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专题卷十九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2952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2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专题卷十九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课标专题卷十九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课标专题卷十九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课标专题卷十九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课标专题卷十九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专题卷十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专题卷十九(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专题卷(十九)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主题 高和荣 近年来,围绕民生建设问题,社会各界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普遍认为应当以公平正义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但是究竟以何种公平或正义,人们就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运用福利国家主义的公平理论,强调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对公平,实现“高水平、广覆盖、无差别”,所有阶层应该“去商品化”地“被纳入到一个普救式的保险体系中”,以便保证每个人“过上体面的生活”。,2

2、0世纪90年代,福利国家主义经过调整后以“后福利国家”的面目产生了“第三条道路”的福利建设理论,同样被一些学者当成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圣经”;也有人主张吸收新自由主义思想,反对国家在民生建设中的干预,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因为民生建设所遵循的公平原则“只有在一般性法律规则和一般性行为规则下的平等,才是有助于自由的唯一平等,也是我们能够在不摧毁自由的同时所确保的唯一一种平等”;还有人认为中国的民生建设只能服务于经济建设,成为经济建设的补充,否则在经济增长出现波动的时候必将衍生出许多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因此,这些学者认为效率理论是防止陷入福利主义、避免民生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负担的理论基础

3、。理论上的分歧以及理论基础的缺憾给中国民生建设的实践带来了诸多难题。,我们认为,民生建设中的公平应该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与原则界限。一方面,进行以改善与提高民众福利为核心的民生建设,其目的是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以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这种公平只能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均等,只能优先解决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困难问题,而不可能追求业已被福利国家所抛弃的“高标准、无差别”的结果公平,也不是安德森等人所批评的“过分商品化”的效率主义公平。,它强调政府有责任帮助民众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与生存机会,使他们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前提责任与责任底线。另一方面,我们是在人口

4、总量世界第一、未富先老日趋严峻、人均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国家所进行的民生建设,其目的主要在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底线之下体现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底线之上可以发挥市场的力量,努力实现政府、社会与个人责任的统一,确保将有限的民生建设资金发挥出最大效应,在政府、市场、社会以及个人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样,底线公平理论可以成为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 (有删改),1下列关于“民生建设”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社会各界一致认为应当以公平正义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 B有人强调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对公平,保证每个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C有人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国家应

5、该予以引领和指导。 D有人认为民生建设能成为经济建设的补充,在经济增长出现波动的时候,可以解决许多民生问题。,解析: A项应是“普遍认为”不是“一致认为”;C项持“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意见者,反对国家干预;D项不是“可以解决许多民生问题”,而是会衍生出许多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 答案: B,2文章作者对“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对公平”的观点,持赞成还是反对的意见,主要原因是什么? _,答案: 持反对的意见。因为民生建设的目的是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问题;这种公平只能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均等。(或这种公平只能解决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困难问题,不可能追求“高标准、无差别”的结果公平,也不是“

6、过分商品化”的效率主义公平。),3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_,答案: 底线公平理论可以成为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1)民生建设中的公平应该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与原则界限。(2)政府有责任帮助民众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与生存机会。(3)底线之下体现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底线之上可以发挥市场的力量。,解析: A项,字:人的表字。B项,因:于是。D项,徒:同一类的人。 答案: C,5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 )(3分)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 欲以禄遨,遨不顾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

7、章落人间 A B C D,解析: 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写郑遨的生活趣情。 答案: C,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做是三位高洁之士。,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解析: “三人虽屡

8、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 答案: 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5分) 译文:_,(2)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5分) 译文:_,答案: (1)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2)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

9、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做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卖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

10、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

11、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张荐明听到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12、题。 夜 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注 此诗写于起兵勤王(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蛩,蟋蟀。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8本诗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5分) _ 答案: 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景: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9全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_,答案: 诗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抒发了诗人遭受打击的怨恨、壮志难酬的痛苦。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_。(刘禹锡陋室铭)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杜甫登高) (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苏轼赤壁赋),答案: (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