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元曲五首》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4702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元曲五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元曲五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元曲五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8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元曲五首》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8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元曲五首》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元曲五首》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元曲五首》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元曲五首,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正宫醉太平 刺世 张可久一生时官时隐,劳碌奔波,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感伤,看透了世态的炎凉。有时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恶,借助元曲这一文学样式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 越调天净沙 秋 白朴原是金朝人,父亲白华担任过金朝枢密院判官的职务。由于这样的出身,白朴从小就受到金朝大诗人元好问的熏陶,奠定了很好的文学素养。白朴的一生大约都在山水诗酒中纵情度过,因此他的作品总带有文人的雅趣和闲适之情。 双调大德歌 春 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关汉卿用他的如椽之笔深

2、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在他的笔下,刻画了一些性格鲜明的普通妇女形象,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经常出入于当时的游艺场所,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正是因为拥有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他的作品中有不少离情别绪的元曲佳作。 双调夜行船 秋思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不能完全满意的。在这样的蹉跎经

3、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这一时期马致远的散曲大都直接表露了他对历史上的是非和现实社会的态度以及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处境下的郁闷心情。,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张可久(约127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人。与乔吉并称“双璧”,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作品集有小山乐府。现存小令855首、套曲9套。,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2.白朴(12261306后),元代戏曲作家。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先生。原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后寓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其诗文多不存,杂剧有梧桐

4、雨墙头马上。散曲今存小令37首、套曲4套。,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3.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戏曲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关汉卿撰有杂剧67种,今存18种。其散曲,今存小令41首,套曲13套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4.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元代戏曲作家。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市)人。主要创作活动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他与关汉卿的“本色派”不同,被推为“文采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杂剧 14种,流传至今的仅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5.马致远(

5、约12511321后),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曲四大家”之一。杂剧作品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等。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6.元曲:无论是散曲或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辞,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宫调规定乐调的高低和音乐的情感。曲牌是每首曲的乐谱名称,相当于宋词的词牌。 元散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是一首独立的曲子,不超过58字,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如“水仙子”“山坡羊”等。不同的曲牌有不同的句数、字数,每句的长短又不同,而且用字平仄和押韵也不一样。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

6、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求一韵到底。套数中间的曲调可以根据内容的要求在同一宫调内选用,调数也可多可少。,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2.写汉字,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3.积名句 (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越调天净沙 秋) (2)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春) (3)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 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4)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马致远双调夜行船 秋思),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目标一】

7、 感受意境,体会散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正宫醉太平 刺世的主题是什么?通过这首小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 提示:作品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败的根源。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 2.越调天净沙 秋中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作者通过这两幅画面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后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画面。前一幅画面,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是现实的写照;第二幅充满生机的乐土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在这首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

8、、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憎之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3.双调大德歌 春选择了几个意象?体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提示:子规:春天子规鸟不如归去的啼叫声响在闺中少妇的耳旁,也回旋在闺中少妇的心中,自然深深触动了她的思念的愁情。 柳絮:漫天飞扬如少妇忽上忽下、无所适从的心情。 双燕:衔泥筑巢的双燕与孤居独处、郁郁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徒添了些许苦涩。 4.中品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中“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抒发了女子怎样的情感? 提示:“怕”,担心天黑,暗含相思之苦;“又”,表明对时光流逝

9、的无奈,在相思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黄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5.双调夜行船 秋思一曲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此曲开始说人生如梦,应及时享乐;又说无论帝王豪杰还是富贵之人,都富贵无常。因而紧接着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葫芦提一向装呆”:利与名不必争夺,是与非无须争辩。作者貌似超然绝俗的生活态度,其实是在宣泄内心的愤郁情绪。,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目标二】 鉴赏散曲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1.请简要分析正宫醉太平 刺世一曲的语言特色。 提示:(1)通俗的语言。此曲未用一典,全用口语、俗语作比喻,“水晶环”“面糊盆”“盛钱囤”“睡馄饨”等,通俗上口。 (2)

