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61500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周官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A. 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 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 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 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的高低来分封诸侯封土的大小,但是具体面积的大小从题

2、干中无法看出,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记述,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按照等级的高低来分封诸侯封土的大小,没有涉及疆域的信息,排除A。西周实行分封制,天主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排除B。材料强调按照等级的高低来分封诸侯封土的大小,没有涉及诸侯势力强大,排除D。2.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A. 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B. 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 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D. 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3、【答案】C【解析】材料“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反映了门下省与中书省、尚书省参与决策,说明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提高行政效率的问题,故A错误;门下省不是监察百官机构,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相权的分割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

4、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A. 行使军权 B. 审核政令 C. 跪受笔录 D. 协理奏章【答案】D【解析】针对材料中“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废除宰相,而由于宰相的废除,军国大事过多使得皇帝一个人很难承担这么多的事务,所以才出现了内阁,所以“中级官员”就是内阁的官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内阁大臣没有军权;B选项错误,政令的审核是皇帝直接负责的;C选项形容的是军机大臣。4.“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

5、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材料提及此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即从广东发端,曾占领北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故排除ACD,选B。5. 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 )A.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 武昌起义的爆发C. 北伐战争进展迅速 D. 南昌起义的成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川乱”指四川保路运动,“鄂乱”指武昌起义,材料主要揭示四

6、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契机,所以选B。因为申报晚于太平天国运动,故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和题意无关,排除;北伐战争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是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排除C;南昌起义发生在赣省南昌,本身没有成功,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6.“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此宣言最可能是A.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B. 中共“一大”革命纲领C. 1926年国民党北伐宣言D. 第二次国共合作宣言【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这项运动的目标是反帝反

7、封建,打倒列强除军阀,符合北伐的史实,C正确。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没有直接提出反帝,排除A。中共“一大”革命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排除B。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已经被推翻,D错误。7.下图电报(如下)发于哪场战争中A. 淞沪会战B. 徐州会战C. 淮海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力争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和“华东局、华北局、中原局”这些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役是淮海战役,故选C;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并没有所谓的“华东局、华北局、中原局”,据可排除AB两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1日,这与材料中的“9日”不符,故可排除D

8、。8.“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 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 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 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 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可知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确

9、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A项正确;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但与“北平”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北平”不符,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北平”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协的召开9.1949年12月16日,缅甸政府来电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研究认为:缅甸政府要求建立外交关系问题,应复电询问该政府是否愿意和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同时请

10、该政府派代表到北京来商谈建立中缅外交关系问题。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一边倒”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另起炉灶”【答案】D【解析】材料“和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同时请该政府派代表到北京来商谈建立中缅外交关系”反映了新中国初期“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故D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驱逐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一边倒”指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B错误;1949年没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例如:“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另起

11、炉灶”,学生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和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同时请该政府派代表到北京来商谈建立中缅外交关系”,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10.“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这次会议”是A. 日内瓦会议B. 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C. 万隆会议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A【解析】据材料“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

12、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主要解决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故A项正确;中国没有参加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不是解决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新中国外交风格”,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区分万隆会议与日内瓦会议的内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1.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某机构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其成员由抽签选出,每日在雅典城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除了节日及凶兆日子外,会议皆会举行。这一机构是A. 公民

13、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陪审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每日在雅典城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等信息可知是五百人议事会,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排除A,B项正确。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而不是行政机关,排除C。十将军委员会是最高的军事机构,而不是行政机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2.“无论是为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为此,罗马当局A. 完善习惯法 B. 发展万民法C. 颁布成文法 D. 固守公民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14、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是指罗马法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外国人的权益,由此可知此时罗马帝国尚未完全将外国公民和本国公民一视同仁,所以B项符合当时罗马的特征,故答案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1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改革议会制度,中产阶级更多参政C.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D.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

15、行政权【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英国进行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均发生在工业革命前,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工业革命”不符,排除A、C、D项。14.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 三权分立原则B. 共和制度C. 联邦体制D. 主权在民原则【答案】C【解析】从材料1788年可得出美国此时已经通过了1787年宪法。从材料“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这一信息,可知材料所述的是美国的联邦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克服邦联制下地方松散的弊端,故C项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共和制度是美国政体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主权在民原则主要体现在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