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 ---精校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82682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 ---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 ---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 ---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 ---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 ---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 ---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题21 ---精校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朝援孝入律,虽是对周秦以来法律制度的继承,但在法律实践中又一改秦法简单以强制手段推行的弊端,在基层社会组织中,设立孝悌、力田、三老等乡官制度,以孝悌伦理劝谕风化,敦厚民风;在官员的选人制度上,以孝廉作为汉代选官的重要科目,促进了孝道伦理的推行;在养老制度上,以多种形式优抚老年,将孝道伦理推广到整个社会,形成敬养老人的良好社会风气。在刑罚制度上,严惩不孝犯罪。这样就构成了教化与惩治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决狱”,不仅解决了孝道伦理法律化的道德难题,也为法律伦理化

2、提供了理论论证。孝伦理法律化以其极大的强制性使得孝伦理得以积极参与汉代的政治生活,孝伦理的社会化则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方式,使孝伦理观念成为社会全体成员普遍的价值诉求与伦理原则。忠伦理与汉代法制的结合,一方面体现在“不忠入律”。汉代法律把不忠行为纳入法律体系中,体现了“君为臣纲”在封建法律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东汉时期形成的忠经成为固定化的法典,标志着两汉时期忠伦理已经成为一种系统而完整的政治(法律)伦理学说。忠经对忠的概念作了系统阐释,并且赋予忠以神秘化的宗教意蕴,并把忠君作为最高道德准则,看作是最高的政治价值,强调恪守忠德所产生的政治功能。忠经由统治者通过教化向社会成员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灌

3、输,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使忠君道德得到所有社会成员的认同。而统治者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援忠于律,进一步强化了忠经的法律地位,使忠经不仅是一种探讨如何忠君事上的理论学说,而且成为具有封建法典意义的法律制度。在现实的法律实践中,忠孝伦理的矛盾与冲突,造成了人们在忠孝关系的伦理抉择上的两难困境。在忠孝一体的情况下,以孝劝忠、移孝为忠、忠孝两全是人们行为的正当选择;在忠孝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情况下,则呈现出由汉代前期的孝重于忠到后来忠重于孝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忠孝之间的内在联系,忠孝矛盾一直未能被克服,从而形成了道德倡导的一个重要误区。汉代伦理与法制的融合内贯着自然一秩序原理、家国同构原理、伦理一政

4、治原理,这三项原理是和谐之道在自然、家庭和国家中的体现。家庭的伦理秩序与国家的政治(法律)秩序是一种等级结构,由家庭伦理关系与国家政治关系构成的等级结构沿着宗法血缘这个原点向外扩展,人的身份等级及其权利义务都会随之递减。但无论如何,维系家庭与国家和谐的人伦规范与秩序原则都没有变,家庭重孝道,国家重忠道。忠孝虽有侧重,但往往又密不可分。忠孝仁义与法律长期纠葛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法系伦理法的鲜明特征。道德渗透于法律之中,使得原本严肃的法条带有一层温情脉脉的伦理亲情;而法律进入伦理之中,使得原本柔性的伦理似乎补足了钙质而具有更为刚性的强制力量,可以有效地维系伦理秩序。(节选自吴凡明忠孝仁义与汉代法制的

5、建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援孝人律,无论是基层社会组织的乡官制度,还是选人及养老制度,都体现着对秦朝简单强制推行的自觉规避。B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决狱”,解决了孝道伦理法律化的道德难题,使孝伦理观念成为社会全体成员普遍的伦理原则。C忠经成为东汉的一部固定化法典,是两汉时期忠伦理成为一种系统而完整的政治(法律)伦理学说的重要标志。D汉朝援孝入律,又“不忠人律”,而在现实的法律实践中,是忠是孝的伦理选择有时成为“二难选择”。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忠孝一体时人们可以选择以孝劝忠、移孝为忠、忠孝两全,忠孝矛盾时曾呈现出孝重于忠到忠重于孝的发展趋势。B自然一秩

