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第10章神经系统第一、二节双语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75430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5.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第10章神经系统第一、二节双语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基础医学第10章神经系统第一、二节双语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基础医学第10章神经系统第一、二节双语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基础医学第10章神经系统第一、二节双语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基础医学第10章神经系统第一、二节双语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第10章神经系统第一、二节双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第10章神经系统第一、二节双语(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生理教研室 杨蓓,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神经系统是由众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网络,起着联络和调节机体的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在机体功能调节系统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从功能上,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即传入、中枢和传出,从解剖学上划分为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一、神经元 神经细胞能够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称为神经元。,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一)

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基本结构,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2、基本功能接受和传递信息,能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而引起兴奋或抑制; 对不同来源的兴奋或抑制进行分析综合; 将CNS中其他部位的信息转换为激素信息。,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与纤维类型,1、神经纤维: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统称为轴索。其外面包有髓鞘或神经膜。,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2、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生理完整性(结构和功能); 绝缘性(鞘的存在、少许结缔组织); 双向传导(自身特性、在体为单向); 相对不疲劳 3、功能:传递兴奋。,http

3、:/,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4、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直径传导速度(m/s)约为 6 X 直径(微米)、 髓鞘的有无(郎飞结、跳跃传导)、髓鞘的厚度(轴索与总直径的比例、最适比例为 0.6) 温度(温度升高有利于传导)有密切的关系。 (“低温麻醉”),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5、神经纤维的分类(自学) :,1、 作用、性质、递质、形态等。 按传导速度和电生理特性: A、B、C 按直径和来源: I、II、III、IV 其他:有无髓鞘、冲动的方向,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轴浆运输: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 顺

4、向运输: 快速(410mm/d)囊泡的运输驱动蛋白。 慢速(1-12mm/d)微丝、微管。 逆向运输:205mm/d,反馈作用。病毒、毒素的侵入(破伤风毒素损坏闰绍细胞)。动力蛋白,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除发挥功能性作用,还释放一些营养性因子,调节所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影响起结构、生理和生化。(与神经冲动无关) 如:脊髓灰质炎,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二、神经胶质细胞(自学),支持作用、修复与再生作用、免疫应答、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绝缘和屏蔽作用、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http:/,南昌大学基础

5、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反射,突触(synapse)指的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的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部位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起信息传递的作用。,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synaptic transmission),结构:,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突触前膜 (presynaptic membrane) 三类突触小泡(synaptic vesicle),激活区(active zone) 突触间隙 (synaptic cleft) 宽2040 nm, 与细胞外液相通 突触后膜 (postsynaptic

6、membrane) 受体 (receptor),突触的微细结构 (microstructure),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小体 胞浆内含有大量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个部分构成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 突触间隙 在间隙两侧膜上存在一些分解相应递质的酶 突触后膜 是受体密集的部位,它能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在突触后神经元上发挥生理效应。,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突触的分类:,轴 树; 轴 胞; 轴 轴。 其他,神经元细胞体,轴突,树突,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小泡(

7、大小和形态): 小而清亮 Ach、甘氨酸 小而具有致密中心 儿茶酚胺 大而具有致密中心 神经肽,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兴奋在中枢通过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兴奋突触前膜去极化前 膜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 轴浆 中形成4Ca2+-CaM复合物CaM kinase 突触蛋白磷酸化并从突触小泡表面解离 突触蛋白对小泡与前膜融合和释放递质的 阻碍作用解除递质释放递质在突触间隙 扩散并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 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突触后电位 (postsynaptic potential),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

8、研室,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1、突触后电位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 引起的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具 有局部电位的性质。,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兴奋性递质(如:NE)使后膜上所有小离子通道开放(如Na+、K+ ) ,主要是Na+通道,造成Na+内流。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兴奋性升高,产生EPSP。当达到阈值,可引起动作电位出现。 (放大),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 i

9、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抑制性递质(如Ach)使后膜上一些小离子通道开放(如Cl-、K+ ),主要是Cl- ,引起Cl-内流,造成突触后膜的局部超极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2、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产生,nEPSP+nIPSP(总和)膜电位去极化(70 mV52 mV)阈电位AP(首先产生AP的部位是轴突始段) 轴突始段爆发的动作电位向两个方向扩布。 逆向扩布的动作电位将刷新神经元胞体的状态。,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七)突触的可塑性(自学),指突触传递的功能可发生较

10、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非定向突触传递) 曲张体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上的成串珠状的膨大结构,含有大量的小而致密的突触小泡。,二、兴奋传递的其他方式,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特点:,无特化结构; 无特定关系; 与效应器细胞距离远; 信息传递时间长。 产生效应与否与效应器有无相应受体有关。,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电突触传递,结构基础: 缝隙连接:神经元之间的紧密连接,两层膜的距离很近。 特点: 冲动可以直接以电传递特性跨越神经元。 信息传递的速度快,几乎无潜伏期、电阻低,传递的方向

11、可以是双向的。,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三、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1921年德国、洛伊维(Loewi)发现。 以往认为神经末梢向其所支配的器官传递信息是由伴随着神经冲动的电波直接传导的。 荣获193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神经递质,1、递质的鉴定(有所了解) 在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 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受到适宜刺激时,能从突

12、触 前神经元释放出来。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 存在有使其失活的机制。 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2、调质:,神经元产生,具有调节信息传递效应,增强或削弱递质效应的化学物质。 调制作用(而递质作用是直接传递信息的用)。,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3、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自学),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神经肽;其他。,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4、递质的共存,Dale法则。 递质共存: 意义:协调某些生理过程,如:ACh和VIP,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5、递质的代谢,合

13、成:肽类递质在胞体合成;经典递质在末梢合成。 储存:在囊泡内。也具有保护作用 释放: Ca2+ 依赖性释放。 失活:重新摄取,酶的降解作用,如NA的失活 胆碱酯酶如ACh 。,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递质的失活,多途径:酶促降解,重新摄取 酶促降解 如ACh的消除依靠突触间隙中的胆碱酯酶 NA、氨基酸类和胺类递质的消除则通过末梢的重摄取和酶解失活,重摄取是其消除的主要方式。 肽类递质的消除主要依靠酶促降解。,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受体 (Receptor),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性生物分子。 激动剂与拮抗剂 配体. 配体与受体相结合的特性: 特异性; 饱和性; 可逆性。,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功能不同。(分得越细,用药越好)。 分类与激活机制 以递质化学性质分类 以受体激活机制分类 化学门控通道(如N受体、部分氨基酸受体等) G-蛋白耦联受体(如M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等),1、受体的亚型:,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通过G蛋白和蛋白激酶。,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通过G蛋白和蛋白激酶。,http:/,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多数产生抑制突触前递质进一步释放的作用。,2、突触前受体:,http:/jcyxy.nc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