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说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0695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2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说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说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说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说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说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说(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庐山区新港中学 徐国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的设计,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方面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 “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

2、,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说教材,2、目标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 1.)能结合生活经验,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 2.)能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重点) 3.)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 4.)知道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 5.)了解球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说教材,3、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难点有两个: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这构成了本节的一个难

3、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教学方法,我将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的教学思路展

4、开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普遍感到困难的“虚像”和“虚像的位置”,要“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的探究采取“半放”甚至“全放”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将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和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学法指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科学探究法,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过程的设计,1 、引入新课 学生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室屏幕上出现一个谜底为镜子的谜语,“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脸上脏不脏,看它就知道。每人家里有,大小各不同;若问长啥样,形状有圆方。(打一

5、物)”。通过学生喜欢的谜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的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然后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图片: 美丽的山水风光。(b)无尽的长廊。(c)站在水中的水鸟及其倒影 引人平面镜的定义:我们把呈平面状的镜子叫做平面镜。,教学过程的设计,接下来我通过镜前观像的活动引起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兴趣。 课件展示课本P56 图3-26(a) (b) 请找一找,某同学图3-26(a)在平面镜中的像应是图3-26 (b)中的哪一幅?,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个“水淹蜡烛”的实验。实验桌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只点燃的蜡烛,玻璃后面也放一只杯子

6、。这是我在课前准备好的,提前调节好,使学生通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杯中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往后面的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并没有熄灭。“为什么?” 这时学生可能猜到是“像”;如果没有猜到:我就拿走后面的杯子,再让他们观察,他们会发现在原位置仍能看到一只点燃蜡烛的这时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像”!由此引入下面的探究课题。 这样设计的意图有三:第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第二引入平面镜、像、物体这些名词;第三为后面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顺利突破的将“平面镜改为玻璃板”这一难点做一暗示,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教学过程的设计,2、组织探究 第二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按

7、照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概括、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 在板书课题之后,我提出问题:“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照镜子的感受,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角度去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平面镜,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启发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1)像与物左右相反;(2)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将这些猜想一一列在附板书上,因为这是后面探究的课题。,教学过程的设计,在猜想之后就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 首先由我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 学

8、生:思考、讨论、分析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如果是这样,我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是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再经过一番讨论,使学生明确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到这里学生就可以进行第1次实验了,在此我也设了一个埋伏: 同学们会在实验盒发现所需的器材:有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但玻璃板并没有出现在实验盒里。 当他们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就问:“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 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当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时,从正面只能看见像,看不到替身物体;从平面镜的背面呢,又只能看到“替身物

9、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教学过程的设计,接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 学生重新陷入思考、分析、讨论 此时可能会有同学受到演示实验“水淹蜡烛”的启发,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就会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 在这里我使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联系已有信息,解决冲突,使之领会深刻,突破探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然合分发玻璃板,让学生重新实验,探究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在此之后我再提出问题“能否验证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猜想呢?”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这些我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后再引导学生得出正

10、确结论。,教学过程的设计,3、学习虚象概念 本课的难点是:感知虚像,我将利用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等教学手段把抽象化为形象,突破“虚像”这一学习难点。具体的做法是再次演示实验,把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并且用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会发现纸上并没有像。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而并非实际光线形成。到此,学生对“虚像” 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玩中学”,通过探究学习,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

11、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在完成实验探究后,立即用多媒体进行一个针对性反馈练习,以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完成本节教学的重点。,教学过程的设计,4、了解平面镜和球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通过课件出示图片进行简单的介绍。最后请学生举列说明平面镜和球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的设计,5、课堂小结 让学生概括本节课授课内容,概括出知识要点,提醒学生理解识记成像特点。 最后,我想以下面这段话作为这堂课的结束语:生活就像平面镜,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笑对人生,感恩社会。这样,同学会因为你的微笑而快乐,校园也会因为你的微笑而更加美丽和谐。 用这段话作为结束语,目的是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从而实现这节课的情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6、布置作业: 1、布置课题为“生活中的镜子”这一研究性作业,让学生作有关的调查。 2、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过程的设计,7、板书设计 主要是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平面镜成像规律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然后,因为刚学物理不久,八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法不熟,于是,我还打算把科学探究法的步骤板书在黑板上,在副板书的位置,主要是将学生探究实验前猜想的一些内容写在黑板上。,以上是我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