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61497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一、 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_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_,随时随地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_地惦念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A. 朝思暮想触景生情身不由己 B. 魂牵梦萦触景生情情不自禁C. 朝思暮想感同身受情不自禁 D. 魂牵梦萦感同身受身不由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朝思暮想”,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

2、着某一件事;“魂牵梦萦”,为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万分思念。从语境来看,句中是说“心里”都有一方牵挂的地方,使用“魂牵梦萦”更为合适。“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第二处,从句中来看,“逢年逢节”“海天茫茫,风尘碌碌,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引发情感,应使用“触景生情”。“身不由己”,身体不由自己作主;“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第三句中说的是情感不受控制,应使用“情不自禁“。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

3、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下列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A. 会议嘉宾发言时,谦虚地说:“这个问题我没有深入思考过,只能谈点个人粗浅的想法,以便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B. 毕业论文答辩现场,完成答辩的林汉生擦擦额头的汗,恭恭敬敬地站起来鞠一躬,对老师们说:“感谢老

4、师们的耐心聆听与悉心指导!”C. 听到小高的丈夫获得全国顶级大奖的消息后,同事们都来给小高祝贺,许多人都问:“你家先生贵庚?不是很年轻吗?这么厉害啊!”D. 张教授在好友儿子的婚礼上,给新人们送上了真诚的祝福:“愿花开并蒂,琴瑟相和;伉俪情深,白头偕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使用得体。B项,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或晚辈接受长辈的教诲、教导。此处用于老师听学生的答辩,不得体,可改为“倾听”。C项,贵庚:问人年龄的敬词。使用得体。D项,琴瑟相和:比喻夫

5、妇情笃和好。使用得体。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3.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首先明确秋天这一季节的特征性景物或景象,节日以及人们的活动。“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由“茱萸”和“登高”可知,这两句诗中涉及的节日是重阳节,应为重阳节有佩茱萸和登高的习俗,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而重

6、阳节在秋天,故应为秋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意思是“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八月”指的是阴历的八月,属于秋季,且属于“仲秋”。故选B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意思是“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是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故属于夏季。“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东风”即“春风”,故属于春季。4.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是A. 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

7、,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C. 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D. 茶楼老板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这是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运用。A项,“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这句话使用比喻修辞,本体是“夹在群峰之间的蓝天”,喻体是“梅花”,“蓝天”与“梅花”无相似点,梅花是白色的。比喻不恰当。B项,“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这句话形式上是比喻,但在崎岖山路上急步猛冲的感觉与踩在棉花

8、上的感觉是绝无相似之处的,这是不合情理的,有比喻之形而无比喻之实,踩在棉花上一般比喻无力、沉重、疲惫的状态,绝无轻快之感。C项,“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万道霞光”所强调的特点是“放射性”,“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表现不出这个特点,这两者之间不能构成比喻关系。D项,“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因是老主顾,故觉得提到“茶钱先付”有些不好意思,“烫嘴”使用正确。5.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这些树枝能活吗? 乙:管它呢,等领导检查完就全拔掉。B. 甲: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 乙:好制造氧气,综合你吐出的“毒气”。C. 甲:种了这么多,达

9、标了吗? 乙:越多越好,多了好上报。D. 甲:前人多栽树 乙:后人好乘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这是针对漫画设题。首先要明确漫画的内容,这幅漫画中主要有两个人物,这两个人把树枝当作树苗栽到土中,然后分析这种做法的正误,或者是漫画作者的情感态度,是讽刺,还是赞扬。显而易见图中的做法应是不正当的,漫画作者的情感应是讽刺的,讽刺了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行为。由此排除D项;B项,“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这一说与图中的“树枝”不合,排除;C项,“种了这么多”与图中所栽的树枝不符,故应选A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观察漫画,抓住漫画的组成部分;然后

10、按照顺序把漫画上的内容描述出来。应重点抓住几处细节“边抽烟边培土”“扶树苗”“一堆树枝”。二、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黄 叔 扬 传明李诩黄钺字叔扬,苏郡常熟县人。少明敏好学。家无藏书,钺日游市肆中,见书,即借观之,或竟日不还。洪武二十二年己卯,举湖广乡试,明年庚辰第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升户科左,又改礼科。居职封驳甚多。辛巳以父丧归。其所厚翰林侍读方孝孺吊之,屏左右密言曰:“北方不靖,苏、常、镇京师之左辅,应北之右臂也。君吴人,朝廷之近臣,今虽去,当有以教我。”曰:“三郡惟镇江最为要害,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童俊狡狯,不宜独任。吾近见其奏事上前,视远而言游,此其心不可测也。

11、苏州知府姚善忠义激烈,有国士风,必能独当一面。但仁慈有余,而御下太宽,此治郡之良才,恐不足以定乱耳。然国家大势,不在江南,必待戎马至此,亦已晚矣。”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善得书,与钺相对恸哭,以死自誓。钺至家,因父殡在陂上旧庐,即往居之,足迹不入城邑。有御史按部至常熟,问曰:“此有黄给事,何在?”邑中无知其家者。一老人居与钺邻,引之。御史舟至陂时方暮,秋收禾堆积村巷,路又泥淖,御史乃徒步抵其舍,钺从幕中对语移日。家人以贵客至欲割鸡具馔,钺惊曰:“岂有居丧而杀鸡礼客者耶!”卒以菜粥对食而别。壬午,靖难师日促,姚善受建文君诏,总率苏、松、常、镇、嘉兴五部兵马勤王。善

12、以书招钺,以亲丧尚在殡,请即日营葬毕事,乃可趋命。既而童俊果以镇江降。文皇帝正位,诏暴姚善罪状收之。善麾下许百户惟权诈因得亲善,缚善邀赏。钺闻之恸哭,绝食,闭目三四日死,悉以家人救免。或传言善款服,上赦其罪,复瞠目曰:“吾知善为人决无二心,吾且少俟之,善事定,吾独死未晚也。脱果不死,吾将下报希直。”希直者,孝孺字也。遂复稍稍食。其年七月十日,善就刑报至。钺起,登琴川桥,西向再拜,祠而哭之曰:“吾与君同受国恩,不幸有国难,义同许身。君与希直同死国,吾忍背义独生乎?”祠毕,绐家人归祭具,遂从容整衣冠,奋身入水死。(节选自戒庵老人漫笔)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北方不靖

13、靖:安抚B. 视远而言游 游:虚浮C. 诏暴姚善罪状收之 收:逮捕D. 绐家人归祭具 绐:欺骗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试是科举时代在省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B. 己卯、辛巳、壬午采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C.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能参与朝廷机要,有较大实权。D. 按部指在京城任职的官员被皇帝贬谪,委派到地方处理政务。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2) 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9. 黄叔扬不愿“背义独生”,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义”的内涵。【答案】6. A

14、7. D 8. (1) 如果镇守镇江的人不称职,这是自己撤销自己的守卫。(2) 方孝孺于是通过黄钺捎信给姚善,用忠君孝亲之道勉励他,相约并力辅助王室,渡过当时的困局。 9. 维护正统的忠君思想;志同道合的朋友情谊。【解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北方不靖”,“靖”如解释为“安抚”,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北方不靖”,句子的主语是“北方”,如“靖”解释为“安抚”,句子的意思就是“北方不安抚”,“北方”是地方,“安抚”的对象一般为人,此处的“靖”应解释为

15、“安定”,意思是“北方不安定”。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A项,考生应结合文章的语境来理解“靖”的意思。【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按部指在京城任职的官员被皇帝贬谪,委派到地方处理政务”有误,“按部”应指官员巡视属地。【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