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29647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禁忌语差异比较,Taboo,引言,在经济和信息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种族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日常交际中也不是什么话题都可以涉及,在一定的文化中,参与交际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对某些话题和某些词汇有意回避,因为人们不愿或不敢随便谈论这些话题和词汇,于是语言中就出现了禁忌语。,Definition of Taboo,禁忌语的定义: 原意是“神圣的”“不可接触的”“极其注意的”东西。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禁忌语指人们在说

2、话时,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众所周知,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文化,语言植根于文化又反映着文化,禁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文化根源。 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常常是由不同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因素造成的。 不管哪种文化,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不光用语言,还可以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禁忌语中也就出现了言语禁忌语(verbal taboos) 和非言语禁忌语(non - verbal taboos) 。,主讲内容,一、言语禁忌语: 社交称谓语 社交词汇(怀孕生育,死,疾病,性,数字,咒骂语,种族歧视语等) 社交话题 二、非言语禁忌语 身势语 时间观禁忌 空间观禁

3、忌,一 言语禁忌语,(一) 称谓禁忌,在科学尚不发达时,人类把自己的名字看作是某种超凡的东西,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和其肉体与灵魂不可分。出于恐惧心理和保护意识,对名字的禁忌比较普遍,但中西方对称谓的禁忌有所不同。 1 在中国,早在商代,就实行了“生名死讳”的制度。秦汉以后这种禁忌扩大到活人身上,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称谓避讳制度,不直接称呼君王或尊长的名字,凡是遇到和君主尊长相同的字,用改字或缺笔的方式来避讳。 2 在西方,直呼父母名字是天经地义的事,有时为了纪念已故的先辈还特意用其名为晚辈命名。,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姓名称谓的禁忌有着悠久独特的历史及丰富的内容。中国既是文明古国,又是礼仪之邦,从孔老

4、夫子起,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对于人们的称谓就有了明确的规定。李中生在中国语言避讳习俗一书中说,古时中国人认为名字具有超人的力量,人们的灵魂就附在人的名字上。于是人们对于名字的种种禁忌就带有了迷信观念以及政治礼教的色彩, 对于帝王、圣人、尊亲、师长、 管理等等的名字做出了 种种避讳的规定。,如皇上及其父祖的名、字号、生肖、国号等等包括同音字都要避讳,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如秦始皇名政,一名正,所以秦代称“正月”为“端月”。宋太祖的祖父名( 赵) 敬,于是宋代人的书中就把所有该用“敬” 字的地方改称“恭”或“严”,同音的“镜”改用为“鉴”。,唐太宗名世民,当时“世”改为“代”

5、或“系”,“民”改为“人”。捕蛇者说就将“民风”改为“人风”。 苏轼的祖父名序,苏洵文章改“序”作“引”,苏轼为人作序又改用“叙”字。 中国讳名制度的盛行,不仅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提倡,更在于广泛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积淀。 中国是一个尊法社会,尊宗敬祖是中国人的一贯传统,至今一般家庭的子女仍然禁止直呼自己父母及其他长辈的名字,更不可用长辈的名字给晚辈取名。,等级与平等,1) 中国:职称,职业,职务(官衔)+姓 姓+ 职务 李主任 job title 姓+ 职称 王教授 a profession title 姓+ 职业 白老师 occupation or profession 2) 西方:Mr., M

6、rs., Miss, Ms + family name 头衔性称谓只局限于皇族royal family、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 衔称+ 姓 Queen Elizabeth President Bush Captain Johnson,尊老与敬老,1) 中国以尊敬老人为美德,以“老”尊称, “老先生,老太太,老大娘,郭老,谢老,老师,老板,老师傅” 2) 西方:“老” 衰朽残年,人们忌讳“老”,自谦与自信,1) 中华文化重视谦逊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尽量贬低自己。,谦称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 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

7、(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犬。 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家母、家慈、家兄 舍:舍弟、舍侄,尊称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惠:惠存、惠临、惠顾、惠赠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2) 西方受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赞扬与恭维,大多趋于接受,并表示高兴与感谢。,(二)词汇禁忌语,1 怀孕与生育 中西方都对怀孕、生育有一定的避讳。汉民族十分重视后代繁衍,中国民间有“不孝有

8、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因此,生子添丁是大喜之事,但是由于怀孕与性行为有关,加上旧时一些封建迷信思想,认为产妇不吉利,因此无论孕妇本人还是他人对怀孕一事总是不便直说,而是采用委婉语代指,诸如“有喜”、“有身”、“快要做妈妈了”之类。 英语国家的人可以比较自由地、公开地谈论女性的身孕,甚至怀孕的女性本人也向异性直言其事。,2 “死” 英语中关于death 的委婉语与基督教有密切的联系,而汉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则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西方国家是宗教文化盛行的国家, 其中以信奉上帝的基督教为主要宗教, 这在替代死亡这一禁忌语的委婉语中得以充分体现。他们相信死后而生,希望死后进入天堂, 并用“go

9、to be with God”, “betaken to paradise”, “answer the final summon“,“ 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depart to God“,“ go to meet ones maker”等代替死亡一词。 道教和佛教在中国影响深远, 因此, 中国人喜欢用“升天”、“仙逝”、“上西天”、“驾鹤西游”、“下黄泉”等表示死亡之意。,3 “疾病” 生病是被看作是一种不幸(misfortune) ,它给人们带来不适和痛苦。中西方文化中对疾病都比较忌讳,病人本人不愿意提起,也不愿他人提起。 在美国,病人有知道自己真实病情的权

