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六章 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67804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第六章  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马哲》第六章  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马哲》第六章  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马哲》第六章  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马哲》第六章  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第六章 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第六章 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讲:彭 腾教授,第六章 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社会发展规律,实 践,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三个基本的构成要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顾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构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生产力又称社会生产力,是指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在社

2、会生产力系统中,反映生产力发展趋势、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是先进生产力。,1、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能动的、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物质关系。,内容,A、马克思的“四环节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B、斯大林的“三方面论”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分配关系。,(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氏族成员平均所有,奴隶主所有

3、,地主所有,资本家所有,全社会共同所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所有形式,相互关系,分配关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平等关系,全人身依附关系,半人身依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平等互助关系,平均分配,全部占有,贡赋、地租,利润,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获取物质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4、3)生产方式,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原始工具,原始社会,(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大机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原始工具,青铜器,铁器,大机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是活跃的,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生产关系,生产力,真舒服!,当生产关系不适合(超前或滞后)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真难受!,生产关系,生产

5、力,例:1958年的“共产风”是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例:1644年清朝进京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概念: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性质: 经

6、济基础的性质取决于社会基本生产关系,亦即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1)经济基础,概念: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构成,A、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设施机构:宪法、法律、法令、政权、政党、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B、思想上层建筑。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社会意识形式,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教育等。,(2)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就是社会形态。,(3)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技术形态是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前者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

7、标准,后者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为标准。,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即经济基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技术形态,社会技术形态是指以生产力和技术水平及与此相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蒸汽机时代,电器时代,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电子时代,(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经济基础,(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体现在服务的方向上。,上层建筑一方面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另一方面又与那些对自己的经济基础有害的其他经济基

8、础和上层建筑作斗争,即一方面“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排除异己”。,体现在服务的方式上。,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人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秩序之内,观念上层建筑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去支配人们的行动。,体现在服务的效果上。,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促进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适合,适合,不适合,适合,不适合,阻碍作用,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要求:当

9、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标准的含义,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2、坚持生产力标准,首先,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其次

10、,生产力标准是检验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第一,对生产力标准本身要完整理解。,生产力标准,生产力各要素,水平,速度,效益,坚持生产力标准,第二,要把生产力这一根本标准同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结合起来。,生产力 标准,文艺领域艺术标准,教育领域教学标准人才标准,军事领域战斗力标准, ,第三,要结合“综合国力标准”和“人民生活水平标准”,全面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宿命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一种神秘的力量决定的。,例:孔子说:“获

11、罪于天,无可祷也。” 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实际上只是绝对精神变化的外观而已。,唯意志论,卡莱尔: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米海洛夫斯基: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梁启超:“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胡适:圣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吐一口痰在地上,就可以毁灭一村一族,起一个念头,就可引起几十年血战。,民本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1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孟子,荀子,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不同的时期,人民群众包含的内容不同,但有两种特性: A、量的规定性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 B、质的规定性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的作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群众创造了一切精神文化活动的物质条件。 劳动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的唯一源泉。 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精神文化

13、财产。,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进程中明显地留下了自己印记的个人。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明显促进作用的个人。 反动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巨大阻碍作用的个人。,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杰出人物及其作用,A、杰出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倡导者。 B、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只任务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C、杰出人物是历史事件的重大影响者。,杰出人物的作用,第一,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2、普通个人的作用,第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毕升,瓦特,第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3、杰出人物与人

14、民群众的一致性,首先,杰出人物是在群众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其次,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民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群众路线,它是一条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基本内容,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的观念。,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不懈地反对官僚主义。,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1、科学和技术,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思维活动的结果,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

15、形式,其中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是科学知识的物质化和具体化,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手段的总和。,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科学和技术彼此密切相联,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科学,技术,理论基础,手段,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可能,现实,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知识形态,物质形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2、科学技术的特征,创造性,基础研究,揭示新规律,发现新事实,创造新概念,提出新理论,应用和开发研究,创造新工艺,寻找新方法,制造新产品,连续性,“如果说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许多问题上我的说法跟别人不同,但是我的知识得归功于他们,也得归功于那些最先为

16、这门学说开辟道路的人。”,歌德,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构成生产力要素的物化: 1、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者所掌握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 2、科学技术物化在生产资料中,创造出新的先进的生产工具。 3、科学技术物化在劳动对象中,引起劳动对象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技,科技,+科技,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知识密集型,知本家,四、科学技术的作用,据统计,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只有5-20%靠科技进步取得,而70年代其比率上升为60-80%,现阶段其比率更高。,2、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火药、指南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