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管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25729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控制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感染控制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感染控制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感染控制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感染控制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控制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控制管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染控制管理,朱俊峰,目录,概述,名词术语,手术人员着装,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概述,目的:为手术室护士提供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的指导原则及意见,以减少感染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适用范围:适用于手术室、心导管室、介入室及其他实施有创检查及治疗的部门。,名词术语,污染物:指以备有活力的病原体(细菌、病毒)污染的物体,并可以将病原体继续播散给其他宿主。 医院认证洗涤机构:指通过卫生主管部门审查合格的洗涤医用织物的机构,具有完善洗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人员培训与考核, 手术服装:指手术区域穿着的专用工作服,包括刷手服、手术衣、外科口罩、帽子、个人防护用品、保暖夹克、外出衣等,名词术

2、语,刷手服:指进行外科无菌手术前外科手消毒时所穿着的专用洁净服装。 手术衣:指针对外科手术无菌要求而设计的专用服装。其性能要求符合YY/T0506.2的规定。 外科口罩:指用于覆盖住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颌,为防止病原微生物、体液、颗粒物等的直接透过提供物理屏障,其性能要求应符合YY/0469的规定 个人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防护拖鞋、鞋套等。,名词术语,环境表面清洁:指消除环境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随时清洁/消毒:指对手术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造成的环境表面的污染所开展的及时清

3、洁/消毒的过程 终末清洁/消毒:指每日手术结束后或感染手术结束后进行环境表面的彻底清洁/消毒的过程,名词术语,低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指没有患者到达或置短暂停留的区域。如无菌物品储存间、药品间、办公室等。 中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指有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的可能性的区域。如手术患者出入门口、患者等候区、走廊、复苏室等 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手术患者长时间停留以及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随时可能对环境表面造成污染的区域。如手术间、污物间等,名词术语,高频接触表面:指手术过程中被患者的身体、手术人员的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手术床、手术床遥控器、约束带、仪器车、输液

4、架等 污点清洁/消毒:指对被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少量( 10ml)、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消毒湿巾:指以无纺布等一次性使用的吸湿清洁材料为载体、含有消毒剂和表面活性剂、对环境表面局域清洁消毒作用的产品。,名词术语,清洁工具:指用于清洁和消毒的用品,如抹布、递进、水桶、洁具车等工具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只对可重复使用的清洁工具,在其使用后或污染后进行有效地清洗与消毒的处置过程。 热力型清洗-消毒机:指用于清洁工具服用处置、具有温度-时间窗控制的自动洗涤设备。热力消毒要求AO值=600,相当于71 /25min,80 /10min,或93/30sec.,手术人员

5、着装目的,为医护人员在手术区域内规范穿着手术服装提供指导性意见,有助于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安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风险,手术人员着装-原则,1、工作人员由专用通道进入手术室,在指定区域内更换消毒的手术服装机拖鞋,帽子应当完全遮盖头发,口罩遮盖口鼻面部。特殊手术,如关节置换等手术建议使用全围手术帽。 2、保持刷手服清洁干燥,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 3、刷手服上衣应系入裤子内。 4、内穿衣物不能暴露于刷手服或参观衣外,如:衣领、衣袖、裤腿等。 5、不应佩戴不能被刷手服遮盖的首饰(戒指、手表、手镯、耳环、珠状项链)不应化妆、美甲。 6、进入手术室洁净区的非手术人员(检查人员、家属、医学工程师)

6、可穿着隔离衣,完全遮盖个人着装,更换手术室拖鞋并规范佩戴口罩、帽子。 7、手术过程中如果可能产生血液、体液或其他感染物飞溅、雾化、喷出等情况,应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 8、工作人员出手术室时(送患者回病房等),应穿着外出衣和鞋。,手术人员着装-手术服装基本要求,1、刷手服所用的面料应具备紧密编制、落絮少、耐磨性强等特点。刷手服也可使用抗菌面料来制作。 2、面料应符合舒适、透气、防水、薄厚适中、纤维不易脱落、不起静电等要求。 3、手术室内应穿防护拖鞋,防止足部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或被锐器损伤。拖鞋应具备低跟、防滑、易清洗消毒等特点。 4、刷手服在每天使用后或污染时,应统一回收

7、并送至医院认证洗涤机构进行洗涤。 5、洗涤后的刷手服应使用定期清洁、消毒的密闭车或容器进行存放、转运。 6、无菌手术衣应完好无破损且系带完整,术中穿着应将后背完全遮盖并系好系带。,手术人员着装-注意事项,1、刷手服及外科口罩一旦被污染物污染或可以污染是,须立即更换。 2、外科口罩摘下后应及时丢弃,摘除口罩后应洗手。如需再次使用时,应将口罩内面对折后放在相对清洁的刷手服口袋内。 3、工作人员穿着保暖夹克为患者进行操作时,应避免保暖夹克污染操作部位。 4、如工作人员身体被血液、体液大范围污染时,应淋浴或洗澡后更换清洁刷手服。 5、使用后的刷手服及保暖夹克应每天更换,并统一回收进行清洗、消毒,不应存

