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82424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测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第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A. 反对郡县制 B. 反对分封制 C.

2、 改革中央官制 D. 建立中央集杈制2、“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古代的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3、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这反映了宋代A. 重文轻武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B. 科举制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C. 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 人才选拔做到了公平和公正4、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

3、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5、“(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材料表明元在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是 A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 C 分封制 D中书省制6、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还有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A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C英军发

4、展海外贸易 D英方诋毁中国民众7、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但毁于战火,它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火烧圆明园这一罪行发生在下列哪次侵华事件中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2015 年黄海“丹东一号”沉船经过进一步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在一个圆形瓷盘的正中间发现繁体的“致远”字样(如右图),据此判断该舰舰长应该是爱国将领A邓世昌 B丁汝昌 C.刘步蟾 D.刘永福 9、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战争后A

5、.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抗战时期,张自忠表示:“如不能与各师取得联络,即向最终之目标(死)迈进。由现在起,或暂别,或永别,不得而知。”据此判断,张自忠的上述“表示”出现在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枣宜会战1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了一系列体现时代要求、彰显政党性质的伟大中国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其中“红船精神”源于A五四运动 B中共成立 C国共合作 D北伐战争12、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挺进大别山

6、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B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C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D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13、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谈到的历史事件是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 D. 抗日战争14、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A 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

7、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 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15、右图为中国近代某重大战役形势图。该战役A.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统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D.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16、钱穆先生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17、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下列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帝退位湖北

8、军政府成立A. B. C. D. 18、蔡济民在书愤中说:“风云变幻感沧桑,拒虎谁知又进狼,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上述诗句最有可能是对A. 八国联军侵华造成灾难的批判 B. 辛亥革命后全国局势痛切写照C. 巴黎会议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D. 日军侵华制造滔天罪行的揭露19、某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A“九二共识” B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连战“和平之旅” 演讲 D“一国两制”构想提出20、“我们此

9、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是A. 1921年中共一大 B.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C.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1、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这说明1954年宪法A.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2、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

10、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A. B. C. D. 23、“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4、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11、、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25、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外交状况曲线图下列选项中符合史实的是A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B第二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C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D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坚持非集团、不结盟基本原则第卷(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2、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

13、。(3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2分)(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1分)27、(10分)“舞是诗兮诗是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材料二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是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6分)(2)材料二中“去年”指哪一年 ? “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1945年,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4)1949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