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标依据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0810179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标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5A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标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5A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标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5A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标依据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5A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标依据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标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标依据(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道德与法治的 课程标准(2011版)依据,(2016年9月) 扈文华 人民教育出版社,陌生又熟悉的课名,课名的变化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 课程名称变化的根据开设法律知识课 课程名称的理解大德育与突出点,课程教材的与时俱进,课程设计的三中心与三结合 意识形态功能,公民教育功能 时间变化、形势变化要求变 学生变化、思想变化针对性 理论变化、提法变化时代感 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 不僵化、不犯自由化政治敏锐性 有定力、不随波逐流扬弃、进步发展,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2006年启动课标修订,2007年底出修订稿 经调查研究、中外比较、听取意见,至2011年4月基本定稿 2011年11月,正式颁布 2

2、012年3月,教材编写工作启动 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 中央领导的关怀指导 学科专家的审查支持 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配合 2016年秋自七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五个问题,一、课标的修订背景及原则 二、课标强调的教育理念 三、部编教材的编写原则 四、部编教材的总体设计 五、贯彻课标精神,推进教学改革,指导学科建设的重要文件,2012年十八大报告(立德树人)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 2013年培育核心价值观意见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课标2011年修订版,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

3、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精神引领、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中国特色 争议?最大公约数? 要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统一思想、推进工作的指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敢于涉险的全面改革 “经政文社环”五方面建设的具体要求 军建、外交、党建的相关指示 四个全面、三严三实颂圣与权威 一人说了算最不稳定,民主是大趋势,一、课标的修订背景及原则,(一)修订背景(2003年2011年) (二)修订原则 完善标准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 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步伐,强调价值观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二、新课标强调的教育理念,(一)

4、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 (三)“三维目标”统整,注重情感体验、道德实践 (四)重视代际间、同伴间互动,推动学习方式转变 (五)重视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合理减轻学生负担,(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 这次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变迁、科技发展和青少年成长需求,更加生活化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改变学校教育中生命价值失落、生命话题缺失的状况,建立以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

5、本的德育课程价值观,真正体现为学生道德与精神成长服务。,(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加强生命教育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法治教育 (广义理解),坚持正确导向的必要性,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 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 思想意识的新特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多元、多样、多变 需要为国人提供基本遵循,错误思潮举隅,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通报所列举的诸多错误思潮2013年4月(九号文件) 宣扬宪政民主,否定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宣扬普世价值,动摇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 宣扬公民社会,企图瓦解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宣扬新自由主义,妄图改

6、变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宣扬西方新闻观,挑战党管媒体制度和出版制度 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否定党史和新中国历史 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价值观教育的现实针对性,着力解决民信问题 毛主席是心中太阳,金钱成为唯一追求 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观念急剧碰撞 西安性博会的对台戏,广州大妈泼粪争议 海呢“没有用好自己资源” 聪明的刘招华制毒12.36吨 扶不扶、小悦悦事件 贪官的肺腑之言,对党和国家的评价和态度,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要看到成绩,否则没有良心 中国奇迹之表现,你不知道的中国 美对华误判(解体、自由化、崩溃) 要看到问题,否则没有头脑,社会问题

7、靠什么来解决?,维持现状,不会自动解决 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 颜色革命,中东和东欧的教训 两伊、叙、乌的“民主”咱不要! 深化改革,唯一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导向的本意,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 坚定学生立志做好人的信念 增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 这是讲话反复强调的,是最具价值的东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要求的东西,观念教育令学生相信,世上两件难事 金钱装入自己口袋,思想装入他人脑袋 学生为什么不信两种情形(对与错) 真话听上去也假 社会环境问题,存在与意识(三兄、蝎) 认同需要时间,需要有正反实践的体验 让学生讲真话(避免双重

8、人格)美国材料 更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坚持正确导向对老师的要求,思想敏锐从政治上看问题 态度坚决对国家、学生、自己负责 正面为主用事实说话 直面问题抨击时弊也是爱国 方法得当自古知兵非好战 为人表率榜样的力量,信其所亲,关于生命教育,必然与偶然 生命独一无二,no.1only one 生命的缺陷 生命短暂、顽强与脆弱 生命的延续 生命的价值 悦纳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生命生存生活,公民意识教育,公民与国家主人意识,群己关系 平等观念 规则意识 道德行为,希贤慕善 法治观念、宪法意识 政治思想(自由公正权利义务民主法治) 未来国家和社会的追求,法治国家,意味什么?,例 : “我守法 ” “

