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等高线地形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4607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等高线地形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二等高线地形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二等高线地形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二等高线地形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二等高线地形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等高线地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等高线地形(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等高线地形图,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500米,500米,1000米,1.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海 拔:,相对高度:,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等高线的定义,山,等高线稀疏,缓 坡,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坡度的识别,坡度 = 垂直相对高度 / 水平距离,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用于同一幅图 中,2. 等高线地形图,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叫做等高线。,等高线的特点:,

2、1.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海拔高,海拔低,坡度陡,坡度缓,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闭合曲线,内高外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山体的不同部位,山谷,穿越法,山谷,山脊,地形的识别,山 脊,山 谷,流水法,地形的识别,等值线共性:“凸高为低,凸低为高”,3、关于等高线的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都不在等高线上的两点,中间间隔的等高线有n条(数值不相同),等高距为d,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取值范围为: (n-1)dH(n+1)d,特例判读:“大

3、大小小”,两条数值不等的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的值,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07四川)11.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1)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1100米,(2)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AM、N BM、P CM、Q DP、Q,C,A,陡崖的相对高度,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 (n-1)d H (n+1)d,(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

4、西南向东北,(2000年高考)12.读图,回答:,B,D,A.59m B.99m C.199m D.259m,(3)此断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50m250 m B.100m150m C.200m 250m D.250m300m,A,4、等高线的应用,(1)、与河流水文结合: A、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B、水库坝址的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地区(汇水量大,“口小”利于建坝,节约投资)。,(2)、与地区规划结合: A、农业: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区发展林业、牧业。 B、工业: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C、交通业:建铁路、公路

5、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等深线较密。,(3)、与气候结合: A、计算山麓和山顶的温差: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0.60C/100m及相对高度可计算温度的垂直差异。 B、判断山脉不同坡向的降水: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多雨和背风坡少 雨。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空气的滞留。河谷或盆地地形的城市,大气污染较重,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 ,巩固练习:下面是一幅1:200,000地形图,判读后回答:,三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余村: ,李村: , 气象哨: 。,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已知王村气温是10,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 。,从王村修建公路到余村,有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由是_。,山谷,乙,鞍部,山脊,王村在山脊,气象哨应建在山脊,地势较高,便于观测,650,6.1,乙方案好,因为乙通过路线的坡度平缓,施工较易。,甲,当地政府准备在此修一座水库,则坝址应选( ) A、1-2 B、1-3 C、2-3 D、2-4,再 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