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先秦文明与孔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1597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h先秦文明与孔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yh先秦文明与孔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yh先秦文明与孔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yh先秦文明与孔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yh先秦文明与孔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h先秦文明与孔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h先秦文明与孔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文明,必修一专题1第1课 必修二专题1 必修三专题1第1课 选修四专题2第1课,先秦时期,起于远古人类产生时期,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期间经历了原始时代、夏商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文明可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角度进行把握。,先秦文明,正确认识宗法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以及后来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a.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b. 后来与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结合,引申出“家长制”的文化观念,使家庭内部有了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对中华民族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促进作

2、用。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造成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的平等、法制精神相违背。,(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A,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正确认识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1)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对,是两种不同经济发展方式,其包含小农经济和庄园经济(多个家庭组织经济单位) (2)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它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在封建社会、资

3、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 小农经济基本特点: 经济形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 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经营方式: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先秦时期的经济(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水利工程、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2010天津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一 图二,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图一和图二均为铁犁牛耕,其为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B,2010浙江.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4、C西汉 D东汉,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图(2)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但这种两牛牵引的耦犁回转不便,到东汉时,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由此,战国、秦、西汉都早于东汉,排除!、B、C三项。【答案】D,D,诸子百家四大流派的主要观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

5、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节俭则昌,淫佚则亡。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儒家:为政以德,法家:改革变法,墨家:尚贤、节俭、交相利,道家:无为而治,1.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推崇“人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西汉 “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诸子百家中四大流派的主要观点,2.在四大流派诸多观点中

6、能体现民本思想的观点有?,(1)形成: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形成春秋时期,并且以后的历朝历代中都有所继承和发展。例如在春秋时期:“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春秋以后也有像:董仲舒等儒家大家对民本思想的论述、出现了重民本而产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4)区别: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今天“以人为本”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尊重人权、珍视生命,一切以人民群众的福祉为依归。它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 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

7、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3)作用:民本思想要求就是统治阶级尽量不扰农时、不过度兵役和战伐、不滥杀百姓等,让广大农民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就保证农业的生产和粮食的来源,促进经济的繁荣。缓和阶级矛盾,保证了统治阶级稳定和运作,也使得统治阶级更好地对社会进行管理维护自然经济。,(2)内容: 民本思想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庶民是国家主体,民贵而君轻;二是人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盛衰兴亡;三是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惠民。,先秦时期的字体甲骨文、金文、篆文,注意:甲骨文、金文是一种字体,但不是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形式的独特艺术。中国书法艺术的五种字体分别是小篆、隶书、草

8、书、楷书、行书。,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殷商时代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2.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3.篆文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容

9、易书写。,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明,经济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2.政治上,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 3.文化上,社会动荡使思想活跃,百家争鸣,文化空前 繁荣 4.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加强。,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社会转型期,材料二: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令其子孙将耕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鲁人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韩非子说林上 材料五: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

10、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司马迁史记,材料一:,1.阅读材料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影响。,主要变化: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冶金水平高,私营手工业兴起。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影响:促进了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萌芽;使奴隶主阶级没落,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的队伍发展壮大,人的地位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推行重农抑商 ;为百家争鸣和文学艺术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促进了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改变。,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其深远影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仁:仁者爱人、

11、苛政猛与虎; 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用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仁礼互为补充,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规范,孔子,孟子,汉 董仲舒,南宋朱熹,明 王阳明,仁,仁政,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三纲五常,致良知、知行合一,中庸,汉武帝:独尊儒术;康熙帝:万世师表;袁世凯:尊孔祭孔,后世统治者割裂孔子的仁礼,“仁”主张被忽视,强化孔子“礼”,其原因是孔子的礼符合统治阶级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思想的异同之处,爱人,仁政,仁义,以德治民,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例1: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

12、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孟子“仁政”思想实行的基础是 A.统治者发善心 B.民本思想 C.以德治民 D.人性本善,B,解析:本题易错选D,主要是混淆了孟子的伦理观念和政治思想;人性本善是孟子的伦理观念,“民贵君轻”学说,即民本思想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基础。,例2: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和荀子 A.观点相同,说法各异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 C.观点不同,目标不同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解析: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可以使小人成为君子。所以二者的目的是相通的。

13、,B,孔子的地位及影响,(1)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2)大思想家: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3)大教育家: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4)现实意义,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中,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生产了深远的影响,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之一 儒家伦理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1)孔子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和为贵”原则及仁爱、和谐相处,与人为善、以邻为善思想,有助于化解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有

14、助于世界和谐。 (2)儒家思想对近代欧洲社会变革尤其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准则。孔子学说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3)儒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为什么?,如何奠定?,如何奠定?,学者们对孔子评价及评价标准,司马迁:“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汲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孙中山:“孔子和孟子都是民主的倡导者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 制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

15、原因。”,胡适:“人家说我打倒孔家店,是的;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孔子的学说,经过两千年,至少有一部分失去了时代性,同时经过了许多误解。三十年前,我们的确领导批评孔子。我们批评孔子,是要去掉孔子一尊,使与诸子百家平等。如果不打倒一尊的孔家店,没有法子使思想解放,思想自由。但是我六十二年来,还是继续对于孔子佩服,我觉得他这个人,是很了不得的。”,钱穆:“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司马迁主要从知识和道德角度进行评说; 孙中山从民主政治角度评说; 胡适从学术平等、思想解放角度; 钱穆从文明传承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