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3周围神经传导路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780119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3周围神经传导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3周围神经传导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3周围神经传导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3周围神经传导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3周围神经传导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3周围神经传导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3周围神经传导路(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一、脊神经 二、脑神经 三、内脏神经,脊神经共有31对(节),即: 颈神经(C1C8)8对 胸神经(T1T12)12对 腰神经(L1L5) 5对 骶神经(S1S5) 5对 尾神经(Co)1对,一、脊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及关节, 感觉纤维 将皮肤的浅感觉和肌肉、关节深感觉冲动传入 中枢。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及腺体。 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心肌、平滑 肌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心肌运动,腺体分泌。,组成,纤维成分 (均为混 合神经),感觉纤维,运动纤维,脊神经节,后根,前根,交感干

2、神经节,后支,前支,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布,脊神经的分支,每一条脊神经均为混合性神经,可分为: 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被膜和脊柱的韧带等 交通支:连接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白交通支:发自脊神经至交感干的 灰交通支:来自交感干连于每条脊神经的 后支:细短,分布于项、背、腰、骶部的深层肌及皮肤 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四肢的皮肤、肌肉、关节、 骨 注:脊神经的前支在胸、腹部有明显的节段性,不成丛,余 均成丛,有:颈丛、臂丛、腰丛、骶丛。,脊神经后支,特点:较细,混合性,节段性分布于项、背、腰、和骶部深层的肌肉,以及枕、项、腰、臀部的皮肤。 主要分支: 枕大神经 臀上皮神经,

3、脊神经前支,除胸神经外,其余都以神经丛方式分布,(一)颈丛 1.颈丛的皮支,颈丛的皮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分布于枕部、耳部及其周围、颈部和肩部等处皮肤。其分支主要有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2.颈丛的肌支,支配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肌。 主要分支: 运动纤维 支配膈肌运动 膈 神 经 胸膜 心包 感觉纤维 肝、胆囊 (右膈神经),(二)臂丛,组成:C5T1前支,位置 胸锁乳突肌下部 深面 锁骨中点 后方 腋窝 主要分支 腋神经 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手的神经分布,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的 尺神经 尺侧半、手肌内侧中间群肌 皮支:手前

4、尺侧1/3、手背尺侧1/2 肌支:前臂前群肌大部、手肌外侧群 正中神经 皮支:手前桡侧2/3、拇示指背中远节 肌支:臂肌前群 肌皮神经 皮支:前臂外侧 肌支:臂、前臂后群肌 桡神经 皮支:手背桡侧1/2 肌支:三角肌 腋神经 皮支:三角肌处,臂丛分支,臂丛的分支,手的神经分布,分布于手的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三)胸神经前支,呈节段性分布,共12对 。 肋间神经(T2-T11前支)及肋下神经(T12前支):分布于胸壁和腹壁的皮肤和肌肉 。,下位肋间神经,(四)腰丛,组成:T12L4 位置:腰椎两侧 分支 股神经 闭孔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闭孔神经 肌支:大腿内收群肌 皮支:大腿内侧

5、皮肤 股神经 肌支:大腿前群肌 股前皮神经 大腿前面 皮支: 隐神经 小腿和足内侧,(五) 骶丛,组成:L4 Co的前支 位置:骨盆后壁前面 主要分支 臀上神经 臀中小肌 臀下神经 臀大肌 阴部神经 会阴部 坐骨神经 大腿后群肌、 小腿肌、足肌,阴部神经,支配: 肛门外括约肌 会阴部的皮肤,坐骨神经,坐骨神经 本干 胫神经 腓总神经,腓浅神经 小腿外侧群肌 腓深神经 小腿前群肌 小腿肌支 小腿后群肌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肌 足底外侧神经 大腿后群肌,二、 脑神经 脑神经概况 脑神经分布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6、,脑神经概况,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与大脑相连 与间脑相连 后10对与脑干相连 脑神经的成分 躯体运动 躯体感觉 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框内神经外侧面观, 滑车神经 展神经,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分布,眼神经 泪腺神经 额神经 鼻睫神经 上颌神经 上牙槽神经 眶下神经 下颌神经 耳颞神经 颊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咀嚼肌神经,头面部皮肤的感觉神经分布, 面神经,面神经的 表情肌支,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分布,咽支 喉上神经 喉返神经 心支 迷走前干 迷走后干, 副神经 舌下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分布,头面部骨骼肌的

7、神经支配,眼外肌 上斜肌 滑车神经 外直肌 展神经 其他 动眼神经 表情肌 面神经 舌肌 舌下神经 咀嚼肌 三叉神经,腮腺 舌咽神经 舌下腺 颌下腺 面神经 泪腺,头面部腺体的副交感神经支配,舌的感觉神经分布 面神经 味神经 舌前2/3 三叉神经 一般感觉 舌后1/3 舌咽神经,三、内脏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成分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 分布 心血管 腺体,(一)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内脏运动神经的分布 中枢部位 交感神经周围部 交感神经节 纤维走行模式 分布概况 副交感神经周围部 副交感神经节 分布概况,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内脏运动

