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诗歌的大门——古典篇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57872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叩诗歌的大门——古典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轻叩诗歌的大门——古典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轻叩诗歌的大门——古典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轻叩诗歌的大门——古典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轻叩诗歌的大门——古典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轻叩诗歌的大门——古典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叩诗歌的大门——古典篇(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轻叩诗歌的大门,诸城市实验小学 丁金霞,古诗词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艺术奇葩,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为你导航,第一页: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jin)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

2、”等字眼。因个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词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或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或是托物言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在生动的画面中蕴含情怀。如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有的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有的则兼而有之等。,送别并不 是为哪个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 ,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

3、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 ”,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 ,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 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l)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赏析,从诗的内容来看,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一句可作如是理解。第二句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

4、(p)美。,赏析,“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 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 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 体现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 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吗?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此番送别,情自依依。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

5、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助你一臂之力 城阙(qu ):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风烟望五津: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宦(hun)游:出外做官。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高度地概括了“友

6、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温馨提示 1、温故:背熟这几首送别诗,并记在晨诵本上。 2、求新:我们下次的诗歌之旅 边塞诗, 请大家提前搜集背诵此类诗词,,感谢光临 欢迎指导,第二页: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以

7、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或抒发将士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此诗抒写了戍边战士的 壮志豪情。一二句展现了广阔 的背景:在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 从青海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带边 境防线,上空长云弥漫,烽烟滚滚,使 皑皑雪山暗淡无光。这里描绘了边塞防线 的景象,也暗示了浓重的战争气息,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三四句由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襟抱负做了直接的概括与展示。黄沙二字既是写实,交代了边塞战场的特征,有暗示了边地荒凉萧瑟;百战二字概括了将士戍边的时间长,经历的战斗

8、多;穿金甲突出了战斗艰苦 激烈。这样愈加突出了将士们百折不挠的 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掷地有 声的战斗誓言,铿锵有力的七个字 就成功塑造了不畏艰险,不怕牺 牲,誓死卫国的戍边将士 们的形象。,赏析,下一页,如果不想看赏析,请点,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一】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诗描写了勇猛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9、赏析,【二】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这是一首词,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势态的严重。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和

10、“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 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真实而感人。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继续诗歌之旅,作业: 1、搜集背诵其

11、他的送别诗与边塞诗。 2、搜集关于爱国与描写山水田园的诗篇。,第三页:爱国诗,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春,夏,秋,冬,第三页:四季诗,春杂曲 南朝-梁王筠 可怜洛城东, 芳树摇春风。 丹霞映红日, 细雨带轻虹。,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

12、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 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

13、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赏析,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

14、久不衰。,赏析,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晴蜓立上头。,赏析,赏析,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

15、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 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

16、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赏析,所见 【清】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秋夜曲,写女子在天气转凉的初秋月夜衣着单薄、深夜独自弹琴,表现她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赏析,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