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字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与解剖重建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0014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6.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十字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与解剖重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前十字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与解剖重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前十字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与解剖重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前十字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与解剖重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前十字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与解剖重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十字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与解剖重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十字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与解剖重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交叉韧带股骨附着点定位 与解剖重建,解剖重建概念,Dr. Freddie H. Fu: Anatomic ACL reconstruction is defined as the functional restoration of the ACL to its native dimensions, collagen orientation, and insertion sites.,根据ACL解剖特点进行功能重建 恢复ACL原有尺寸 恢复韧带胶元走行方向 恢复止点位置 (契合ACL原止点面积的8090),解剖形态,长:38 mm (2541 mm) 中部宽:10 mm (712 mm) 股骨

2、和胫骨附着部面积是韧带中部横截面积的3倍,解剖双束理论,1938年是Palmer首次描述ACL由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组成 Brantigan 、 Voshell、Girgis等进一步凝炼 双束理论被广泛接受并作为理解ACL功能的基础,解剖双束理论,两束不同张力模式 前内侧束在膝关节屈曲时张力增加 后外侧束在膝关节伸展时有更大的张力,并协同完成胫骨内旋,解剖双束理论,膝关节屈曲时ACL旋转 最大韧带直径,最少撞击(髁间窝、PCL),解剖三束理论,1991年Amis 和Dawkins 把ACL分成前内侧束、中束和后外侧束,解剖多束概念,ACL由大量胶原纤维束构成,表面被腱膜包绕,解剖显微特性,交织纤

3、维直径150250纳米 纤维束直径20 um - synovial membrane envelvope :,解剖神经支配,受胫神经支配 经后关节囊进入关节 高尔基腱感受器 ACL内的机械感受器参与动态稳定反射,解剖血供,主要血供来自膝中动脉 经髌下脂肪垫和后侧滑膜组织到达韧带周围血管 两端骨附着部几乎不提供韧带血运 表面被腱膜包绕,股骨附着点定位,理想股骨定位点位置,股骨理想定位点位置,股骨附着点定位,由外向内定位: 准确率较高,定位点容易偏浅 由内向外定位: 精确定位相对困难,定位点容易偏高偏浅,股骨附着点定位,不同时期股骨定位点变化,股骨附着点定位,非解剖重建可能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早期

4、移植物失败 非解剖重建容易导致骨关节炎 股骨附着点在10点位置较11点位置能更有效的控制旋转负荷,解剖重建单束,增加附着部面积单束,Takeuchi R, 2002,解剖重建单束局限性,难以复制两种不同张力模式 髌股关节应力变化 膝关节退变,解剖重建双束探索,黄迅悟,等. 2003 中华骨科杂志,Mario et al. 2005,Scottet B. et al 2006 Arthroscopy:,解剖重建双束,增加附着部面积 接近正常ACL纤维走向 双束有不同的张力模式,解剖重建双束,解剖重建双束,解剖重建三束,解剖重建三束,解剖重建三束,小结,ACL的复杂结构难以复制,ACL解剖重建是一种理想 精确骨道定位、增大附着部面积、增加功能束是ACL实现解剖重建的主要途径 多束重建理论上更解剖,繁杂手术程序增加失败风险,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