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77212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社会百态,振笔疾呼 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杜甫,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本文体裁,杜甫(712-770),杜甫,字 ,号 , 唐代伟大的 诗人,杜甫后人称之为“ ”,他写的诗被人誉为“ ”。杜甫诗的风格是 。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子美,诗圣,诗史,沉郁顿挫,少陵野老,现实主义,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

2、饥灾,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写作背景,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沉塘坳,俄 顷,qng,xin,sng,丧 乱,见 此屋,ho,jun,chng,o,扫除障碍,布衾,qn,大庇,b,第一节赏

3、析:,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怒号),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3、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4、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秋风破屋),痛 惜,第二节赏析:,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4、),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2、群童为何抱茅?,(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痛心,第三节赏析:,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夜雨湿屋),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 的心情?,(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5、彻),痛苦,第四节赏析:,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祈求广厦 ),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忧国忧民,板书设计:,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祈求广厦,天下寒士俱欢颜,痛惜,痛心,痛 苦,忧国忧民,诵读揣摩,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起势稍高,语速较慢。前两句语气偏重,“怒号”、“卷”等应重读,读出风之猛烈。后三句应边读边想像诗人视线紧紧追随茅草远去的情形,最后一句语调低沉婉转,读出诗人的痛心之情。),诵读揣摩,

6、南村群童 / 欺我 / 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前两句应读得短促,音色浑浊,读出老弱之态和气愤之情。读后三句要边读边想像诗人想要大声疾呼却喊不出来的情形,“呼不得”的“呼”和“自叹息”的“自”,字音要拖长,“息”字却要读得短促又略带感叹气息,读出诗人的痛惜和无奈之情。),诵读揣摩,俄倾qng 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读前两句,想像乌云翻滚、大雨即临的情景。“定”“黑”等字可读得短促有力。读三到六句,想像布被似铁、屋破雨滴的艰难处境,语调戚戚,“铁”“裂”等韵脚要读得干脆有力。最后两句中,“何由彻”三字的音调可作拖长处理,读出诗人凄苦、激愤之情。),诵读揣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 / 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 / 受冻 / 死亦足! (读这几句话,语调要高,语气要强,音色要亮。“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词句要读得粗犷有力、铿锵雄壮,“死亦足”三字要特别用力,“足”字咬字要饱满,气息可延长。整个诗节要读得连贯,以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