6、序原理、家国同构原理、伦理一政治原理贯穿于汉代伦理与法制的融合之中,这体现了对自然、家庭和国家三者和谐的要求。C“家国同构原理”视家庭的伦理秩序与国家的政治(法律)秩序为等级结构,这种等级结构沿着宗法血缘向外扩展。D忠孝是汉代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法律建立在这种观念之上,家庭重孝,国家重忠,虽有侧重,但往往密不可分。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忠经是一种探讨如何忠君事上的理论学说,对忠的概念作了系统阐释,并高度评价了忠君的道德价值和政治价值。B忠经本是忠伦理的理论著作,却成为具有法典意义的著作,这是因为统治者以国家立法形式,援忠于律,强化了忠经的法律地位。C文章第二段中,从忠经本身的

7、道德价值和政治价值进行阐释,接着从统治者的积极推崇进行论述,从而阐明忠经特殊地位形成的缘由。D忠孝仁义与法律的长期纠葛,让中华法系伦理法具有了鲜明特征,这种特征体现为使严肃的法条带有伦理亲情的温情脉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画大师潘天寿若泉下有知,这件事一定会令他欣慰在他辞世13年后,1984年,长女携弟妹将他120多幅、时值4亿多元人民币的画作无偿捐赠给国家。潘天寿先生在“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人被斗,家被抄。去世前,在从老家宁海押回杭州的路上,大师在烟盒纸上写下最后的诗句:“莫嫌笼狭窄,心如天地宽。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浮。”他还曾留下遗愿:

8、我的画属于国家、属于民族,应该全部捐给国家。画作捐赠后,他的长女赶回普陀山,朝着普陀佛顶山三步一磕头三步一磕头地前行。为什么竞用这种最古老最艰苦、只有圣徒才可能忍受的方式呢?因为普陀山隐修庵里有她的儿子朱仁民,有她受苦受难的儿子朱仁民。母亲用这种方式,除了虔诚、祈祷,还有对儿子的万般歉疚。朱仁民1949年出生,4岁随外祖父潘天寿学画,10岁获舟山市全市美术一等奖,14岁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美院附中,却因出身问题被拒于校门外。1979年,30岁的他在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中一举成名他的国画作品在公海上团聚获奖。朱仁民,一颗艺术新星冉冉升起。但悲剧发生了1980年年底,朱仁民在创作巨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

9、腰椎神经损伤。医生断言:再也站不起来了!朱仁民的父亲解放后失去工作,全家五口仅靠母亲每月30元的工资维持生计,朱仁民初中毕业被迫辍学自谋生路,开始织网、出海、打鱼,还刷过漆、打过铁、代过课、做过游泳池救生员。瘫痪后,他付不起每月24元的房租,母亲便托学生找到普陀山上倒闭破败的隐修庵让儿子栖身。面对瘫在破庙里的儿子,母亲泫然泪下,深感欠儿子太多太多其实,如果卖掉父亲的一幅画,就可以解决家庭困难。但是,当因“历史问题”受尽贫寒、屈辱的朱仁民的父亲,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仍要他“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当他有能力让老母从旧房搬出,却被老母一次次执拗地拒绝,只希望他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朱仁

10、民最终不仅理解了母亲,理解了亲人们的传奇之举,自己也凤凰涅槃。就在那座破庙里,他决意破解命运的偈语,开始与屈原对话、与贝多芬对话、与卢梭对话在对话中,他进一步认识了贝多芬,认识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体会到了一个伟大心灵的悲痛与反抗;还进一步认识了莫扎特,从莫扎特的灵魂中看到了中国人文的最高境界:物质生活的匮乏与精神折磨的巨大,都不能压抑来自心灵深处的欣悦。灾难使朱仁民绝望,但如果不是这场灾难,若非亲自体验,他显然很难真正理解华严经及其哲学意义。能透彻地认识苦难,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验到周围的一切,帮助朱仁民选择了走向内心,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和洞察力,让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他也并不是执意地向内