9、监督政府守法” 身份立场 被管理者 管理者 观察视角 着眼义务 张扬权利 关注对象 一己行为 国家行为 主体程度 自己的主人 国家的主人,强化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总的目标建设法治体系、法治国家 重大任务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的理念 公正是法治生命线公正的保证,传统文化中的矛盾,商鞅变、韩非崇、李斯制尚法传统 对规则的变通 田忌赛马、宋襄公作战。 背反普遍(窝边草先得月、人不犯先下手) 恰当、具体、辩证统一(猫论与红灯) 对学生的法治要求,找用守,理性真实坦诚 靠关系利己害人终害己;规则,公平高效,孟子与苏格拉底,学生问孟子(约公元前390前3

10、05):“舜为天子,若其父杀人,舜当如何?”孟子:“抓。”学生:“难道舜不阻止?”孟子:“不能,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舜该怎么办?”孟子:“当放弃天子之位,偷偷背父亲逃跑。” 治国需法,权不能干预执法;法与人伦冲突,维护人伦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亵渎神明罪判处死刑。他和弟子都认为判决不公。弟子安排他出逃,他却说逃走是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且是更大的正义。如果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如果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践踏法律,社会将混乱不堪。最终,他选择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律至上,严格守法。,法治教育的内容,要树立规则意识依法

11、从事各项活动 崇尚宪法权威人权保护、相关制度 学会法治思维像律师,准绳、证据、程序 崇尚公正理念立法之良恶,司法亦有别 彭宇案有罪推定之嫌与抢劫犯报警救人,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程序正义无辜不追究、洗清冤屈 罪刑法定法无规定不治罪 无罪推定最大限度保障人权 非法证据的排除佘祥林、赵作海、聂树斌、呼格吉勒图案的重审,培根的话,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公共精神,是在公共生活中,对共同生活规范的主观认同和客观遵行。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德要求。公共精神作为公民美德,本质上是公

12、民的公共责任意识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体现。公共精神是治理社会、建构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三)“三维目标”统整,注重情感体验、道德实践 此次思品课标修订,高度认同、尊重德育课程的情感性、体验性、行动性等学科特性,进一步明确和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价值,要求教师关注初中生青春期的认知与情绪情感特征,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促使学生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另外,还要求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道德践行的能力。,(四)重视代际间、同伴间互动, 推动学习方式转变 此次修订强调基于生活的

13、道德教育,也强调德育资源的开放性、丰富性。提倡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包括师生间、同伴间、亲子间的互动交流,包括走向社区、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使学生不断扩展关切心、关爱心,发展社会性认知和公共精神。努力使学习方式和教育过程成为平等对话、相互分享吸纳、代际交流、文化融合的过程,促进成人和未成年人相互理解、共同成长。,(五)重视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合理减轻学生负担 修订工作,特别留意与小学高年级及高中政治课程在目标、内容上的衔接,避免出现彼此断裂、互不衔接、简单重复、错位倒挂等问题,尽可能充分根据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建设课程,特别关注初中作为一个中间学段的特殊性,在课程

14、目标和内容的安排上注意承前启后,基于生活逐步增强思想性,为高中学段做准备。对与小学高年级及高中课程在内容上有明显不必要重复或放置不当的知识点及其要求,本着减负的精神,做了删减。,具体修订内容的概要介绍,(一) 课程性质表述的变化 (二)课程目标的细微调整 (三)课程内容的重要调整,(一)课程性质表述的变化 这里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有三个维度: (1)课程基础初中学生生活; (2)课程目的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 发展; (3)课程类型综合性课程。 课程基础既是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重申,也是建构课程目的的逻辑前提。课程类型只标明了本课程所属的种类,并未道明课程的性质。核心是课程目的,正是课程目的界

15、定了课程的性质,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程当然就是德育课程。,辨析,“直接的道德教学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道德的观念,不能形成道德观念。” 杜威,课程标准的修订,对课程性质中“思想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宪法中“五爱”来概括教育内容。 对“人文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对“实践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以生活为基础,强调践行在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对“综合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不仅内容要整合,而且不同生活要整合,知情意行各环节要整合,教学目标要整合。,(二)课程目标的变化

16、此次修订,对课程总目标做了新的论证和调整,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课程的目标价值导向,并且进一步精炼表述,注重总目标的逻辑和层次,在总体方向上明确课程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分别为:“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和“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达三维目标 重教学生做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本课程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学生全面发展 要尊重知识的力量,帮助学生掌握与其息息相关的知识 要突出能力培养,让学生长真本事、有参与社会活动的实际能力 更重视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做好人,核心素养的培育,家国情怀、希贤慕善、理性精神、参与能力 核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