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31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83372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31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31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31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31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31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31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31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精校解析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第三十一讲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目标达成作业一、单项选择题(2018昆明期末)日喀则位于拉萨以西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这里的农民被称为“离天最近的耕作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等。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与b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Aa处与b处经度相同Ba处与b处海拔相同Ca处位于阴坡,b处位于阳坡Da处位于冬季风迎风坡,b处位于背风坡解析:图中a与b纬度不同,但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a处位于阴坡,b处位于阳坡,C对;经度不是影响积温的主要因素,A错;a处于高山区,与b处海拔不相同,B错;a处、

2、b处不受季风影响,D错。答案:C2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A日喀则地区的年积温值较小 B日喀则地区的降水少、晴天多C日喀则地区光照强度大D日喀则地区年日照时数较长解析: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日喀则地区的海拔高,年积温值较小,A对;成熟期晚与降水、光照、日照时数关系不大,B、C、D错。答案:A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回答34题。3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主要原因的是()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地势高亢,气候寒凉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D冰川众多,湿地广大解析: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人类对

3、该地的影响较少,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答案:A4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B C D解析:三江源地区的湿地,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三江源地区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水源地,调蓄洪水的能力很弱。答案:D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据此回答56题。5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4、)A地形 B纬度 C夏季风 D人类活动解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有与山脉走向相吻合的趋势特点,因而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答案:A6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古城气候总无常”受不稳定的季风环流影响,天气多变解析:“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了随高度的变化气温也在变化,即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日须携四季装”反映了该区域昼夜温差大,该地位于青藏地区,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日愁暴雨夜愁霜”是指白天降雨,夜晚结霜;青藏地区

5、温差大,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结霜。图示区域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小。答案:D读“青海省及相关景观图(如下图)”,回答79题。7图中字母()Aa处于阿尔泰山区 Bb湖为咸水湖Cc湖周边夏季高温 Dd省区简称宁解析: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判断,a处于祁连山区,不是阿尔泰山区,A项错;b湖是青海湖,为咸水湖,B项对;c湖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不会是高温,C项错;d省区是甘肃,简称甘或陇,D项错。答案:B8“天下黄河贵德清”(图中景观),这反映了当地()A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B地形以平原为主C农、牧业注重植被保护D河流堆积作用强解析:读图,图示区为青藏高原区,气候特征以高

6、寒为主,没有常绿阔叶林,A项错;地形不会是平原区,位于高原上,B项错;这里的水流清澈,主要是注重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少,河流泥沙含量小,C项对;这里是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D项错。答案:C9在图中三江源地区保护湿地,主要能为这些河流的中下游()A丰富物种 B涵养水源C净化空气 D美化环境解析:在三江源地区保护湿地,对当地来说可以丰富物种,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是这些功能不能对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影响,A、C、D三项错;湿地主要是提供稳定的水源补给,湿地有涵养水源的功能。B项对。答案:B藏西北阿里地区盛产食盐。在冰雪消融的季节牧民组织上百头牦牛和上千头绵羊到藏西北地

7、区运输食盐,在秋季青稞收获的季节赶到藏东南的拉萨等地用食盐去交换粮食,形成了与“丝绸之路”齐名的“食盐之路”。读食盐销售线路示意图,回答1012题。10下列不属于藏西北阿里地区盛产食盐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 B内流湖众多C光照充足 D地形平坦解析:藏西北阿里地区盛产食盐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湖泊多为内流湖,且该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湖水含盐量大。答案:D11“食盐之路”上采用的运输方式面临的主要困难是()A牲畜的饲料补给短缺B地表崎岖C气候寒冷D空气稀薄解析:“食盐之路”上采用的运输方式是牲畜运输,由于牲畜数量多,且运输线路沿途自然草料少,所以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牲畜的饲料补给短缺。

8、答案:A12与牧民运输食盐选择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关联度最小的是()A此季节产盐量大B此季节大气温度高C此季节水源充足D到达时青稞已收获解析:牧民运输食盐选择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即夏季,此时气温过高,冰川融水量大,湖水盐度低,此季节产盐量小;夏季气温高,水源充足,便于牲畜运输;秋季到达藏东南的拉萨等地,青稞已收获,便于交换。答案:A二、综合题13(2018福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7年8月1日,我国首条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高速公路、通往玉树地区的“生命线”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如图)。共玉高速公路是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一纵一横两联”公路网中“一纵”的重要

9、组成部分,公路全线平均海拔4 100米以上,全长634.8公里,总投资269.6亿元。其中多年冻土区路段达227公里,桥梁和隧道长39.2公里。共玉高速公路通车后,从西宁市到玉树市的行程将由昔日的12小时左右缩短至8小时。材料二:2017年7月7日,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 600米以上,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一片无人区。这里雪山冰川广布,沼泽湖泊纵横,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是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1)结合图文材料,试分析修建共玉高速公路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2)据图文材料指出可可西里的位置(从

10、A、B、C、D中选择一处)并说明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意义。(3)推测图中D处农业生产类型并说明其有利生产的自然条件。解析:(1)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共玉高速公路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典型的地理环境特征就是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多地震、生态环境脆弱,在青藏高原修建共玉高速公路需要克服这些不利条件。(2)根据题干要求,从A、B、C、D中任选一处即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意义可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引起公众对保护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意识、获得更多物质支持等。(3)读图可知,D处位于湟水谷地,为河谷农业。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是高寒,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但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充足,靠近河流,

11、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答案:(1)共玉高速公路海拔高,气温低高寒;因海拔高,大气稀薄缺氧;气温低冻土广布;公路跨越三大河源头及分水岭地质水文环境复杂;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保障区域生态安全难度大。(2)A。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独特的地质地貌、河湖水文及独有、罕见的自然景观现象;使青藏高原上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得到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更广泛的关注;获得更多的保护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3)D河谷农业。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河谷地带气温较高,无霜期长;河谷带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降水条件好且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

12、一:下面是青藏地区局部示意图和当惹雍错湖地区卫星图。材料二:当惹雍错湖,西藏第三大湖,海拔4 000多米,位于藏北地区典型的纯牧区,但在当惹雍错湖湖边却有青稞的分布,这在藏北是极其罕见的。材料三:墨脱县大部分区域内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822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28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16 ,这也让墨脱被视作西藏最不像西藏的地方,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有青稞分布的自然原因。(2)为什么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3)简要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从

13、热力差异、地形来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小气候成因,即湖陆差异导致的环境整体性演变。第(2)题,植被类型丰富说明小气候类型丰富。从地形和大气环流方面分析。第(3)题,少数民族众多,说明区内外民族交融困难。答案:(1)当惹雍错湖水体(与高原山地相比)比热容较大;湖泊水体白天吸热,晚上释放这些热量(就像一个巨大的暖气片);同时地形相对闭塞,形成了沿湖地带的温暖小气候,所以适于青稞的种植。(2)由于墨脱所属区域为山地地形(山高谷深),(西南季风携带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沿山体爬升,并形成充沛降水,在山地中营造出从热带、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进而形成多种植被类型,垂直分异明显。(3)横断山区地形复杂,自然地理单元相对独立,生活在各自然单元的人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水急,区内各族群之间联系、沟通不便,难以融合;横断山区对外交通困难,其他文化不易进入,其文化难被同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