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经济常识第三单元第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0430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经济常识第三单元第七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必修1经济常识第三单元第七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必修1经济常识第三单元第七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必修1经济常识第三单元第七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必修1经济常识第三单元第七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经济常识第三单元第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经济常识第三单元第七(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2014高考导航,本节目录,考点内容解读,考能提高演练,社会生活链接,易错易混警示,考点一 生产决定分配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分配方式,图示:,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

2、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考点二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主干梳理,公有制,劳动,个人消费品,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4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

3、劳动者的和,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是 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5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体现:第一,就全国的劳动者而言,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占多数;第二,就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而言,按劳分配的部分占较大比重。,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劳动,根本否定,剥削,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分配和按 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独立从事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所有,构成

4、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受国家保护。,考点三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主干梳理,劳动成果,生产要素,生产资料,生产经营,劳动者,合法收入,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参与分配的制度。 (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对劳动、知识、 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 、管理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贡献,合理性,合法性,尊重,技术,资本,1比较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

5、动成果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深剖细析,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及对应形式 (1)按资本要素分配,如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等。 (2)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3)按技术要素分配,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 收入等。 (4)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5)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6)按信息要素分配,是指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 的收入。,3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2011高考上海卷)一家IT公司生产软件产品,需要各种生产要素

6、参与,其中属于资本要素的是( ) 运转资金 公司办公楼 电脑设备 程序设计 A B C D 【解析】 资本要素包括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程序设计属于技术要素,切题,与题干无关。 【答案】 A 【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清各种生产要素的内容 和特点。,典题例析,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 。,考点四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主干梳理,社会

7、公平,相对平等,分配原则,社会和谐,4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重、劳动报酬在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逐步提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制度保证,合理,初次分配,居民收

8、入,劳动报酬,(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 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调节过 高收入,取缔。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 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 实现公平分配。,合法收入,非法收入,两极分化,1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相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它允许差别存在,否认差别的绝对平等会陷入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3)平均主义抹杀了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别,要求绝对平均,实际违背了

9、公平原则,压抑劳动者的创造性。所以,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深剖细析,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被分为三部分: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基金、员工劳动报酬;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收入分配的过程。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特别提醒】 目前,经济学家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概念,它是指在慈善公益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富人出于自愿,在习惯和道德的影响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使

10、其财产被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穷人手中,客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由于第三次分配是人们自觉自愿的捐赠,它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经济的,而且还有社会与政治的,因而发挥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无法替代的作用。,(2012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 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 B C D,典题例析,【解析】 本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审题时快速找到“金字塔型”、“橄榄型”、“措施”等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题眼”的转变可以看出,社会结构的转变说明

11、分配更加公平,题目就演化成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符合题意,B项入选。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不一定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错误;社会公共物品供给的增加起不到缩小收入差距的效果,错误。 【答案】 B 【点拨】 掌握丰富、准确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这里要理清收入分配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1效率的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 和社会财富的。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 率是公平的,不重视效率则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 遍贫穷。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只有公平分配,才 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

12、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 积极性。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考点五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主干梳理,产出,有效利用,节约,增加,物质前提,保证,3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途径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都要处理好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又要防止 收入差距悬殊;既要,又要提倡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和先富帮后富。,再分配,平均主义,分配政策,奉献,回报社会,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2)共同富裕是社

13、会主义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和其他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深剖细析,(3)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也不是同步富裕、同等程度富裕。既要正确看待收入差距问题,反对两极分化;又要正确认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而且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4)在由“先富”到“共富”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确存在相当程度的贫富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对此,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一方面,适当的、合

14、理范围内的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的目标并不矛盾;另一方面,国家必须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采取相应措施,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势头,以实现社会公平。,(2011高考江苏卷)右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 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 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 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 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 B C D,典题例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效率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理解。由图可知,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同方向变化,故错误;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后,效率会降低,故正确;错误;正确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 D 【点拨】 “社会公平”是近几年高考考查比较频繁的知识点,要注意系统掌握相关知识。,1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警示】(1)按劳分配收入和劳动收入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而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个体经济中的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是劳动收入,但不是按劳分配收入。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工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