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77225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94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祝福第一课时,发生在祝福时节的一幕,祥林嫂在除夕夜,万家祈神福佑的时刻,悄然离开了这个冰冷的世界,这是一个悲剧。,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已经是脚底的泥,还要去不断地践踏,连同情都说不上,让人看着更加难熬。,因为那真实的现实所以感到痛苦,因为动荡与愚昧的人群而感到痛苦痛,所以鲁迅先生说:平凡的人事里都含有一切的永久的悲哀。,祝福:永恒的绝望,鲁迅的祝福,文化常识:,祝福写于1924.2.7., 是鲁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1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彷徨:,1933年3月2日,鲁迅赠送日本友人山县初男 彷徨,并在

2、扉页上题诗: 寂寞新文苑, 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 荷戟尚彷徨。 1934年编入编外集时,“尚彷徨 ”改为“独彷徨”。,何以彷徨?,鲁迅曾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鲁迅在祝福里,深刻

3、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朗读课文:,认真朗读课文,并从两个课题中任选一个来进行写作。 走进祝福 走进祥林嫂,走进祝福,1仔细阅读课文,代小说中的“我”写日记。注意如下问题: 按照日记的形式来写,内容尽可能详细。 “我”在鲁镇共住了几天? 那几天天气状况如何? 在鲁镇,“我”接触了哪些人?遇到哪些事? “我”的作用是什么?,走进祥林嫂,2请给祥林嫂编年谱、写小传。 注意如下问题: 祥林嫂一生遭遇到哪些不幸? 漂泊的地点是怎样转换的? 作为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女人,我们给她作传,怎样才能从有限的材料中挖掘出具有一定价值的传记材料? 原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为什么?,祝福第二课时,20

4、07年3月14日,发生在祝福时节的一幕,日记 :12月23 日 阴,今天晚上我回到故乡鲁镇。因为没有家,只好暂住在本家鲁四老爷的宅子里。论辈分,我该叫鲁四老爷为“四叔”。四叔是个老监生,讲理学。见面之后,先是寒暄,寒暄之后就说我“胖了”,最后大骂新党。谈话很不投机,于是不久我便一个人留在书房里。,“我”的日记“我”的作用,日记 :12月23 日 阴 重点介绍鲁四老爷。 日记: 12月24 日 阴暗 重点:祥林嫂的惊人变化以及她的“魂灵究竟有无的”三个问题。 日记: 12月25 日 下雪 重点:鲁四老爷的书房以及祥林嫂死亡的消息,也引起了我对祥林嫂生平事迹的回想。 日记: 12月26日 下雪 重

5、点:祝福开始。,祥林嫂年谱:,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 二十八九岁-阿毛两岁。 丈夫患伤寒死去。 二十九或三十岁-阿毛三岁。 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祠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祥林嫂年谱:,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四五岁-沦落为乞丐。 三十五六岁-沦落为乞丐。 三十六七岁-沦落为乞丐

6、。 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小说的记叙顺序倒叙,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强烈的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讨论:,在下面的备选答案中,你认为是谁杀害了祥林嫂? 鲁四老爷他从来没有正面呵斥打骂过祥林嫂,也没有克扣过工钱,祥林嫂再嫁再寡后回来也仍肯收留她。 柳妈她是一个“善女人”,她不杀生,拜菩萨。 “我”非常同情祥林嫂,不是以“说不清”来救助她么? 鲁镇上的人 其他,鲁四老爷:

7、,祥林嫂曾两次来鲁家做工,鲁四老爷的表现;有俗语说,“触犯禁忌者,本身也成为禁忌”,鲁四老爷为什么明知故犯? 鲁四老爷书房里有一幅对联,作者特意亮出上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隐去下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为什么? 为什么要清楚地交待“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在封建礼教面前,似乎“禁忌”要比“谗”和“懒”更可恶;而在切身利益面前,“谗”和“懒”却比“禁忌”更让他难以忍受!这就深刻地揭露了鲁四老爷性格中的自私与贪婪。 这上联可以说代表着鲁四老爷这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的价值追求,是他修身养性的座右铭。 鲁四老爷在小说中的全部活动,他不是在发脾气骂人,就是在生闷气,或者暗中使坏,

8、 哪有“事理通达”或者“心气和平”?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鲁四老爷性格中虚伪的一面。 另外,作者隐去下联也是极具反讽意义的:连起码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品节详明”?还谈什么“德性坚定”?,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在鲁镇首屈一指,是有身份的人,可称之为“鲁镇文化之魂”,他俨然地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主宰着鲁镇的日常秩序。 这个书房从文化氛围上讲,很难体现“理学”的正统性和纯粹性。朱拓的大“寿”字是陈抟老祖写的,而陈抟老祖是被儒教斥为“异端”的道教徒(这似乎暗示书房主人信仰的杂糅与浅薄),对联一挂一卷,仅有的两本小册子其内容还是入门之学,唯一可以装

9、门面的康熙字典却“似乎未必完全”,再加上摆放的零乱等等,使得这里毫无生机,总起来给人一种颓废、没落、衰败的印象。鲁四老爷身份教养与精神状态的不协调,暗示了这个人物本质上的浅薄和鄙陋。,鲁四老爷的意义: 揭示封建礼教虚伪、自私的本质,鲁四老爷集糟粕于一身,而他却是“封建礼教” 的代表,那么,祥林嫂的死不就是理所当然么? 鲁迅先生塑造这个形象,匠心独具,寓意何其深刻!他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柳妈:有人认为柳妈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一问题呢?(她都对祥林嫂做了什么?),对祥林嫂说阿毛的事情不耐烦。 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对祥林嫂说“

