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77166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夹板固定及护理,2,小夹板的历史,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就有记载。这一治疗方法应用了上千年,积累了丰富的经利用木制夹板做骨折外固定物,这种治疗方法在验。近几时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继承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结合现代医学运动学原理,使小夹板治疗骨折这一古老方法成为我国目前骨折外固定治疗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小夹板选材要求,1、夹板厚度0.3-0.4CM。 2、夹板要平直、结实。 3、选用纤维纹理较严密的第二层杉树皮(第一层粗皮削去)。 4、夹板表层和内层削平整。 5、夹板两边削齐。 6、夹板两端修剪成小弧形。 7、夹板端头压软1cm。 8、夹板宽度比伤肢周径小,约为伤肢

2、同一平面周径3/54/5。,4,小夹板外固定的原理,小夹板固定骨折的原理是从肢体生理功能要求出发,利用肢体生物运动学原理。 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 固定垫对骨折断端的效应力 肢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肌肉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失衡重新恢复平衡。,6,7,小夹板固定要求,1、换药时体位正确,下肢换药时要垫木垫、必要时垫腰板。 2、绷带包扎的方法:环行法、螺旋法、螺旋反折法、“8”字包扎法。 3、内层用6cmX8cm绷带,内层绷带与夹板等长,下肢骨折外层用6cmX8cm绷带,上肢骨折外层用6cmX6cm绷带。(小儿下肢骨折外层用6cmX6m绷带,上肢骨折外层用4cmX6cm绷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

3、用绷带)。,小夹板固定要求,4、内层绷带平板端,绷带的松紧度适宜,外层绷带能上下移动1cm。 5、骨突部有棉花垫保护。 6、长管骨折夹板包扎方法正确。(绷带包扎方法顺序,先中间、再骨折近端、最后是骨折远端)。 7、超肩、超肘、超踝、锁骨、足底夹板包扎方法正确。,8,小夹板固定要求,9,8、外层绷带结打在夹板上,方向统一,结头留1.5cm,结头结实。 9、小夹板之间有1.5-2cm的空隙。 10、伤肢指(趾)端外露(有伤口除外),指(趾)端清洁,以便观察血运情况。,小夹板固定适用范围,小夹板固定治疗常用于肱骨、尺桡骨、胫腓骨、桡骨远端以及踝关节等部位的骨折,对一些关节骨折、关节附近骨折及股骨骨折

4、等多部适宜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夹板固定的禁忌症,创口较大的开放性骨折 皮肤广泛性擦伤 伤肢严重肿胀,肢端有血循环障碍者 伤肢有神经损伤的症状,局部加垫易加重神经损伤 体形肥胖,伤肢皮下脂肪丰富,因固定不牢固易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不能按时观察的病人 骨折严重移位,整复对位不佳者,11,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症 它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最容易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下列几种。 夹板包扎过紧,未做到及时认真的观察。 骨折复位不良,血管受压未及时解除。,12,并发症,局部损伤严重,或骨折后又反复粗暴、不正确的整复,此时虽然夹板等附加外固定的压力不大,但由于组织内水肿血肿,骨筋膜内压力已

5、经增高,最终组织缺血坏死,甚至造成肢体坏疽。 未向门诊病人及其家属作必要的注意事项的交待或交待不清,未能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13,并发症,压迫性溃疡 多发生在夹板两端或骨骼隆突部位,由于夹板边缘粗糙坚硬,摩擦挤压皮肤,或夹板过紧、衬垫不当、压力垫硬厚等,使肢体局部皮肤组织长时间受压缺血而发生坏死、溃疡。,14,小夹板固定的方法,15,小夹板固定方法,16,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观察,夹板松紧 松紧适宜,既能固定骨折,又不引起其他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使骨折顺利愈合。松紧取决于布带捆扎情况。检查方法一般以两手指提起布带后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布带移动度超过2cm,说明布带松弛,未达到应有

6、的约束力,夹板内压力达不到固定骨折的要求;,17,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护理,如果布带不能移动或移动不及1cm,说明布带捆扎过紧,夹板内压力过高,会对患肢软组织造成压迫,影响血液循环,易引起缺血性并发症。,18,小夹板骨外固定的观察护理,血液循环 缺血性并发症为小夹板外固定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严密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患肢血液循环主要护理观察指标包括。,19,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护理,疼痛 骨折复位后一般疼痛明显缓解,如果疼痛继续存在,并呈持续性剧痛,应提高警惕,因为往往疼痛是病人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最早期表现之一。 患肢肿胀 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多表现为患肢严重肿胀。 皮肤温度 血循环障碍时肢端温度较

7、健侧低,甚至冰冷。,20,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护理,皮肤颜色 若动脉供血受阻,患肢为贫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变为苍白;若静脉回流受阻,患肢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 感觉异常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最早出现异常改变,表现为肢端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21,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护理,脉搏减弱 若夹板内或组织内压力高度增加,阻断较大动脉的血液供应,肢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组织缺血程度严重。 活动功能障碍 肌肉组织缺血后表现为手指或足趾肌力减弱、活动受限。如严重缺血时手指(足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伸时可引起剧烈疼痛。,22,健康教育,夹板、棉花垫保持清洁干燥。 抬高患肢15cm-20cm。 上肢骨折病人下床活动时,要用吊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4.指导病人观察伤肢指端血运的方法。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自,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观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23,健康教育,5.告知患者伤肢肿胀高峰时间为伤后3-5天,注意观察肢端血运。 6.告知病人保持伤肢的功能位。 7病人掌握深呼吸、抬臀运动、握拳伸指、踝关节屈伸等功能锻炼的方法 8.告知病人不能自行拆除夹板。,24,25,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