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9364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6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本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中“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B. 司母戊鼎属青铜制品,是我国古代科技光辉成就的代表之一C

2、. 瓷器(China)属硅酸盐产品,China一词又指“瓷器”,这反映了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作为“瓷器故乡”的形象D. 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主要成就: 侯氏制碱法,该碱指的是烧碱【答案】D【解析】【详解】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指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其中的“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中的过滤,A理解正确;B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制品,属于青铜制品,B理解正确;C.瓷器属于硅酸盐产品,D理解正确;D.侯德榜制碱法制得的碱为纯碱,反应原理为:NH3+NaCl+CO2+H2O=NH4Cl+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D理解错误

3、;答案选D。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B. 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C.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CH2物质的量=1mol,含氢原子数为2NA,故A正确;B.1mol N2与4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氮气不能全部反应生成氨气,生成氨气分子数小于2NA,故B错误;C.1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

4、,电子转移为3mol,电子转移数为3NA,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2.24L CCl4含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D错误;故选A。【考点定位】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涉及物质组成、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气体摩尔体积等。【名师点晴】本类题的解题策略:(1)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2)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3)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3.下列指定反

5、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刚好为中性:H+ SO42-+ Ba2+OH-= BaSO4+ H2OB. 饱和FeCl3滴入沸水中加热煮沸制备胶体:Fe3+3H2O=Fe(OH)3(胶体)+ 3H+C. 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D. 向含有0.4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0.4molCl2充分反应:4Fe2+2Br-+3C12=4Fe3+6C1-+ Br2【答案】B【解析】A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刚好为中性的离子反应为2H+SO42-+Ba2

6、+2OH- BaSO4+2H2O,故A错误;B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废水中制取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Fe3+3H2O=Fe(OH)3(胶体)+3H+,故B正确;C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碱性溶液中不会生成氢离子,正确的离子反应为:4OH-+3ClO-+ 2Fe(OH)32FeO42-+3Cl-+5H2O,故C错误;D含有0.4molFeBr2的溶液中含有0.4mol亚铁离子、0.8mol溴离子,0.4mol亚铁离子完全反应消耗0.2mol氯气,剩余的0.2mol氯气能够氧化0.4mol溴离子,则参加反应的亚铁离子与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

7、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4Cl-+Br2,故D错误;故选B。4.某同学查阅教材得知,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物质。他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速度B. 操作的操作名称是过滤C. 操作中盛放药品的仪器是坩埚D. 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杂质【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故A正确;B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物质,NH4Cl、ZnCl2易溶于水,Mn

8、O2难溶于水,操作是把固体与溶液分离,应是过滤,故B正确;C由图可知操作是在坩埚内灼烧滤渣,通常把泥三角放在三角架上,再把坩埚放在泥三角上,故C正确;D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双氧水的催化剂,灼烧后的滤渣能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能证明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不是除去滤渣中杂质,故D错误。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5.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台物的卤族衍生物的总称,其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反应机理如下(以F-12 (二氯二氟甲烷)为例):CF2Cl2CF2Cl+Cl Cl+O3ClO+O2ClO+ClOClOOCl(过氧化氯) ClOOCl2Cl+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紫外线可以增大CF2

9、Cl2的分解速率 B. ClO +ClOClOOC1的反应中有非极性键的形成C. CF2Cl2是臭氧破坏反应的催化剂 D. 臭氧屡破坏的关键因素有:氟利昂,太阳光【答案】C【解析】【详解】A.氟利昂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底层大气中基本不分解,上升到平流层以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即紫外线可以增大CF2Cl2的分解速率,故A说法正确;B. ClOOCl(过氧化氯)中两个氧原子间的共价健为非极性键,故B说法正确;C.在臭氧层受到破坏的过程中,Cl原子作催化剂而并不是CF2Cl2,故C说法错误;D.从反应过程来看,氟利昂和太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对臭氧层的破坏起到关键性作用,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C

10、。6.有机化合物环丙叉环丙烷,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一直受到理论化学家的注意,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环丙叉环丙烷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环丙叉环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4种 B. 环丙叉环丙烷不是环丙烷的同系物C. 环丙叉环丙烷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D. 环丙叉环丙烷与环己二烯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C【解析】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有机物的,互称为同系物。而环丙叉环丙烷和环丙烷不是同一类有机物,不能互为同系物,选项B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 mol-1,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 mol-

11、1,假设1 mol 冰中有2 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 %的氢键B. 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a, 电离常数。若加水稀释,则CH3COOH CH3C00-+H+向右移动,a增大, Ka不变C.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 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 mol-1D. 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12、+3H2(g)2NH3(g)H=-38.6kJ/mol【答案】D【解析】【详解】A1 mol冰中有2 mol氢键,键能和为40 kJ,1 mol冰的熔化热为6.0 kJ,100%=15%,故A说法正确;B. 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但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保持不变,故B说法正确;C已知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 mol-1,则表示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为890.3 KJ,故C说法正确;D.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无法确定转化的氮气的量,故其焓变无法确定,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D。【点睛】燃烧热是指在101KP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

13、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化合物中C转化为CO2,H转化为液态水,故在书写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意以1mol可燃物为标准,生成物水为液态。8.现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编号pH101044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醋酸溶液盐酸A. 相同体积、溶液分别与NaOH完全反应,消耗NaOH物质的量:B. 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C.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H4)c(Cl)c(OH)c(H)D. VaL溶液与VbL溶液混合(近似认为混合溶液体积VaVb),若混合后溶液pH5,则VaVb911【答案】D【解析】【详解】A醋酸是弱酸,pH相等的醋酸和盐酸,醋酸

14、的浓度大于盐酸,所以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则消耗NaOH物质的量:,A正确;B强酸、强碱稀释10倍,pH变化1,则稀释10倍时的pH=9,的pH=5,而弱酸、弱碱稀释10倍,pH变化小于1,则的9pH10,的4pH5,即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为,B正确;C、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氨水过量,溶质为氯化铵和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氨水的电离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则c(NH4+)c(Cl)c(OH)c(H+),C正确;D若混合后溶液pH=5,说明盐酸过量,则mol/L=105mol/L,解得Va:Vb11:9,D错误。答案选D。9.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

15、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中强碱,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和丁是B元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0.005mol/L戊溶液的pH=2,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省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C、D两元素形成化合物属共价化合物B. C. D的简单离子均能促进水的电离C. A、D分别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大气污染物D. E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大于D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答案】B【解析】根据甲+乙丙+丁,而乙、丁是B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即乙、丁是单质,而甲、丙是氧化物,甲、丙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乙、丁是O3、O2,B是O元素;氧化物+O2氧化物,中学中常见的有CO、NO、SO2,而C、N的原子序数小于O,所以D可能是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