8、放在个人物品柜中继续使用。 6、手术帽应每天更换,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7、防护拖鞋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8、外出衣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洗、消毒。,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目的:提供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方法,确保手术患者安全,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基本要求,应结合本手术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参与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质量监督,并定期对环境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2、手术室应将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管理纳入瘦身素质量管理体系中。 3、设立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计分

9、析与反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4、医护人员:应熟悉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原理和方法,有责任参与、维护和监督管理。 5、负责使用中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 6、对手术过程发生的小面积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与消毒 7、负责监督、指导保洁员对仪器设备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8、保洁人员:负责除诊疗设备与仪器以外的所有环境表面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对设备和仪器等进行终末清洁和消毒,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原则,1、根据不同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和卫生等级管理要求,选择清洁卫生的方式、强度、频率和制剂。 2、应采取湿式清洁方法,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 3、清洁时应有序进行

10、,遵循由上而下、由周围区到中心区、由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原则。 4、对于少量(10ml)的溅污,先清洁在消毒;或使用消毒使劲直接擦拭,实现清洁-消毒一步法完成。对于大量( 10ml)的溅污,先采用吸附材料覆盖、消毒清除后,再实施清洁消毒措施。 5、注意保护地面,避免塑胶地面破损而形成生物膜。碘作为一种经典的消毒成分广泛应用于皮肤消毒,但具有强氧化性,易造成塑胶地板黄染、腐蚀、缺损,推荐使用可擦型碘制剂。 6、对难清洁或不宜频繁擦拭的表面,采用屏障保护,推荐使用铝箔、塑料薄模等覆盖物,“一用一更换”或一用一清洁/消毒,如电脑键盘 7、精密仪器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 8、使用的消

11、毒剂应现用现配。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地面消毒采用5001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作用10分钟,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3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9、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不仅、地巾等不应重复浸泡指使用中的清水、清洁剂和消毒剂溶液中,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日常清洁与消毒,1、手术间每日启用前:宜用清水进行物表清洁 2、术中:发生血液、体液污染手术台周边物体表面、地面及设备或疑似污染时应立即对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3、术后:接台手术之间,应对手术台及周边至少11.5米范围的高频接触物表进行性清洁与消毒。 全天手术结束:应对所有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可除2米以上的

12、墙面、天花板) 每周:应对手术间所有物品(包括高空处表面)、回风口、送风口进行清洁/消毒 4、辅助间、走廊、生活区:物表每天清洁至少12次,地面视污染程度制订拖擦频率,每天不少于23次,保持地面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5、手术患者出入门口地面:应随时保持过道地面清洁。进入手术室的推车、医疗用品、设备等应保持清洁 6、洗手池:有防溅设施,管道不应裸露,池壁光滑无死角,应每日清洁和消毒。 7、朊毒体、气性坏疽、呼吸道传染病及突发病因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手术结束后,应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中末清洁消毒,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建议在专科医院集中收治,如需手术应安排在负压手术间进

13、行,包括术后复苏,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的管理,1、不同区域的清洁工具应有明确标识,区分使用。 2、清洁工具的配置数量、复用处置设施应与手术室规模相匹配。 3、擦拭布巾和地巾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宜使用细纤维材布和脱卸式地巾 4、复用处置方式:包括手工和机械清洗与消毒二种方法。 5、手工清洗与消毒: 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6、机械清洗与消毒: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热力型清洗-消毒机,将使用后的布巾、地巾等物品放入

14、清洗机内,按照使用说明实施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质量监测,环境表面清洁质量审核方法以目测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化学法、微生物法。 1、目测法:以目测环境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2、化学法: 荧光标记法:将荧光标记在临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清洁工作质量。 荧光粉剂法:将荧光粉撒在工作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

15、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单元”的依从性。 3、TAP法: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对光单位值,考核环境表面清洁工作质量。,低温灭菌技术,目的:为低温灭菌提供指导性意见,规范低温灭菌技术。 常见低温灭菌的方法: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过氧乙酸灭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理想的低温灭菌应具备的特征: 1、灭菌效果可靠:相关灭菌因子能杀灭病毒、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和芽孢。 2、穿透性强:具备穿透一般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并渗透进器械管腔内部的能力。 3、无毒无害:对医护人员及患者无毒副作用,对环境无害。 4、可监控性:有完整的灭菌效果监测系统。

16、 5、材料兼容性:即使经过多次灭菌,对器械的外观、功能以及包装材料无显著影响。 6、经济型:单机购置成本以及后续耗材成本价格可接受。,低温灭菌技术-低温灭菌技术原则,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灭菌时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 2、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低温灭菌时,需根据其制造商和灭菌器的说明文件选择灭菌方式及灭菌程序。 3、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低温灭菌时应符合WS310的要求 4、包装材料应符合GB/T19633的要求,对其微生物屏障、物理化学特性、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等特性经行评估,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5、效果监测应符合WS310.3-2009的要求,并根据制造商说明文件执行。 6、选定灭菌方式后,不宜频繁更换。,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1、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适用范围:生产厂商推荐为首选灭菌方法的产品 不适用于以下物品:食品类、液体类、油脂类、粉剂类 解析时间:50 时至少为12小时;60 时至少为8小时;若灭菌程序包含解析过程应在环氧乙烷美军柜内继续进行,或放入专门的通风柜内,不应采用自然通风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