11、心走去。他在孤独、寂寞、贫困中,继续创作。这些经历和储备,让朱仁民终身受用。终究命运还是眷顾他的,若干年后他竞能神奇地站起来了。重获健康后的朱仁民怀揣着梦想开始了他全新的探索: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学科“人类生态修复学”,提出“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的新学说。1996年开始,朱仁民在曲解、嘲笑、麻木、中伤、无奈中,在普陀买下荒蛮的莲花岛,从设计到运、拉、背、扛、凿,亲力亲为,建立起世界上唯一的海上大地艺术品,将小岛打造成生态文脉理念的禅宗艺术公园,并在海岛入口花岗石上郑重刻下:“永久免费参观”。后又在沙漠中设计修建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在舟山海岛裸崖上设计建造“海上布达拉宫”。(摘编自朱仁民:

12、大苦难与大情怀)相关链接有着诸多社会头衔的朱仁民曾20余年免费教海岛儿童、渔民绘画,辅导民间艺术创作;在国内外一些大学任教,带出了数以千计的学生;他还为有才气的清贫文学艺术创作者提供杭州潘天寿艺术沙龙、莲花岛国际艺术家工作室、菱湖艺术家村三个艺术创作基地免费使用,并为他们解决基本宿食问题。而他本人,还住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三餐也常常在路边小店解决。(摘自“三绝”朱仁民)这个时代不缺智慧不缺金钱,缺的是思想,是精神,一种大国文化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我会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我做不了脊梁,做根鱼刺也罢。(朱仁民语)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潘天

13、寿虽然身处逆境,但对国家和民族的挚爱之情不变,他在烟盒纸上留下的诗歌绝笔就深切地抒发了这种赤子情怀。B10岁获舟山市美术一等奖,14岁随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美院附中,朱仁民的优异表现客观上强化了母亲内心的歉疚之感。C朱仁民的母亲舍小爱而成就大爱之精神,不仅体现在她代父亲向国家捐赠画作上,也体现在对待儿子让她搬出旧房的多次拒绝上。D朱仁民虽然经历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苦难,但是他依旧成就了自己的伟大,“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的新学说得到广泛实践。5对朱仁民来说,“苦难”具体指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6朱仁民经历了“大苦难”,也有着“大情怀”,朱仁民的“大情怀”指什么?并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大

14、苦难”和“大情怀”之间的关系。(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音乐会 袁省梅天黑时,工地西北角的小房子亮起了灯。黄亮的一个小窗户,在大片的黑里,突兀、孤单。月亮照下来,风很静。吱扭一声,黑里切下方的一块亮,一个人影嵌在亮里,也不关门,就从亮里一跌一跌地到黑里去了。为啥不能?他也不给你工资。女人硬邦邦的话棍子般追了过来。人家叫我看守,我倒倒卖钢筋?手里晃着个手电筒,夜的空中划出来几道白线,纷纷乱。建了半截的楼房,突然叫停了。工头照顾他,叫他留下看守工地,说是工钱按小工的算。他没说话。说什么呢?拉着一条坏腿,出了这个工地,是连一份小工的钱也挣不来。媳妇为了照顾他

15、,扯着孩子扛着锅碗也来了。可是,媳妇在城里找不下活。也不是没有,都不合适。家里有他和孩子啊。媳妇就推个车子收破烂捡破烂,说还是收破烂自由些。他知道,是他拖累了媳妇。只是媳妇一天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黑里,他听见媳妇又嘀咕,要不,把孩子送村里幼儿园,钱少。明明的,不舍得跟孩子分开,还这样说。他没吭气,跌着脚,绕着工地看。工地上一团白亮的光也踉踉跄跄的。倏地,黑里响起了敲击声。先是轻一下重一下,好像是,调试乐器。然后,钢钢的声音有节奏地响了起来,月儿光光照四方的调子。接着,歌声响了。宽厚的男中音,温润,柔曼,很抒情了。接着是我有一头小毛驴。调子一下明亮了起来,也欢喜,也顽皮,兴奋奋的模样。小屋门口的那片黄亮里,孩子也唱,拍着手,跺着脚,“我有一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孩子叫妈妈也唱,妈妈不唱。妈妈说,唱,唱,就知道唱,能唱出钱啊唱。分明的,他听见了女人的抱怨,咔嚓,歌声齐刷刷地断了,如正在生长的庄稼,露出了白生生的断口,心,莫名地就慌了。钢钢的敲击声就低沉了下去,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