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精品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75429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精品(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比正常增多的 现象,称为充血。按其发生机理可分为动物性 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种。 (一)原因 1、生理性充血 2、病理性充血 A、血管运动性充血 B、炎性充血 C、侧枝性充血 D、减压后充血,2,(二)病理变化 1、大体变化(血流量、颜色、代谢) 2、组织学变化(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三)结局 1、充血 是机体防御、适应性反应之一。 2、持续充血、生命重要器官充血的不良后果。,3,二、静脉性充血 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 (一)原因和发生机理 1、静脉血管受压

2、2、静脉血管阻塞 3、心功能不全 (二)病理变化 1、大体变化 2、组织学变化,4, 淤血举例 1、肺淤血 (如图) A、眼观变化 B、组织学变化 2、肝淤血 (如图) A、眼观变化 B、组织学变化 (三)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1、淤血性水肿 3、萎缩、变性和坏死 2、淤血性出血 4、淤血性硬化,5,慢 性 肺 瘀 血,6,肝 淤 血,7,第二节 出血 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 一、原因 1、破裂性出血 A、外伤 B、血管受到侵蚀 C、血管自身的病变 2、渗出性出血 主要见于严重淤血、缺氧、中毒和急性高热性传染病,8

3、,二、病理变化(如图) 1、内出血 2、外出血 积血 呕血 淤点 咯血 淤斑 血尿 血肿 血便 三、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1、结局 A、出血量少,完全吸收 B、出血量较大时,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 C、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形成血肿,9,新城疫 盲肠扁桃体、回肠粘膜出血,10,鸭病毒性肝炎 肝出血斑点,11,猪瘟淋巴结出血,12,球虫病 小肠肿胀 出血,13,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 1、血栓形成的过程 2、血栓的类型 A、白色血栓 B、红色血栓 C、混合血栓 D、微血栓,14,2、对机体的影响 A、小出血 B、急性大出血 C、长期慢性出血 D、血肿可压迫组织,引起压迫性萎缩,15,第三节 血栓形成 血

4、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一、原因和发生机理,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2、血流状态的改变 3、血液凝固性增高,16,血栓与死后血凝块的区别,17,三、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2、机化与再通 3、钙化 四、对机体的影响 1、阻止出血 2、阻塞血管 3、栓塞 4、心瓣膜变形 5、微血栓形成和器官与组织的功能障碍,18,第四节 栓塞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

5、影响 1、血栓性栓塞 2、脂肪性栓塞 3、气体性栓塞 4、其他栓塞 三、结局(发生程度、部位),19,第五节 梗 死 梗死:组织或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称 为缺血。由于动脉血液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 一、原因 1、血栓形成 2、栓塞 3、血管受压 4、动脉痉挛 二、病理变化 1、贫血性梗死(如图) 2、出血性梗死,20,肾贫血性梗死,21,贫血性梗死的组织变化 、梗死部分 、梗死区和非梗死区交界处有白细胞浸润、充血和出血现象,22,猪瘟脾脏出血性梗死,23,三、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1、小的梗死灶溶解、吸收 2、稍大的梗死灶机化 3、更大的梗死灶形成包囊,甚至钙化,24,实验

6、一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认识充血、淤血、出血、血栓、栓塞、梗死等大体标本和显微镜标本的形态特征。并结合形态变化及发生部位,了解上述病变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材料及用具 大体标本、组织切片、幻灯片、CAI课件、挂图、光学显微 镜、幻灯 机等。,25,三、方法与步骤 1、肾充血 材料 急性猪丹毒或兔出血症(兔瘟)病兔的肾脏及肾脏急性感染或急性肾小球性肾炎早期病例的肾脏标本与病理切片。 眼观 肾脏稍肿大,全肾呈鲜红色,夹杂有灰色的云雾状斑纹,被膜容易撕脱。切面上皮质部鲜红色,颜色比髓质部深,肾小球明显可见,呈鲜红色而且斜对光时像大头针帽突出。 镜检

