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110酬赠诗四首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79785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0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110酬赠诗四首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选110酬赠诗四首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选110酬赠诗四首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选110酬赠诗四首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选110酬赠诗四首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110酬赠诗四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110酬赠诗四首(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酬赠诗 四首,2,何谓酬赠诗,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 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3,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朗读诗歌,思考: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诗人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达的?,4,张籍简介,张籍,字文昌,贞元

2、十五年进士,后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 等,世称“张水部”、“张司业”。有张司业集。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5,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诗歌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女主人公受珠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美丽温柔、多情重义、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年轻节妇形象。,6,读课文注释1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等头衔,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而张籍

3、当时是唐中央政府的水部员外郎,颇有诗名。 所以,不能单纯地把它看成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而是一首为婉言拒绝李师道的招揽而写的名作。 诗人通过一位节妇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态度,即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7,此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写作背景,8,全诗

4、运用比兴手法。 比是比喻的意思。兴是寄托的意思。,3、诗人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节妇:张籍 君:李师道 良人:君王 珠:指李司空对张籍的招揽,既婉拒李师道的招揽又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9,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 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 唯梦闲人不梦君!,10,元稹简介,元稹 ,字微之 ,与自居易友好,同倡新乐府,世称“元白”。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挚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

5、惟元君,乃知定交难”。白居易上书追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做江州司马,元稹听说后,写有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1,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12,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唱和诗,写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二人被贬官的通州、江州相隔千里,通信不易,每接一次诗书,总经几许周折。元稹在通州大病之后,身体虚弱,对得到友人信息企盼之情尤甚。白居易有诗梦微之诗相送,此诗便是诗人收到白诗后非常感动而写下的答诗。,13,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 通川湓水断相闻。

6、 不知忆我因何事, 昨夜三回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 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 惟梦闲人不梦君。,诗人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而是想象元稹不知因何事而忆自己,致使自己昨夜梦到元稹,诗人用这种想象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自己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并且使这种对友人的相思、关心之情表现得更为浓烈。,此诗写梦境手法独到,以未能梦见老友的凄苦心境表现对老友的极端深切的怀念之情。,14,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什么人的形象?,一个初入门的新媳妇的形象。,15,思考:新媳妇此时的心理是怎样的?,紧

7、张、羞涩、希望公婆对自己满意的期待心理。,16,诗人简介 朱庆馀,字可久,越州人,今浙江绍兴。宝历二年(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此诗约作与宝历二年,诗题另作“闺意献张水部。”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知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名公巨卿之门,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作品,称为“投卷”。向礼部投献的称“公卷”,向达官贵人们投献的称“行卷”。投献的作品,有诗,有文,也有最能表现史才、诗笔、议论的小说。,17,此诗作者朱庆馀在此之前已将自己的许多诗稿“投献”给备受白居易推崇的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看了他的诗稿,挑选了最好的二十六篇广为推荐,这为朱庆馀日后登科及第打下了基础。 临近考试,

8、朱庆馀又想起了这位“恩公”,还要请恩公多加关照,但又不便明言,于是借闺房情事来隐喻考试,自比将要见公婆的新娘,把张籍比作新郎,把主考官比作舅姑。尽管“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但见之前还是有几分怯意和紧张的,“夫婿”终日和“舅姑”生活在一起,对他们的审美趣味是熟悉和了解的,还是问问他吧。此诗含蓄委婉,既表达了求助之情,又用比喻套了近乎,而且还进一步表现了诗才。,18,思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考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思考:诗人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诗人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考前的期待与不安的心情。,19,亦用比体,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莲姑娘,相貌好,歌喉好,以暗示

9、其不必为这次考试过分担心。二人酬答皆妙,珠联璧合,成为文坛千古佳话。,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20,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2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顺宗永贞元年(805),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时任礼部员外郎。同年八月,宪宗李纯即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改任柳州刺史,四年后病死任所。 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时。诗人时当壮年,本是大展宏图之际,但

10、政治上的沉重打击,使他忧危愁苦,心情难平。,22,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愁肠百结 (比喻,拈连),思念故乡 (用典),思考:简要分析诗人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23,拈连(nin lin),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 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都是抽象的,多数在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肝肠以愁,还遭割断,可谓备受煎熬,这是拈连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