10、不如撞一个死” 。 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 她相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柳妈的意义:“宗教是人们的精神鸦片”。,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她也是受害者,却并不知晓。,“我”非常同情祥林嫂,不是以“说不清”来救助她么?,接受过新思想的“我”对祥林嫂是真实地同情了的。 “我”对祥林嫂的提问不作正面回答,“我”不愿背负沉重的责任,所以用一句妙不

11、可言的“说不清”来打发。 听闻祥林嫂的死讯后有过的也只是刹那的“惶急”,而不是哀伤,更觉得“松了口气”。 马上想到的是自己的口腹享受吃鱼翅。 “我”代表了: 那些对封建、保守、冷漠的社会愤懑的有觉悟,有正义感,但是对现实却无能为力,并且有些圆滑世故,逃避现实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我” 的意义:揭示了辛亥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很不彻底,必然失败。,浅薄的同情粉饰不了人性的自私与冷酷,没有人能在真正意义上给祥林嫂一点援助,祥林嫂被孤独地抛在非人间的人间,茕茕孑立!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丁玲,鲁镇上的人的意义:

12、麻木、冷漠、自私的社会环境。,怀着寻找谈资的心态来听阿毛的故事 ,也会“陪出许多眼泪来”,但他们脸上却分明有着“鄙薄的神气”,然后是“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 当祥林嫂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之后,她再讲阿毛的故事,就“只值得厌烦和唾弃”。,倾听也是一种同情,中国人的素质是清代传教士美国人明恩溥写的,在这本备受鲁迅先生推崇的书里写到“中国人对别人的痛苦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任何文明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语言虽然过于尖刻,但看看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理直气壮的反驳? 倾诉,是人发泄痛苦,舒缓心情的一种方式。当生命中的痛苦不能承受之重时,人总要倾诉,并且渴望有倾听者的

13、回应,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因此,从倾听者的角度来说,倾听其实是一种对他人的同情,是对他人情感的一种尊重。但当这种倾听被搁置时,人与人之间就会出现情感的真空,由此就会形成麻木不仁的性格,而群体的麻木不仁必然会导致同情心的整体缺失,整个民族的悲哀。,何以抚慰心灵深处的创伤,辱骂伤破了我的心。我又满了忧愁。我指望有人体恤,却没有一个。我指望有人安慰。却找不着一个。 圣经诗篇 “独自一人的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群中的孤独久而久之,深深的强烈的孤独感就不知不觉地深埋心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已经麻木不仁到了全然不知”。,祥林嫂:精神自虐,1如何看待祥林嫂出格的反抗? 2如何看待她初到鲁四老爷家“整天的做

14、,似乎闲着就无聊”? 3她捐门槛说明了什么? 4你如何看待她死前的问题?,妇者,服也。,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既然如此,婆婆为什么还逼她改嫁? 封建宗法制的四条: 政权 族权 神权 夫权,劳动着的祥林嫂:,封建迷信的罪恶:,宗教迷信的要义无非就是胡乱编排给你什么前世的罪孽,凭空应许给你来世的幸福,目的是要你做现世的驯羊,一任剪毛剥皮,至死无怨。,祥林嫂死了,真凶:,我们集体杀死了祥林嫂(包括她自己)。 我们是整个封建社会。 手段封建宗法制、封建礼教。,眼神里透出的悲剧命运祝福祥林嫂的眼睛描写赏析,请分别找出在下面情况时关于祥林嫂眼睛方面的描写,并分别说说每次描写的用意。 当祥林嫂第一

15、次出现在鲁镇时 再次到鲁镇帮工时 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时 当“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一圈眼神细刻画,写尽人生悲苦命,一个眼睛,别样眼神,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做人,勤快耐劳,到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坚忍顽强,到麻木迟钝,只求死后平安的悲苦命运的轨迹。它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一步步逼到绝境的过程,我们也就见微知著,从她的眼神变化中看到了旧制度一口一口地吞噬善良的劳动妇女,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罪恶本质。,悲剧就是撕开伤口给人看,那些流经生命又从生命中渗透出去的水,可以酿酒,可以醉人,可以醒世,可以洗心。那

16、些痛苦使躯体千疮百孔,却让灵魂得到升华。 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一文的结束时热情地呼喊:“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祝福是对悲惨地死在封建思想的束缚下的祥林嫂的深切悼念,也是对活着的人的真诚的祝福。,祥林嫂小传,祥林嫂,卫家山人,可能姓卫,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有一年春上,只有十六七岁,以打柴为生的丈夫祥林死了,二十六七岁的祥林嫂便逃离了家中,经做中人的卫老婆子介绍,冬初进了鲁镇鲁四老爷家中做帮工。每月工钱500文。活计虽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满足。 三个半月后,即开春前夕,她的婆婆带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钱1750文全被婆婆拿去了。,祥林嫂小传,在这之前,她那严厉的婆婆为了小儿子要花一笔钱做聘礼娶老婆就把她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了。因此不几天,祥林嫂就被装到花轿里送到贺家坳去了。她出格地反抗,但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