兴趣。,20世纪 70-80年代,我国江苏省南京铁路局工人马超由于个人生活受过挫折,精神受过刺激,患有典型的强迫症。他担心自己的 3 个孩子受人欺负

3、,将他们一直关在家中。1989年人们发现这一情况时,大女儿已19岁,二女儿15岁,最小的儿子已有11岁,但他们的智力年龄经测试分别只有5岁、3岁和1岁。,上述7个个体之所以没能成长为正常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化过程。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社会化都是极端重要的。,一、社会化的含义,狭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青年期五个阶段。 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会性增强的过程。,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社会化的必要性,从个体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从未成年到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对成员的社会教化。,二、社会化的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而恰恰是这种长期依赖生活的特点、可塑性特点,既为个体提供了学习、掌握、接受和适应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充足时间,又为父母和家庭管教个体提供了可能个体既然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和家庭,就不能不听父母和家庭的话。,人

5、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之所以大大优于其他动物,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通过思维、通过实践使学来的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思想、动机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模仿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二、社会化可能性,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扛杆,它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进程。,二、社会化可能性,3、人有语言能力,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哈威格斯特:人生六阶段都有社会化任务,幼儿期:学习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形成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儿童期:通过游戏学习动作、与伙伴建立关系、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道德情感;

6、青年期:同龄男女交往、学习和理解社会行动的价值和社会伦理体系、准备择业、为组建家庭做准备;壮年期:结婚、生养孩子、就业;中年期:养家糊口、独立承担事业、教育下一代、奉养年迈的父母;老年期:适应退休后生活、适应老年孤独和配偶离去、适应被人照顾等。,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2、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即学习、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我料理能力。 这与个体生物机能和智力发展同步发展。这些技能本质上是包含意义的文化。,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3、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4、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所谓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

7、创造出来的,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为的文化手段的总和。社会规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它向人们昭示了处在一定社会位置上的人,或者说扮演某种社会角色的人,在特定条件下应该如何行动。,具体的社会规范难以历数,大的类别主要有习俗、道德、宗教、法律、纪律、政治等。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的规范几乎都需要接受和适应,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规范社会化、法律规范社会化、政治规范社会化。,所谓法律规范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和掌握他所属社会的法律规范,并以此来指导、调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法律社会化的核心是知法守法。,所谓道德规范社会化,是指个体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从而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道

8、德态度和道德行为的过程。,所谓政治规范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渐接受被现存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了的个体,总是赞成或反对某一政治制度。古今中外的执政者都十分重视政治规范社会化。,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仪式:,前苏联儿童在列宁象前宣誓,美国儿童向国旗宣誓,5、确立生活目标,内化价值观念,6、培养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和行为模式。认识和培养特定的社会角色,即社会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基本内容之一。,性别角色社会化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

9、期望的品质特征。 男女两性的差异不仅表现为生理特征的不同,还表现为社会特征的不同,性别角色的特征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在既定的文化环境中经过后天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形成的。,人类学家米德调查研究了新几内亚的三个部落,她发现:,()在一个叫阿拉佩什的部落中,男女两性都有一种在一般人看来只属于女性的个性特征,他们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强烈反对侵犯和竞争,男女都照看孩子;,()与阿拉佩什部落相反,邻近的蒙杜古莫部落是一个有吃人肉习性的部落,该部落的男女两性都有一种在一般人看来只属于男性的个性特征,他们性格凶暴,富有攻击性,女性很少表现出母亲的特征,她们害怕怀孕,不喜欢带孩子;,() 在第三个部落即昌布部落中

10、,男女性别角色差异十分明显,但与通常的性别角色模式刚好相反女性专横跋扈,不戴饰物,精力旺盛,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而男性却富于情感,照顾孩子,喜欢饶舌。,米德的上述发现最充分地说明了男女的社会性别特征同男女的生理特征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对男女儿童的差别对待和儿童本身对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键所在。,父母对其子女的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 : 命名:男性名字大都用具有阳性特征的宏大的事和物来命名,表现出一种阳刚之气,如“刚、强、勇、杰、茂、福、财、仁、义、礼、智、信”,女孩则多用“花、莲、梅、兰、菊、芸、芳、静”等具有阴性特征的柔弱或微小之

11、物命名。 玩具选择:给女孩选择的玩具多为娃娃或各种绒毛玩具,以培养照顾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而给男孩选择的则是枪、剑、飞机、坦克、汽车、变形金刚等各种机械型、智力型玩具,以培养男孩的竞争、冒险、独立意识。,四 社会化的基本类型,初始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再社会化,1、初始社会化与预期社会化,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时期内华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人们在预期社会化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但长辈要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晚辈

12、也可以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的过程就是逆向社会的过程。,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再社会化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社会化过程。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再社会化是指个人主动地、自觉地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改变原来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过程。被动再社会化是强迫个人放弃以前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接受社会所承认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最终转变成符合社会期望和要求的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工读学校 (特殊教育),劳动教养所 (行政处罚),劳改场所 (刑罚处罚),我国强制再社会化机关,第二节

13、 社会化的机构 一、家庭 二、学校 三、同辈群体 四、大众传媒 五、工作单位,一、家庭,对所有的人来说,家庭都是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条件;对学龄前的未成年个体来说,家庭是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条件。 “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 母,有意的,无意的,教育,模仿,感化,熏陶,有意的,无意的,子 女,家庭对未成年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来实现的。这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子女对父母的模仿。,二、学校,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成为社会化的主要执行者。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成员系统传授价值观念、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制

14、度化机构。 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化主要由教师来执行。,外国学者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所做的关于教师的期望效果的实验:实验以小学1-6年级学生为对象。他们随机抽出20%的儿童,告诉各任课教师,通过智力测验发现(事实上并未测验),这些儿童具有潜在的发展可能性(事实上并不一定如此)。一年半以后,他们把这些儿童(实验组)与其他儿童(控制组)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实验组儿童的智商水平高于控制组。这一现象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 该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作用,布洛菲和古德对此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对每个学生的成绩,教师分别抱有不同的期望。基于此,教师以不同方法和态度对待学生,学

15、生则以不同的方法对教师做出回应。同时,学生表现出补充或加强教师对自己期望的行为。其结果就使学生的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改变。,教师的作用,三、同辈群体,所谓同辈群体,是指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 同家庭和学校一样,同辈群体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社会环境条件。,同辈群体具有如下特征:,)无计划性; )平等性; )满意个人需要; 4)开放性; 5)会形成自己的亚文化,同辈群体对个体社会化究竟是产生积极影响还是产生消极影响,主要取决于群体内的价值取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众传播媒介是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手段,能够迅速、系统、大

16、容量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向人们介绍各种知识、技能、社会规范和角色模式等,从而对个体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包括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大类。,四、大众传播媒介,大众媒体的影响,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体社会化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一些不健康的、反社会的内容,又有可能给个体社会化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电视与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超级女声的明星效应,五、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从事某一职业所归属的社会组织。对许多人来说,工作是生活的主要内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单位中度过的,工作单位以多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化。,工作单位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通过工作,建立以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夫系; 二,是职业的不同,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过程和经济状况也不同,因而人的社会化状态呈现出鲜明的职业特色; 三,是职业影响人们的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因而影响人生目标和社会化目标; 四,是人的工作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