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9356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精校解析Word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限时规范训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建议用时43分钟,实际用时_赋分:4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由于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到底什么样?人们议论纷纷,_。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首次人类历史上的月球背面登陆,揭开其神秘面纱。 如何解决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成为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关键问题。与以往的空地通信不同,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进行通信联系。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地球,地面通信天线只能和正面的探测器联系,至于月球背面实在是_。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_。这是之所以在嫦娥四号此次

2、登月之前先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原因。6月14日11时06分,“鹊桥”成功进入使命轨道。它被发射到地球、月球延长线上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让月球处于地球和它之间。这样,()。“鹊桥”的搭设,将建立起嫦娥四号探测器与地面的联系,它犹如太空转发站,负责把来自地球的信息传送给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把嫦娥四号探测器搜集到的信息转发回地球。“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已步入国际领先水平。1文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BC D解析:选C。A项语序不当,“首次”应调至“人类历史上的”之后;B项句式杂糅,可去掉“

3、之所以”;D项搭配不当,应将“水平”改为“行列”,或将“步入”改为“达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B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C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D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解析:选B。根据关联词语表达的关系和前后语境可以确定答案。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

4、一项是(3分)()A莫衷一是望尘莫及鼎力相助B甚嚣尘上鞭长莫及鼎力相助C莫衷一是鞭长莫及大力相助D甚嚣尘上望尘莫及大力相助解析:选C。“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鞭长莫及”,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鼎力相助”,敬辞,用于请托或感谢别人的帮助时说的客气话。“大力相助”,用很大的力量帮助。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陶节夫,字子礼,饶州鄱阳人,晋大司马侃之裔也。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

5、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楶重其材楶帅泾原,辟入府。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进虞部员外郎,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有功,加集贤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石堡以天涧为隍,可趋者唯一路,夏人窖粟其间,以千数。既为宋有,其酋惊曰:“汉家取我金窟埚!”亟发铁骑来争。节夫分部将士遮御之,斩获统军以下数十百人。夏人度不可得,敛兵退。迁擢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方议城银州,谍告夏人已东。节夫料必西趋泾原,官属不肯从,节夫曰:“吾计之熟矣。”乃遣裨将耿端彦疾驱至银州,五日城成,夏人果从泾原至,则城备已固,遂遁去

6、。进枢密直学士。节夫在延安日久,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拒弗纳。放牧者执杀之,夏人怨怒,大入镇戎军,杀卤数万口。节夫寻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言:“今既得石堡,又城银州,西夏洪、宥皆在吾顾盼中。横山之地,十有七八,兴州巢穴浅露,直可以计取。”遂陈取兴、灵之策。加龙图阁学士。会朝廷罢经制司,且弃所城地,节夫乃求内郡。徙洪州,改江宁府,历青、秦二州、太原府。群盗李勉起辽州、北平之间,河东、河北骚动,两路帅臣、宪臣皆罪去,至出台郎督捕之。节夫请悉罢所遣兵,卒以计获勉。坐上疏乞留本道兵勿移戍,降为待制、知永兴军,数月,卒。追复龙图阁学士。(选自宋史陶节夫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

7、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楶重其材/ B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楶重其材/ C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楶重其材/ D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楶重其材 解析:选C。本题设误点只有两处:一是“以数语元”句意不通,二是“知新会县广守”莫名其妙。比对四个选项可知,只有C项句意通畅,断句无误。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8、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司马,我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也作大臣追赠封号。 B谍,间谍。文中指陶节夫安插在夏人中的内线,专门负责打探夏人的军事情报。 C裨将,副将。裨,副的,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将,将领,带兵打仗的人。 D卒,去世。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解析:选D。按礼记的说法,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文中陶节夫是朝中大臣,应为大夫。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节夫德行高尚,受人敬服。他审问顽固而狡猾的罪犯杨元,杨元把他视为“长者”,崇敬他,于是服罪,甘愿接受刑罚。 B陶节夫

9、守边有功,屡得晋升。他成功招降羌人,加官集贤殿修撰;他身先士卒击退前来抢粮的夏人,升任显谟阁待制。 C陶节夫料事如神,未雨绸缪。他料定夏人的动向,下令加强银州城防,夏人果然袭击银州,银州因城防坚固,得以保全。 D陶节夫足智多谋,恪尽职责。他兼任泾原等地经制司时,提出攻取兴、灵二州的计谋。奉命抓捕盗贼时,成功计擒李勉。 解析:选B。B项“身先士卒”与文意不符。原文“节夫分部将士遮御之”是说,他分派手下的将士去抵抗夏人进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拒弗纳。 译文:(2)今既得石堡,又城银州,西夏洪、宥皆在吾顾盼中。 译文