10、利,如果病人要求,医生则会直言相告。 在汉文化里,病情确实很重时,为减轻病人的负担,医生和病人家属则倾向于向病人隐瞒病情。,4 “性” 中西方文化都有禁忌,但方式和程度不同。汉民族是比较保守的民族,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性的词汇都是在禁忌之列。 在英美国家,性教育早已实施,性观念比较开放,有部分词汇受到禁忌,如“同性恋”一词很少用homosexual ,而多用gay或者queer 。,5 数字 中西方文化对数字禁忌很不相同, 中西数字禁忌差异及民族文化心理总体而言,汉民族讲究对称,注重成双,喜联想吉祥,小心或刻意躲避因语言同似或构字相关造成的不祥意义的联想。而西方民族崇拜单数,

11、追求独立,将由于宗教和神话传说影响而不受欢迎的数字,如“13”“星期五”视若蛇蝎。,1)单数与双数 双数在汉语中蕴涵着吉祥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喜欢双数的偶合义,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人际交往与文学中皆体现出汉民族对偶数情有独钟。如:形容处事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交通便利为“四通八达”,称美不可言的境界为“十全十美”,然而,中国人也并非绝对排斥单数,个别单数也备受青睐。如:数字“三”在汉文化中被视为神圣、尊贵和吉祥的象征。人们称天、地、人为三刚或三灵;日、月、星为三元或三光。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生活中我们会说“三”次为满。可见“三”是个终极数。 在西方,人们则往往视单数(13 除外)为

12、吉利数。无独有偶,最受偏爱的单数是“三”,人们把“三”看作完美的数字。他们认为世界有大地、海洋、天空三部分组成。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内容,人体有肉体、心灵、精神三重性。基督教主张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2)四与十三 在中国,“四”常常被视为不吉祥的数字,因为它与汉字“死”谐音,所以在选择车牌号码、电话号码时人们尽量避免尾数是“4”的号码。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514”(谐音“我要死”)、44、444、4444 等数字。然而,西方人对“4”极为崇拜,认为“四”是公平、正义、力量的象征。早期的基督教象征主义者则认为,“4”代表福音传教士,象征着统一、坚韧和稳定。在西

13、方,“13”是个令人恐惧不安的数字,象征着“不吉,倒霉”。中古时代的西方,绞人的绞环有13 个绳圈,绞台有13 个台阶,刽子手薪金是13 个钱币。西方人忌讳13 就像逃避瘟疫一样。高层建筑隐去第13 层的编号;医院不设13 号病房;飞机、火车、剧场等都无第13 排、13 座;重大的事情也都不在13 号那天去做。 在汉文化中“十三”不具有凶义,相反,具有积极的文化内涵。北方戏曲的押韵都定为“十三辙”;中国佛教宗派为十三宗;中国古建筑塔多为十三层;儒家的经典十三经;明朝皇帝的陵墓有十三座,统称“十三陵”;北京同仁堂药店有十三种最有名的中成药,号称“十三太保”。行政十三级及其以上者为“高干”等等。,

14、3)六与七 在中国,“6”是一个时空谐和数,最为吉祥。俗语“六六大顺”即是最好的印证。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这几组数字,因为它们象征着顺顺利利,万事如意。然而由于宗教的影响,在西方“6”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数字,被视为大凶数,这从以下习语中也可见。如: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糊涂的;迷茫的)、hit sb. for sixknock sb. Six (给敌人某人以毁灭性打击) 、six of the best (以藤鞭击六一种惩罚手段)、six penny(不值钱)、six of one and half a d

15、ozen of the other (半斤八两,差不多)等。在西方“666”一直被基督教称为“魔鬼数字”,因为在圣经中,恶魔撒旦的代表符号便是“666”,所以在基督教中6 代表了浑沌不堪。,“7”在汉语中是被人们敬而远之的数字。给人送礼时忌七件或七样,饭桌上的莱绝不能是七盘。人们在挑选吉日良辰时不挑七、十七或二十七。在我国某些地区,农历的七月初七为凶日,绝对禁止嫁娶。汉语中以“七”组成的习语大多带有贬义,如:七零八落、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扭八歪等。然而,“7”在西方是最具矛盾色彩的数字,时而受人欢迎时而让人厌恶。上帝七天创世界,用了七天造了亚当,又取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

16、娃。耶稣劝告人们原谅别人要七乘七十次之多,圣母玛利亚有七件快乐的事,七件悲伤的事;主祷文有七部分;圣灵有七件礼物。于是西方人就讲究七种美德,七种文理学问,七次圣餐,人生有七个时期,也讲究七宗罪。,4)五与星期五 在中国,“五”是个和谐、优美的数字,表示“圆满、完全”,特别受人喜爱。如“五湖四海”、“五光十色”等。在西方人的观念中,“五”没有特别的涵义,却认为“星期五是个不吉祥的日子,常给人以恐怖之感。一种说法是,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所以主凶,还有人认为,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也是星期五这一天。含有“Friday”的习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Black Friday(耶稣受难日,发生灾难事件的星期五),5)咒骂语 在许多语言里都忌讳诅咒、骂人的话。英语和汉语也是这样的,但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骂人的话过于粗鄙、难听,所以受到社会更严格的限制。英语中的Jesus Christ, Holy Mary, Son of a bitch 就是这种话; 而Damn, Damn it, He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