7、单纯肾充血时仅可见肾小球增大,毛细血管充满血液。肾小囊腔狭窄,腔内有少许红染的均质物(血浆)。肾小管无明显变化。,26,2、急性肺淤血 材料 急性感染、中毒引起左心急性心扩张和功能不全时患病动物的肺脏及牛、羊等动物急性胃肠膨胀时的肺脏标本与病理切片。 眼观 病变呈全肺性,肺脏膨隆,暗红色至黑红色,手感沉重,致密。切开时,流出大量黑红色较稠的血液,可能还混有泡沫。肺小叶间隔增宽且呈胶冻样。 镜检 肺泡壁毛细血管及小静脉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小叶间隔以及支气管腔内可能有一些红染的均质物(漏出的血浆)和少许红细胞、巨噬细胞。,27,3、肝淤血 材料 急性肺淤血、水肿患病动物(如急性肺疫病猪

8、)的肝脏(急性肝淤血)和心瓣膜病、心包疾病(牛创伤性心包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马喘气病、间质性肺炎等)患病动物的肝脏(慢性肝淤血)标本与病理切片。 眼观 急性淤血时,肝体积略增大,边缘钝园,呈暗紫红色,质脆易碎。切开时流出黑红色的血液。切面上,小静脉扩张,肝小叶中央部呈暗红色园斑(肝小叶中央静脉扩张)。慢性淤血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实质呈黄色,因而肝切面呈红黄相互交错的斑纹,状似槟榔子的剖面。这种变状的淤血肝脏称为“槟榔肝”。,28, 镜检 轻度淤血时,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和靠近中央静脉的窦状隙均扩张,充满红细胞。肝的梁架结构仍然清晰。

9、严重淤血时,中央静脉及窦状隙高度充盈血液,其管壁已难以确认,肝细胞索排列紊乱,不同程度的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肿胀,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轮廓清晰的空泡(脂肪变性)。 慢性淤血的肝脏,小叶中央部肝细胞消失后,网状纤维胶原化,可见红染的胶原纤维向小叶外周伸展,成为淤血性肝硬化。,29,4、出血 材料 各种动物败血症中毒时不同部位各种形式出血、各种动物非传染性疾病和机械性伤害时各种形式出血的标本与病理切片。 眼观 淤斑及淤点:皮肤、黏膜及浆膜呈鲜红或有红色斑点状。大斑点称为淤斑;小斑点称为淤点。皮肤、黏膜上的淤斑带紫色者称紫癜。,30,血肿:在皮下、腹膜下、肾包膜下、肌间、脏器内, 甚至脑

10、组织内等部位形成的血肿为分界清楚的全血凝块,暗红或黑红色。较大的血肿,剖面常呈轮层状,还可能有未凝固的血液。时间稍久的血肿块颜色渐退,其外围带有纤维组织包囊。 积血:各种浆膜腔和体腔如胸腔、心包腔、腹腔、鞘膜腔、脑室、肾盂等腔体均可发生积血,血量多少不等,常混有凝血块。时间较长者因出现机化而在浆膜面上生长出绒毛状的灰白色纤维组织,后者甚至造成腔内器官黏连或腔室闭锁。,31,5、动脉血栓 材料 马前肠系膜动脉干和回盲结肠动脉,因戴拉风线虫幼虫寄生所致慢性动脉炎和动脉瘤和其他动物的动脉血栓与病理切片。 眼观 动脉的病变部增大,呈球形、纺锤形或圆筒形等。病变部动脉壁明显增厚,其内膜上附着大小不等的血

11、栓。血栓呈黄白色、黄褐色至红褐色,表层的血栓可以剥脱。 镜检 病变早期,病损处动脉内膜缺损,附着小的白色血栓块。红染丝网状纤维素形成珊瑚状梁架,其空隙中充满白细胞、血小板及其碎片。血栓内可见虫体。在较后期,血栓内有肉芽组织长入,逐渐被机化。,32,6、血栓机化 材料 猪慢性猪丹毒心内膜炎时心瓣膜的赘生物标本与病理切片。 眼观 心瓣膜上有形状不规则、状似花椰菜赘生物,质地较脆而硬,与瓣膜或心壁牢固相连,不易剥离。在切面上,表层为黄白色的血栓,深层可见从瓣膜长入的灰白色致密纤维组织条索。 镜检 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表面是血栓,由纤 维素梁架及崩解的白细胞组成。 赘生物基部有肉芽组织自心瓣膜内长入血栓