10、: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助之”,帮助他;唯是:宾语前置句,只;“徇”,通“循”,遵循;“款塞”,敲击塞门,意思是外族前来通好。“城”,筑城;“顾盼”,观察,引申为“掌控”。答案:(1)蔡京、张康国从中帮助他,所以他完全听从蔡京的意图。夏人想要议和,他不接受。(2)现在已经得到石堡,又在银州筑城,西夏的洪州、宥州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参考译文】陶节夫,字子礼,饶州鄱阳人,晋朝大司马陶侃的后代。考中进士,初任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在山谷中做强盗,被抓入狱中,多次越狱逃跑,并且不承认做过强盗,已经有好几年。陶节夫用几句话责问他,杨元就吐露实情服罪了,将要到菜市口处决,和众囚犯诀别说:“陶公是德

11、高望重的人,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陶节夫担任新会县知县,广州守臣章楶器重他的才能。章楶任泾原统帅时,召他进入府中。 崇宁初年,陶节夫任讲议司检讨官,晋升为虞部员外郎,升任陕西转运副使,后调任延安知府。因为招降羌人有功劳,加官集贤殿修撰。主持修筑石堡等四城。石堡把天涧作为护城壕,可供通行的只有一条道路,夏人在那里挖窖藏粮,有数千石。归宋所有后,他们的首领惊叹说:“汉人占领了我们的金窟埚!”立即派铁骑兵来抢。陶节夫分派手下的将士抵抗,斩杀捕获他们将领以下的人上百个。夏人估计不能得到,收兵退回。陶节夫被提升为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正议论在银州筑城之事,内线说夏人已经东来。陶节夫预料夏人一定会

12、西去泾原,属官们不认同,陶节夫说:“我的计策已经考虑好了。”就派遣副将耿端彦迅速赶到银州,五天筑好城,夏人果然从泾原到来,但城的守备已经加固,夏人于是逃走。晋升为枢密直学士。陶节夫在延安的时间很长,蔡京、张康国从中帮助他,所以他完全听从蔡京的意图。夏人想要议和,他不接受。碰到放牧的人就抓起来杀掉,夏人怨恨,大举入侵镇戎军,杀掠数万人。陶节夫不久兼任环庆、泾原、河东经制司,负责边防事务,上奏说:“现在已经得到石堡,又在银州筑城,西夏的洪州、宥州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横山的地盘我们已占据十分之七八,兴州的巢穴浅显直露,只需要用计谋攻取。”随即陈述了攻取兴州、灵州的计策。加官龙图阁学士。恰逢朝廷废除经

13、制司,又舍弃了筑城之地,陶节夫于是请求到内地做官。调到洪州,改任江宁知府,先后任青、秦二州和太原府知府。李勉等盗贼在辽州、北平之间兴起,河东、河北一带骚动不安,两路的将官、检官都因犯罪离去,朝廷于是派遣台郎督查捕捉他们。陶节夫请求把派遣的军队全部撤去,最终用计谋捕获李勉。因为上疏请求本路的军队不要转移戍守之所而获罪,被降为待制,负责永兴军,几个月后去世。追任他恢复龙图阁学士。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89题。成都大阅陆游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橐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注】大阅:对军队的大检阅,

14、即大阅兵。雪岭蓬婆:指岷山主峰一带的山林。属橐(go):佩戴箭囊。缚裤:骑马打仗时将裤脚束缚住。8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阅兵场宽阔而又空气清爽的环境,烘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二句写阅兵场外远处的山脉,“碧嶙峋”写出了山势的峻峭和山色的青碧。C阅兵场上风势很大,军旗猎猎,旗影闪动,马蹄轻捷,衬托出阅兵将士们的飒爽英姿。D作者虽为一介文人,却久有从戎报国的雄心壮志,他身着戎装参加阅兵,是符合他的志趣的。解析:选C。C项“阅兵场上风势很大,军旗猎猎”不当,从“倚”“弄”两字看,风势不大。9诗的中间两联是怎样分别描写大阅兵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中间两联描写了阅兵场的情景,颔联从听觉角度入手,写将军号令声和士兵的呼喊声传播很远,采用的是夸张手法;颈联从视觉入手,写旗子的飘动和马蹄的轻捷,显示了参阅将士的英勇和军容的整齐威严。答案:颔联从听觉角度写,用夸张手法,写阅兵将士们的号令,声传山外,声震远方,渲染出阅兵的盛大气势和雄壮军威。颈联从视角角度写,运用写实(白描)的方法,营造出阅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