10、和谐的音律。此曲在音律上平仄相间,朗朗上口。 (3)尖锐泼辣的语言。开篇直奔主旨,而后连用多个比喻,以当时元代社会口语、俗语着笔,语言着实泼辣。整支曲子语言尖辣,语调冷峻,音节铿锵,表意酣畅淋漓。 2.越调天净沙 秋是如何写景的? 提示:该曲首两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色,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3.双调大德歌 春的诗眼是什么?曲子是如何围绕诗眼组织材料的? 提示:曲子以“归”为

11、诗眼。曲子开头用的是比兴手法,中间写少妇的离别之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用双燕衔泥反衬少妇的孤独之苦。全篇紧紧围绕一个“归”字,从各个侧面描绘,突出了少妇的思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4.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的突出特点是大量使用叠词和连环句,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妙处。 提示:作者别具匠心,全曲大量运用叠词。“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的运用,成功地营造出了悱恻幽怨的艺术氛围,含情脉脉、如泣如诉。连环句的使用,字面颠倒反复,格调和谐优美,有一唱三叹之妙。鞭辟入里地揭示出黄昏时节女主人公柔肠寸断的孤独伤感之情。 作者巧妙地选用叠词和连环句,增添了曲子的节

12、奏感和韵律美。上下连贯,一气呵成,快声快调,如珠走盘,把主人公久别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正宫醉太平 刺世这首元曲讽刺了世人在金钱面前暴露出的哪些丑态? 提示:不重人情而以钱为亲,已令人慨叹;且又以文章为名而汲汲金钱,那就完全沦为钱的奴仆而丧失读书人“无恒产而有恒心”的本色了。更有甚者,不仅自己贪钱敛财,反而嘲弄不愿同流合污的清廉者,这就更使清廉者寒心了!,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阅读越调天净沙 秋这首元曲,结合以前读过的描写秋的诗歌,体会作者在内容的描写上是否遵循了常规的写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提示:描写秋景,在以往的诗歌

13、中自然是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内容,又会令读者感觉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写作越调天净沙 秋时,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前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仿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机。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这两句用了“青”“

14、绿”“白”“红” “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景物交杂在“青山绿水”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3.双调夜行船 秋思中“风入松”一曲中“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所表达的人生哲学是消极的吗? 提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我们说“诗言志,歌咏言”,文学作品常传递某种思想情感。本课选编的五首元曲也不例外。它们或直抒胸臆,或

15、借物(景、事)抒怀尽管其抒情方式不同,但均抒发了作者真挚的情怀。 学以致用 从大的方面来讲,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请借鉴本课中所用到的抒情手法,以“秋叶”为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示例: 秋 叶 在秋霜浸染后,落叶便成了满地的绯红。那透着凉意的秋风,在枝头呐喊,似一种低沉的呼吸。 披着长衣,走在陌生的街头,昏黄的街灯和稀少的行人,告诉我此时已是深秋了。有片残缺的落叶,飘过斑马线,无声坠落在时间的足迹里。在落叶斑驳的飘飞中,我整个人都浸泡在一个悲凉的世界里。那摇曳的树叶,那悬着的花瓣,裹在风里落地了,我轻轻地捡起它,怜惜地抚摸

16、着。伴随秋风飘落的,还有徒然而生的悲哀,就那么悄然而至,印染着岁月的沧桑。,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小桥流水共悠悠 红山飞雪 蒙古人剽悍的铁骑裹挟着凛冽的寒风,踏碎了南宋朝廷十里繁华扬州梦;曾在大漠上空游弋的盘雕,挥动强劲的翅膀,击碎了二十四桥下那轮在波心荡漾的冷月;那支射月的响箭,洞穿了一颗“化作啼鹃带血归”的耿耿丹心。 大江东去的涛声,醉里看剑的灯火,在烽火硝烟中淡了,散了。满江红的壮怀激烈,雨霖铃的凄清哀婉,随沉沉暮霭,消失在历史的茫茫烟波里。 带着千古兴亡的沉重叹息,飘散着山野市井的慢歌快板,在古道西风中,元曲骑着一匹瘦马,悠悠地,向我们走来。,美文品读,素材开发,“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疏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一样的挥挥洒洒,一样的长长短短。可是,这是一个元朝的野叟醉酒山坡,吟咏而出的。 宋词是一品女儿红,被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