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1](人教版必修一)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71592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1](人教版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1](人教版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1](人教版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1](人教版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1](人教版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1](人教版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1](人教版必修一)(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能说出下面图片中大熊猫的名字和名字的含义吗?,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1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和民族自豪,增进海峡两岸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的意识。 2010江苏考试说明: 1.“一国两制”的构想; 2.香港、澳门的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位卑不敢忘忧国: 我的统一构想是“一国两制 ”,1.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全国 人民的共同愿望。 2.1979年,告同胞书; 3.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回归祖 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4. 80年代初,邓小平

2、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5.1982年宪法规定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设 想,1984年人大通过了关于一国两制的政策。,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邮、通商(三通08年)和探亲旅游。,2、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3、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4、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一个国家”是指:是指中

3、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涵义,5.意义: (1)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 (2)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二、“一国两制”构想的运用:,1、香港回归 ( 1997.7.1 ),(1)由来,(2)解决,(3)意义,思考: 香港政策=政策?,(不保留军队),(保留军队),内政,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三条 香港特

4、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香港永久性居民依照本法有关规定组成。 第四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和其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第六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明天更美好,著名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2、澳门回归(1999.12.20),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国力强大 一国两制的构想 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港澳人民渴望回归,前提条件: 关键因素: 法律依据: 群众基础:,从

5、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看, “一国两制”构想有何历史意义?,1、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策 保证; 2、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长期稳定和 繁荣,有利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 了新思路。,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问题的由来:,问题是中国内战的结果,1949年 蒋介石败退,造成海峡两岸的分 离,纯属中国内政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去夷州(今);到隋朝时,隋炀帝派人去流求(今);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统管琉球(今);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失去38年的; 1684年清朝政府设府隶属福建省。 1895

6、年甲午中日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将割让给日本, 开罗会议中以国际法的形式得以确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投降,在失去50年以后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表现:,A、1979年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真正停火,B、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实行三通;,C、1987年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意义:长期隔绝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D、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九二共识);(意义: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E、2005胡锦涛的四个决不和反分裂国家法;,F、2005年4月连战的“和平之旅”,促进

7、两岸关系新发展。,胡锦涛总书记的四个决不(2005.3.4)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3)贯彻寄希望于人民的方针决 不改变。 (4)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 是中国的一部分 。 国家绝不允许“”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三条,问

8、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以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目前阻碍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 进程的政治因素主要有哪些? 你认为早日完成与祖国大陆的 统一有哪些有利因素?,历史探究,阻碍两岸统一的不利因素:,势力: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多次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特别是坚持“”的民进党上台,更成为影响祖国统一的一个极大的变数。,外国势力的干涉: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之所以长期悬而不决,且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则完全是美

9、国介入中国内战、干涉中国内政、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结果。,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1、文化同源: 2、人心所向: 3、一国两制: 4、综合国力: 5、人民往来:,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 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政策保障及港澳成功范例 中国国力及国际地位提升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祖国统一大业,最终 必将完成!,练一练:,1.(2009年上海)“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D,2.(2010.3月

10、苏锡常镇)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最大的区别在于 A、法律制度 B、经济政策 C、社会性质 D、政治体制,C,3、在实现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英方 提出用主权换治权的方案,其实质 是 A、保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B、维护英国在香港的经济利益 C、香港主权归还中国,仍由英国继续 治理 D、维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B,C,4.(09.3南京市一调)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主席马英九认为:“辜汪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

11、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辜汪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辜汪会谈”推动了告同胞书的发表,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辜汪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D“辜汪会谈”推动了告同胞书的发表,5.(2010.江苏省苏州中学测试)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下列对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中国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

12、迈出了重要一步 .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D,6.(2010年盐城市高三调研)2009年11月10日,“江苏周”暨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一国两制”得到民众的大力拥护 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 B C D,C,C,7.(2010.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中新网2009年8月4日电,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逾八成受访民众不反对胡锦涛与马英九会面,其中72的民众希望在马英九本届任期内举行,30

13、的民众希望胡锦涛能来。促使这局面出现的原因有两岸之间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国共两党交往的不断增多;“一国两制”在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A B C D,8.(2010.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中国在对待问题上一贯奉行决不妥协的政策。“决不妥协”是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坚决反对“”分裂活动 A B C D,B,9.(2010.山东省东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

1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 解决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丘逢甲这首诗创作于 1896年 两位领导人都表达了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 这首诗表达了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的悲愤心情 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A B C D,A,10.(广东惠州调研)2005年4月一7月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民党主席郁慕民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这表明 祖国和平统一符台中华民族的心愿 “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缺乏政治基础 、亲民党、新民党官员访问

15、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 B. C. D.,A,11.(2009.辽宁月考)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定期互访 D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B,12.(2009. 福建仙游质检) 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在海峡两岸的呼声更趋高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告: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一切存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