8、神经中枢部位,交感神经中枢 脊髓T1L3侧角 副交感神经中枢 脑干副交感核 骶髓24节段灰质,交感神经节,椎旁节 位于脊柱两侧 数目约20对左右 连成两条交感干 椎前节 位于腹主动脉脏支 根部(脊柱前方) 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交感分布,上胸节:头颈上肢胸部 下胸节:腹部实质性器官和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腰节: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盆部、下肢,副交感神经节,器官旁节 睫状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 耳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器官内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副交感分布,脑干部:经四对脑神经分布于头颈胸部和腹部(实质器官和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骶部:经盆丛分布于结肠左曲以

9、下消化管和盆腔脏器。,盆丛,由盆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织而成。 位于直肠两侧。,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比较: (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2)神经节的位置、分类不同: (3)节前、后纤维的长短不同: (4)分布的范围不同: (5)功能不同:大多数内脏器官都受交感神经和 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二)内脏感觉神经,1. 传入通路:在周围部伴随内脏运动神经走行。在中枢内 的传导路径尚不明确。 2. 特点: (1) 正常的内脏活动一般不引起感觉,较剧烈的内脏活 动才能引起感觉; (2) 对牵拉、膨胀、冷热、缺血、痉挛等刺激敏感,而 对切、割等刺激不敏感; (3) 传入途径分散,故内脏痛对定位模糊

10、、弥散。 3. 牵涉痛: (1) 定义: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身体的一 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 (2) 临床意义:有助于内脏疾病的定位诊断。,第四节 传 导 路,一、感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本体觉精细触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和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视觉传导路 听觉传导路 二、运动传导路 锥体系 锥体外系,(一)躯干四肢本体觉和 精细触觉传导路,以“三点一线”方式传导: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 内囊 丘脑中 央辐射 3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2薄束核 楔束核 后索 薄束 楔束 1脊神经节,脊髓,大脑,间脑,延 髓,一、感觉传导路,(二)躯干四肢和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大脑皮质躯

11、体感觉区 丘脑中央辐射 3腹后外侧核 3腹后内侧核 三叉 脊 丘系 丘 交叉部位 侧索 系 2脊髓后角 2三叉神经感觉核 后根 1脊神经节 1三叉神经节,躯干四肢部 头面部,脊髓,脑干,大脑,间脑,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三)视觉传导路,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周围突,中枢突,节细胞,枕叶距状沟两侧皮质(枕叶视区),视神经,鼻侧纤维交叉、颞侧纤维不交叉,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后肢,视交叉,视束,视觉传导路,(四)听觉传导路,两侧听中枢 听辐射 两侧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两侧下丘 经双侧 外侧丘系 蜗神经核 蜗神经 蜗神经节,二、运动传导路 (一)

12、锥体系,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细胞、锥体束 下运动神经元:脑干躯体运动核、脊髓前角细胞、脑脊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 损伤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二)锥体外系,锥体外系:指除锥体系以外的其他躯体运动传导通路。作用为调节骨骼肌张力、协调骨骼肌活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习惯性动作等。 皮质纹状体系 皮质脑桥小脑系,皮质纹状体系,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 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皮质-脑桥-小脑系,皮质-脑桥-小脑-背侧丘脑-皮质环路,附: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脑脊膜和脑脊液循环 硬膜 硬脊膜 硬脑膜 大脑镰和小脑幕 硬脑膜窦 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 终池 小脑延髓池

13、 软膜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脑脊血管 脑的血管 脊髓血管,硬脊膜,硬脊膜,硬膜外隙是硬膜外麻醉的部位,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软脊膜,硬脑膜窦,是颅内静脉血回流的通道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海绵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脑室,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产生:脑室脉络丛。 循环: 侧脑室 硬脑膜窦 室间孔 第三脑室 蛛 中脑水管 网 第四脑室 膜 粒 蛛网膜下腔,脑动脉及分支,大脑动脉环 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 是潜在的侧支循环途径。,大脑的血供,颈内 大脑中动脉 动脉 大脑前动脉 椎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 的中央支,

14、中央支供应纹状体、内囊等处。,脊髓的动脉,椎动脉 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 节段性动脉,1. 传导痛温觉的传导束 A 皮质脊髓束 B 脊髓丘脑束 C 脊髓小脑束 D 红核脊髓束 2. 与脑干背面相连的脑神经 A 动眼神经 B 滑车神经 C 三叉神经 D 展神经,教学评价,3. 坐骨神经支配 A 臀大肌 B 股二头肌 C 股四头肌 D 臀中肌,4.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 A 脊神经节 B 薄束核和楔束核 C 脊髓后角 D 丘脑腹后核,5. 关于脊神经的性质 A 脊神经的前支是运动性 B 脊神经的后支是感觉性 C 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 D 以上都不对,6. 膈神经发自 A 颈丛 B 臂丛 C 胸神经前支 D 腰丛,全章复习思考题,1.概念:脊髓圆锥 颈膨大 腰骶膨大 马尾 前角 后角 前索 后索 外侧索 锥体交叉 网状结构 锥体束 胼胝体 2.试述脊髓灰质的结构和各部的主要功能。 3.试述脊髓白质中主要传导束的位置、功能。 4. 脑干是如何组成的?脑干灰质内的神经核有几种性质?简述各类机能柱的主要功能。 5.简述脑干网状结构的特点、分区及机能。 6.试述小脑的外形、分部及各部分的功能。 7.描述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及功能定位。 8.描述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和锥体系的传导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