12、内。,33,7、栓塞 材料 牛或马溃疡性心内膜炎时的肾脏和家兔实验性肾脂肪栓塞的肾脏标本与病理切片。 镜检 肾栓塞多见于肾小球和皮质部间质的小血管内。栓塞的肾小球大部分毛细血管网扩张,管腔中充满栓子。心内膜炎继发的栓塞,栓子为含蓝染细颗粒状菌块的血栓物质。 脂肪栓塞时,在苏木素伊红染色中血管内的脂肪栓子被溶去而只留下空泡;在脂肪染色的切片中,可清晰看到染成特定颜色的圆形和椭圆形脂肪栓子堵塞着血管。,34,8、脾出血性梗死 材料 急性猪瘟病猪的脾脏梗死标本与病理切片。 眼观 脾脏体积正常或稍增大,其边缘或表面有暗红色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隆起的或略高于周围组织的梗死灶,分界清楚,质度硬实。梗死灶

13、多时,可互相融合。切面上见梗死灶呈结节状或圆锥状。锥体状的梗死灶底部位于表面,尖端指向脾脏中心。梗死灶黑红色,但中央色稍淡,较干燥,无光泽,脾结构轮廓尚能辨别。梗死灶周围有暗红色的出血性浸润带。,35, 镜检 梗死区内 小梁尚可分辨。病变初期,脾小梁轮廓尚存,后期则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崩解,甚至所有组织呈均质红染的无结构物,其间混杂核碎片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梗死灶的外围 有严重的出血及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偶尔间橙黄色的针形橙色血质聚集。 梗死灶内及梗死区附近的白髓中央动脉及其分枝血管的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均质红染增厚,致血管内腔狭小或闭塞。 鉴别脾血肿:病变通常称黑红色硬块,但分布无特定部位,一

14、般为球形,不呈锥体状,较大的血肿在切面上呈轮层状。,36,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观察充血、淤血、出血、梗死等器官或组织的 大体标本,并叙述它们的发生原因和机理。 2、绘出肺淤血、肝淤血、肾梗死显微图。 注: 每个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时,首先把本次实验的 操作步骤写下,然后再完成这两个题目。,37,第四章 水肿 第一节 概述 一、水肿的概念 水肿:过多的液体积聚 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称为水肿;液体积 聚于体腔内时称积水;皮下水肿则称为浮肿。 二、水肿的分类 按发生疾病分类(心性、肝性、炎性、过敏性、中毒性等) 按水肿发生的部位分类(皮下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 按水肿发病的范围分类(局部性水肿、全

15、身性水肿) 按水肿发病的主要环节分类 按水肿存在状态分类,38,二、水肿的发生机理 1、组织液生成量大于回流量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如动脉充血)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血浆蛋白合成不足 蛋白质丢失过多 大量钠、水在体内潴留时可使血浆蛋白 稀释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淋巴回流受阻,39,2、钠水潴留 1、肾小球滤过减少 2、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A、激素 B、肾血流重分布,40,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水肿及其发生机理 1、心性水肿 A、水、钠滞留 B、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C、其他 2、肾性水肿 (肾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称为肾性水肿,以机体 组织疏松部位表现明显) A、肾排水排钠减少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41,3、肝性水肿 (指肝功能不全引起的全身性水肿, 常表现为腹水生成增多。) A、肝静脉回流受阻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水、钠滞留 D、门静脉高压 4、肺水肿 (在肺泡腔及肺泡间隔内蓄积多量体液) A、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损伤 B、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42,5、脑水肿 脑组织体液含量增多而引起的脑容积扩大,血管性脑水肿 脑积水 细胞毒性脑水肿(脑细胞缺氧、渗透压 突然降低) 6、营养不良性水肿,43,第四节 常见水肿的病理变化 一、皮肤水肿 二、肺水肿 三、脑水肿 四、实质器官水肿 五、浆膜腔积水,44,第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