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精校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82449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精校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精校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精校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精校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精校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精校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精校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余姚中学 高一物理第一次质量检测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试卷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1小题,所有的题目都解答在答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2)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计算器或具有计算功能的电子设备。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200公里”分别是指()A速度、位移 B速度、路程 C速率、位移 D速率、路程2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

2、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3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 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量是()A速度 B位移 C路程 D速率 4自从采用调控房价政策以来,曾经有一段时间,全国部分城市的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一位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中的“增速”,将房价的“下降”类比成运动中的“减速”,据此类比方法,你觉得“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中的()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C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D

3、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5如图所示,某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的-t图像的是()6某探险者在野外攀岩时,踩落一小石块,约5s后听到石头直接落到崖底的声音,探险者离崖底的高度最接近的是()A25m B50m C120m D180m 7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A13s B16s C21s D26s8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

4、15m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s,汽车运动的v-t图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0m/s2 B6m/s: C5m/s2 D4m/s;9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的速度为v,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t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B. D无法确定10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Ap小球先到 Bq小球先到 C两小球同时到 D无法确定二

5、、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 B时的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2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12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的数值等于vt图像中的矩形“面积”。如图所示,在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如果我们把0t0内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相等的时间小段t,则每一小段都可以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当时间间隔t取到很小时,所有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趋近于该图线与t轴在0t0内所

6、围成的梯形“面积”,即此梯形“面积”就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请你类比上述方法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vt图像的图线是曲线,则图线与t轴在0t0内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B如果把纵坐标换成加速度a,横坐标仍为时间t,则a-t图像的图线与t轴在0t0内所围成的“面积”表示t0时刻的速度C如果把纵坐标换成加速度a,横坐标仍为时间t,则a-t图像的图线与t轴在0t0内所围成的“面积”表示0t0内速度的增加量D如果把纵坐标换成速度的倒数,横坐标换成位移x,则-x图像的图线与x轴上某段位移所围成的“面积”不表示任何物理量13在同一地,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7、,则 ( )A、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末和6s末 B、4s后乙在甲前面C、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s末 D、乙物体先向前加速运动2s,随后向前减速4s14如图是上海中心大厦,小明乘坐大厦快速电梯,从底层到达第119层观光平台仅用时55s。若电梯先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18 m/s,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最后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到达观光平台。假定观光平台高度为549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电梯经过20 s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则匀加速时的加速度a1= 0.9m/s2B若电梯经过20 s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则匀加速过程上升的高度h=180 mC电梯匀速运动的时间1

8、0sD电梯匀速运动上升的高度h=108m1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当速度大小为v1时将加速度反向,在相同的时间内回到原出发点,反向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2,回到原点的速度大小为v2;对于a1、 a2和v1、 v2的关系下列结论准确的是( )Aa2=2a1 Ba2=3a1 Cv2= 2v1 Dv2= 3v1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2小题,共20分)16小杨在实验室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滑块做减速运动时的运动情况,打出如图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纸带的 (填“A”或“B”)端与小滑块相连,纸带上A

9、B段运动的时间为 s(2)根据纸带,小杨判断该滑块的运动 (填是或否)匀减速直线运动,小杨判断的依据是 (3)从纸带可以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为 cm,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第16题图17小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 电源上(选填“直流”或“交流”),工作电压为 V(选填“220V”或“46V”)。(2)图1是实验中打下的一段纸带,算出计数点2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并在图2中标出,其余计数点1、3、4、5对应的小车瞬时速度大小在图2中已标出。(3)作图并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两

10、位有效数字)。图1图3图2 (4)小齐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时分别得到甲、乙两条纸带。对每条纸带均选择合适的点作为第一个计数点,再依次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并在各计数点处将其剪断,然后将这些剪断的纸条粘贴在相同的坐标纸上,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如图3所示。由图可判断 A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大 B两种情况下小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打第三个计数点时,甲的速度比乙大 D打第一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一定为零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计算结果若有根号的,不必化简)18(6分)建筑工人安装搭手架进行高空作业,有一名建筑工人由于不慎将抓在手中的一根长5m的铁杆在竖直状态下脱落了,使其做自由落体运动,铁

11、杆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某一楼层面的时间为0.2s,试求:(g=10m/s2,不计楼层面的厚度)(1)铁杆刚下落时其下端到该楼层的高h?(2)当铁杆的中点经过楼层面时的瞬时速度?19(8分)物体A从静止出发,以2m/s2的加速度向前运动。第3s末在同一地点物体B也从静止出发以3m/s2的加速度沿A运动方向前进。求:(1)第5s末物体A的速度大小;(2)5s内物体A的平均速度大小;(3)第5s内物体A的位移大小;(4)第5s末AB两物体相距多远?20(8分)可爱的企鹅喜欢在冰面上玩游戏,如图所示,有一企鹅在倾角为37的倾斜冰面上,先以加速度a1=0.5m/s2从冰面底部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向上“奔跑”,t1=8s时,突然卧倒以肚皮贴着冰面向前减速滑行,加速度大小为a2=8m/s2;最后加速退滑到出发点,退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3=4m/s2,完成一次游戏(企鹅在滑动过程中姿势保持不变)。求:(1)企鹅向上“奔跑”的位移大小?(2)企鹅在冰面完成一次游戏的总时间?(3)企鹅退滑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结果可用根式表示)21(8分)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