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3新时期散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78680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0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3新时期散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3新时期散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3新时期散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3新时期散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3新时期散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3新时期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3新时期散(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讲,新时期散文,80年代散文的新特征,80年代的散文创作成就不及小说,以中青年作家为主力。 富有影响的散文集有: 巴金随想录 陈白尘云梦断忆 杨绛干校六记 贾平凹爱的踪迹 曹明华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80年代散文的新特征,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文的审美存在。 以叙写日常生活场景或作者个人的故事为主,以表现主体丰富的心灵世界为主,以审美性为主。,巴金的随想录,随想录:包括巴金从1978年12月至1986年9月写成的150篇散文,共42万字。先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于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后以时间为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

2、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为总题出版。,巴金的随想录,随想录作为巴金晚年叩问、探索、总结历史之旅与人生心路的实录,对历史与人生作出了深刻的检视与理性的反思。解剖自我、怀念旧人、自我忏悔,敢于说真话,反思文革。其中怀念萧珊小狗包弟“文革”博物馆说真话等影响较大。,文革中摄于萧珊追悼会上,80年代报告文学述评,1984年前的报告文学,主要集中于人物再现,主题取向的主旋律意识鲜明。徐迟歌德巴赫猜想、理由中年颂。,1985年后,报告文学向“问题报告文学”发展,具有警世省人的作用和意义。霍达国殇、涵逸中国的“小皇帝”。,80年代报告文学可以分为两个时段:,80年代报告文学述评,徐迟的报告文学具有题材

3、科技化的特点; 理由的报告文学具有小说化的特点; 陈祖芬的报告文学主要具有深刻性和信息总集的特点。,90年代的散文热,一是旧作重刊层出不穷; 二是散文刊物增多; 三是染指散文者日众; 四是读者对散文的高消费。,90年代散文繁荣的原因,1.文学的边缘化中散文所具有的文体优势; 2.散文成为社会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和情感存在方式的首选文体; 3.散文最能适应出版的市场化和商业性; 4.散文的市民化使散文成为市民的主要文学消费品,散文充当了市民的“文化快餐”角色; 5.多元审美时代为散文的自由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90年代散文的主要类型,1.文人散文。以汪曾祺、张中行等为代表。 汪曾祺继承了传统

4、散文的闲适、冲淡品格,独抒性灵,以现代生活关注古典情趣和心灵。文字雅洁,少雕饰,行云流水,把散文作为文人审美化的一种生存方式。 2.文化散文。以余秋雨为代表。,90年代散文的主要类型,3.学者散文。以季羡林、金克木等为代表。 4.人文散文。以张承志、韩少功、史铁生、张炜等为代表。 他们关心当下知识分子的境况和文化命运的思索,知识分子的沉沦与抵抗。 5.王小波的思想散文。,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余秋雨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 (1992年)震动文坛。至今出版的散文集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秋雨散文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余秋雨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以个体的生命来询问中国文化的历

5、史和命运,以重温和反思的方式走上“文化苦旅”,重新整合传统的“文明的碎片”,以重新建构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文化视野。 余秋雨散文的特点是强烈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感受、丰富的文化联想、深刻的文化思考,新鲜的散文意境。,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余秋雨的散文为什么会流行? 余秋雨散文的价值。 学界对余秋雨其人其文的批判。,王小波的思想散文,王小波(1952-1997),生于北京,著名作家,1980与李银河结婚。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出版的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等。,王小波的思想散文,王小波留给我们:智慧和有趣;一个特立独行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声音。 王小波语录: 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 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王小波的思想散文,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第十四讲,90年代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