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081096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有一次我来到心理咨询室拿材料时,发现书架上有一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书,就拿下来看,里面的内容很不错,这本书正是我所需要的,学生进入三年级,个性渐渐凸显出来。家长与老师的话,学生经常当成了耳边风。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出现了很多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这本的导语:班级里总有那么些学生,有的顶撞老师,经常迟到;有的迷恋网络,偷拿钱物;有的对同学暴力相向,甚至离家出走教师在他们身上花费很多精力,然而收效甚微。教育这些学生,需要耐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一.著作简介这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是王晓春老师写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

2、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这本书正是为教师提供教育智慧的书。本书由分析,但不是抽象地谈理论;有案例,但不是单纯地讲故事。他用教育科学只利刃,冷静而理智地解剖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读者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教育的情景,并忍不住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探讨,进而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教育。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是这样评价此书,也说明我们应该对问题学生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二.问题学生的界定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一般都不只在一个方面有问题。单纯

3、因为智力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不能认为是问题生。问题生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但成绩不好一般不是他们问题的起始原因。三.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结合本书王老师介绍的问题学生,对照班中的孩子列举出了一些问题学生。1.厌学型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写作业,有的迷恋网络,有的干脆缀学,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朱金莹、俞朋、张华,朱雅灵、朱怡菲)2. 纪律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学习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多大问题。(朱锦霖、朱金莹、朱文彬、张家豪)3. 品德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品德

4、方面。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小偷小摸,离家出走等。他们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这类学生多是“边缘生”,他们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朱锦霖、张家豪、朱金莹)4. 心理障碍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们沟通,等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多数不好。品德方面不无劣迹,有些问题貌似品德问题,仔细分析不是。(许会云、张勇、俞朋)5.“好学生”型在学校一般式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的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挫折能力极差。这种孩子会突然惹出大事。(朱

5、坤炜、王鸿)四.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对于王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我也有同感,没有经过科学智慧的教育,我们老师也都是采取了理所当然的错误做法。那么应该怎么使用正确的思路,王老师又提出来对付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2.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3.不搞“态度挂帅”, 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5.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6.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7.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8.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9.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10.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

6、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11.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治疗并随时修正之五、学生为什么沉迷于网络?网吧问题已经成了社会问题,网童问题已经成了教师、家长的心病,网络游戏已经被人称为“电子海洛因”。本班就有个别孩子因为痴迷于网络游戏而造成的学习下降,精神萎靡,亲子矛盾,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结合本书,分析了成鹏森、王礼成、高树阳等孩子的网络归因:1.家庭和学校充满了批评、训斥,网上很少批评,多得是鼓励安慰和安慰。2.在家、在学校,他躲不开家长、教师的唠叨,在网上,他可以选择对话人。3.家庭和学校不允许失败,网络允许失败重来。4.家长和孩子居高临下,而网上是平等的。5.在家庭和学校说话不自由,在网上可以

7、胡说。6.和家长、老师没有共同语言,和网友有说不完的话。7.在家庭、学校,身份已经被“定格”,到网上可以“重新做人”。8.在学校毫无成就感,到网上可以找到成就感,可以实现自我。9.家庭和学校生活枯燥无味,网上有乐趣。10任性、意志薄弱、无能,这些毛病在现实生活中会让人出丑,在网络中却比较容易掩盖。11.学校和家庭教育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学历,而网络则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六、老师如何做呢?1.联合家长有鉴于学生痴迷网络的成因,我联合家长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给孩子创造了一些机会,让孩子眼前也活得快乐一些。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为了将来的幸福完全牺牲眼前的快乐,而要适当兼顾眼前的快乐和未来的幸福。第二件是想办法锻

8、炼孩子的意志力,提高他们的忍耐力。因为我们无论怎样给他们创造快乐的机会,学习也永远不会变成纯粹快乐的事情,他们必须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否则确实影响未来的发展。这一点,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各种具体的措施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2.个案治疗俞朋是个较内向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快乐的他,把目标转向了网络。曾经因上网被母亲痛打,经过家校配合,并对该孩子进行教育,已经醒悟,从此洗心革面,在空闲时会帮妈妈做家务活。3.对待网络的态度网络绝不只有负面意义。网络作为最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会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极快地为我们提供最新的资料,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这种东西,与其害怕他,不如欢迎它;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索性熟悉他,掌握它,让它为我们谋幸福。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网络的优缺点,教学生在上网查找有益的事情,防止孩子一开始就走错路。让学生掌握玩电脑的主动权,而不是被电脑给玩了。七、阅读心得和期盼经过阅读,我喜欢这本书,我会用这本书来对照班级里的同学,为他们找到了良方,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对于班中孩子出现的“暴力问题”、“偷拿钱物”、“不完成作业”等,我会继续潜心阅读,从中找出治疗的方法。这本书让我自信而自知,懂得勇往直前和适可而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