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82686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6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精校解析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模块线索线索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4)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5)明废丞相,使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一语点拨演变脉络:秦朝建立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并走向顶峰。演变趋

2、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中央集权加强的历程时期具体史实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玄宗时设置军镇,长官为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宋朝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派转运使管理财政元朝设立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另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明朝废除行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事和监察一语点拨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皇权与相权

3、的矛盾),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线索2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时期内容夏、商、西周开始:夏商时期衰落: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战国、秦朝和汉初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位军功爵制(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2)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两汉开始:西汉衰落:东汉末年察举制(1)内容:官吏查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2)影响:在

4、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荐“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魏晋南北朝开始:东汉末年,魏文帝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隋唐宋明清产生于隋,确定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科举制(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

5、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演变趋势(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学识才能。(2)选拔方式由推荐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3)选拔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一语点拨选官模式和选官依据的变化是:世官制(爵位、血缘)军功爵制(军功)察举制(名望、品行)九品中正制(门第)科举制(才学)。线索3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1)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夏商周三代已有监察的因素和活动,但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未确立。(2)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完整的监察制度。(3)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出现谏议制度,形成较严密的

6、监察网。(4)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宋代设独立机构谏院,元代制定一整套监察法规。(5)明清时期的顶峰阶段: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高度的统一和严密。一语点拨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监察程度越来越深入,从而加强了皇权,也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十分有限。经济模块线索线索1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五大线索(1)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唐朝的筒车和曲辕犁等。(2)耕作技术的进步成熟。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从西汉的二牛抬杠到唐代的曲辕犁、隋唐时期南方两年三熟耕作制等。(3)农

7、作物的推广。如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明朝棉花推广和引进新品种甘薯和玉米等。(4)水利工程的兴修。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汉朝西北地区的龙首渠、隋朝修大运河等。(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如唐代的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开始征收茶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等。一语点拨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精耕细作。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业经验的积累等。线索2古代中国商业与外贸的发展时期概况先秦“商人”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秦汉推行重农抑商;开通丝绸之路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柜坊”“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宋元出现纸币“交子”;市坊界限

8、打破了城市布局;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商帮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一语点拨古代商业发展的要素包括:商人、市场、货币、城市商路和国内外贸易等。每一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水平和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线索3“市”的发展演变(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2)汉代:城中设专供贸易的“市”,官府直接管理。(3)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整齐划一。(4)宋代:坊市格局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5)明清: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一语点拨在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宋代是一个转折点。宋代以前是严格限制阶段,宋代以后放宽限制。线索4经济重心南移

9、的历程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建康这样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一语点拨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文化模块线索线索1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孔子仁、礼结合,为政以德、中庸、有教无类。(2)孟子仁政,德治,民贵君轻,人性本善。(3)荀子仁义王道,礼法结合,“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4)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

10、,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朱熹理是“三纲五常”,理生万物,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6)明末清初儒学家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一语点拨发展过程:形成(春秋战国)受打击(秦朝)成为正统思想(西汉)进一步发展(宋明时期)新发展(明清之际)。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甚至外来的思想以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其思想特点是民本主义;重群体,轻个体;重人伦,轻自然;崇老尚古。线索2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体裁成就诗经收录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作品;风、雅、颂三部分;现实主义风格楚辞抒发忧国忧民情感;浪漫主义风格汉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唐诗边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

11、人杜甫;白居易:批判黑暗,寄托抱负宋词适应市民生活需要;婉约派与豪放派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关汉卿与马致远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文学世俗化;具有反封建色彩一语点拨古代中国市民文化的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搜神记志怪小说)唐(传奇)宋(话本)元(散曲和元杂剧)明清(小说)。线索3古代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1绘画艺术的发展进程表现新石器时代起源,彩陶画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帛画秦汉门类丰富,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魏晋宫廷画;士大夫画家活跃,绘画理论形成隋唐展子虔的山水画,吴道子的人物画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突出成为亮点(张择端)元明清文人画(王冕、郑板桥)2.书法艺术的发展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特点小

12、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始于东汉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洒脱活泼草书起源于汉代,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一语点拨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有重大影响,其发展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1比较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国家项目古代中国古代雅典政权结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帝制、皇权至上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参政),陪审法庭(司法、监察)人民地位及权利专制统治下的人民无参政权符合一定条件者享有公民

13、资格,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的成员均来自公民群体生产方式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文化特色宣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后世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雅典民主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宋元明清时期和16世纪西方“商业革命”的表现与特点宋元明清西方表现宋元:商业的时间、空间均不再受限制;“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

14、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与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贸易范围不断扩展;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特点发展水平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市场范围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银行等经营现象影响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比较古希腊人文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例如,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等。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例如,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以德教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2)不同点古希腊人文思想先秦儒家思想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强调“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